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伦敦金融城何以令华尔街逊色(一家之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2:2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作者 斯蒂芬·菲德勒(Stephen Fidler)

  正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所暗示,笨拙的政府会威胁到伦敦的成功。但是,法律和监管太松亦然,它会损害伦敦金融城的正直名声。监管者必须在两者间巧妙权衡

  美国财政部的月度数据里,隐藏着一个不起眼的发展态势:英国买家一直在投资美
国国债。2005年前9个月,英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飙升了80%,达1800多亿美元。

  最近,一名国际金融机构的高级官员指出了这一增长。但正如他所说:“这些显然不是诺丁汉或谢菲尔德的买家。”

  买家很可能远在中东。由于油价高企,产油国正再次投资海外。而且他们是通过伦敦金融城,而非纽约进行投资。

  种种迹象表明,伦敦在重获国际金融中心的显赫地位,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迹象。还记得几年前,有关欧元将致金融城于死地的悲观论调吗?忘了它吧:1999年以来,伦敦在欧洲各金融市场中更加突出了。再回想一下这个预言: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动力之源纽约,将取代伦敦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它没有。

  为什么预言伦敦将没落的人会错得这么离谱?答案与其说在于伦敦本身(尽管悲观的预测,的确刺激了伦敦证交所和其它方面),不如说在于海外人士作为与不作为的意外后果。

  伦敦首先要感谢萨班斯和奥克斯利先生,以及美国国会。安然破产后,这两名立法者做出了反应,2002年发起了给企业带来繁重负担的立法,相比伦敦证交所而言,这让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背上了巨大的竞争负担。

  该法律给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强加了每年数以百万美元计的额外合规成本,还增加了公司董事被告上法庭的风险。对部分公司,尤其是技术领域的公司而言,美国投资者将为其

股票支付更高价格,使其获得补偿。但一旦在美国上市,退市代价高昂且操作困难,正如某些公司正在领教的那样。

  Dealogic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交易所一度远超伦敦。1999年与2000年,美国的外国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规模超过800亿美元,10倍于通过伦敦融资的金额。而到2005年时,通过伦敦进行的首次公开发行筹集了103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只有60亿美元。

  下一个要感谢的是奥萨马·本·拉登。2001年9月11日的悲剧,加剧了中东与美国间的相互猜疑。阿拉伯投资者想要美元,因为美国的利率高于欧洲或日本。但美国的洗钱法使来自中东的资金转移成了问题,阿拉伯投资者担心资产被冻结。他们的解决办法(正如本文开头的数字所暗示),是通过中介开展更多业务,许多中介都在伦敦操作,模糊了这些资金的所有权。

  伦敦金融城要致谢的下一群人,是欧元的设计师。欧洲统一货币的推出,增强而非削弱了伦敦的优势。这是因为欧元导致了欧洲各批发金融市场(从保险到

证券和衍生品交易),围绕着当时已是市场领导者的金融中心伦敦进行了明显整合。

  一度似乎对伦敦构成挑战的法兰克福已远远落后。目前,欧洲所有的首次公开发行中,有70%通过伦敦证交所进行,这有助于解释,为何该交易所仍是吸引外国竞购者的目标。欧洲大陆的各家大型银行,也将很大一部分批发业务职员转移到了伦敦,例如,法国银行巨擘巴黎银行在伦敦的交易员,远比在巴黎的多。

  金融城最后要感谢的,应该是欧洲大陆的政界领袖。现代金融业是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希望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扩张或收缩。这在英国更容易实现,而欧洲大陆的劳工法更为严苛。欧洲大陆各政府未能建立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让伦敦金融城受益极大。英国低水平的边际所得税率,也有助于将顶尖国际人才吸引到伦敦金融城。

  伦敦已如此超前,别人很难突破它的统治地位。伦敦金融城是知识经济中的“集群”,就像硅谷一样。这在某种程度上像滚雪球那样。聚集了欧洲顶尖金融人才的伦敦金融城,会像磁铁一样吸引更多同等的人才。

  正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所暗示,笨拙的政府会威胁到伦敦的成功。但是,法律和监管太松懈亦然,它会损害伦敦金融城的正直名声。监管者必须在两者间巧妙权衡。

  伦敦金融城的命运,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兴衰而沉浮,这历来都是如此。但是,作为一个成功故事,它从1688年奥兰治亲王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带来荷兰金融家开始,还将上演好些年。

  《国际金融报》(2005年12月20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