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三普药业:民族医药品牌的开拓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1:0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上海证券报 

  投资要点

  1、远东集团鼎立扶持民族医药重组打造民族品牌

  ●远东集团入主三普药业以来,加大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以特色药材为依托,开创出了藏药的一片新天地。

  ●在重组过程中,远东集团承担了相当大的成本,也正是由于远东集团的鼎立扶持,三普药业从一家*ST公司扭亏为赢,摘掉了退市风险警示帽子,避免了退市给流通股东带来的巨大损失。

  2、致力于藏药西制,使科技带动产业升级

  ●公司整个GMP项目投资达到了7000多万元,是三普药业上市以来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正式通过了青海省药监局和国家药监局的认证。投产以后,生产能力将会是原来的十倍。

  3、行业发展潜力很大,未来收益可期

  ●2000年全球草药市场销售额已达160多亿美元,并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递增。我国中药材出口数量只占中药材整体采收量的20%左右,中药出口总值也只约占中药工业产值的8%,如果剔除中药材,中药制品及提取物的出口,更是只约占中药工业产值的3%。2003年,我国包括中药、西药、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等大类的医药类商品出口总值为79.99亿美元,中药所占的份额仅为8.9%。中药出口规模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69年的青海中药制药厂。目前,三普药业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中藏药生产基地。公司所属的医药企业有:青海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三普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集医药研发、生产、批发、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医药企业集团。公司生产规模已达到片剂12.5亿片,硬胶囊2.4亿粒,产值达到10亿元。

  2004年12月2日,原控股股东青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27%的国家股转让给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三普药业将部分债权与远东集团拥有的上海宝来企业发展有限公司90%股权进行置换。经过此次资产置换,远东集团借资产置换手段将三普药业的债权转化为投资资产,提高了三普药业资产质量。

  二、我国藏药行业发展背景

  1、藏药发展现状

  4000多年前,藏医藏药起源于青藏高原,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博采祖国和世界传统医学之长,形成了拥有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民族医学体系。近几年来,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藏医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藏药开始走出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迈进。而这一过程中,藏药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完善,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国藏药企业有百家以上,青海有20多家,西藏自治区有40余家,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不等的分布。仅在青海省,藏药产业的年产值就在2亿元以上,年增长速度在30%以上;西藏的藏药年产值在3亿元以上。青海省境内的金诃、晶珠等藏药集团,年产值都在亿元左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同时,一些企业已经形成了集资源基地、医院、药物研究所、藏医教育、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集团型发展格局。

  2、青海省藏药产业的现状

  青海藏药工业经过50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了一批地方藏药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产品从手工作坊炮制发展到工业化生产厂已初具规模。青海省已把藏药定为优势产业来发展,“十五”期间产值要达到30个亿。

  (一)藏药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全省中藏药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其藏药生产企业7家,三普药业、金诃集团、晶珠药业、大地药业、久美药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一些企业还积极兴建GMP车间,向药品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各医药生产企业依托青海丰富而特有的大黄、虫草、塞隆骨、红景天、藏茵陈、花锚等资源,加强开发力度,逐步推出了一批有市场、附加值高的中藏药产品,基本形成了治疗心脑血管、肝胆、消化系统、风湿、妇科疾病等五大类产品。其中的大黄茶、虫草口服液、飞七十味珍珠丸、乙肝健、红景天胶囊、藏茵陈片、肝泰舒等一批中藏药产品已走向全国,部分还进入国际市场。在中藏药热持续升温的条件下,现有的生产厂家不断完善自己的生产体系,从GMP的认证到药材基地的GAP建设,都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

  (二)藏药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3年,全省中藏药产业完成产值4亿元左右,年增长速度在30%以上,其中藏药产值在2个多亿。自1995年我国首次颁布藏药标准以来,有200多种藏药进入了国家药典,40多种药剂保护品种。在2000年6月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有35种藏药被收入。2003年,国家药监局批复青海的藏药品种达138个。藏药产业发展的前景总体上比较乐观。

  (三)产业的科技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几年来,青海省的相关科技人员,通过辛勤的劳动,在藏药基础理论挖掘,名贵藏药品种的有效成份鉴定以及藏药的产业化方面,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在相关院校设立了藏医的本科和硕士。科技人员还挖掘整理了一批名贵藏药复方品种如二十五味松石丸、仁青芒觉、红珍珠丸、如意珍珠丸、二十五味沉香丸等,都是建立在科技开发基础上而获得的成果。

  (四)全社会更加重视藏药产业的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相关人士,都进一步了解、熟悉藏药产业,更加关注产业的发展。由于藏药迄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在某些疾病方面具有的特殊疗效,其独特的医学风格,适应高原环境,疗效突出的医学体系,使得它不仅成为藏族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传统医药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3、我国藏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藏药在国内国际市场销售很旺,因其特有资源技术的垄断性,国外很难仿制,很容易形成经济规模。

  西藏已经能生产藏成药360余种,其中218种已经列入了国家标准。藏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已有18家,年均工业生产总值达30多亿元。有24种藏药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品种目录》,其中14种藏药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同时,一些企业已经形成了集资源基地、医院、药物研究所、藏医教育、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集团型发展格局。由此可见,藏药产业的发展前景远大。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1、大股东品牌效应和企业家个人魅力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大股东江苏远东集团是创建于1990年,以电线电缆、医药、新材料为核心业务,集投资、证券、管理咨询于一体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国经济顶梁柱千家工业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大企业集团”、“中国诚信经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以及“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目前员工3600余人,资产20亿元。2004年销售收入50亿元,2005年预计销售收入70亿元。

  三普药业加大对主业的投入,业绩好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2、资源优势

  青海省藏药品种繁多,根据多年调查资料表明,天然药物有1660种,中藏药材占1294种,其中植物药1087种,动物药150种,矿物药57种。藏药的种植更是必须在海拨2600-3800米这样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藏药材才能够正常的生长,并且才能够达到很好的药效。

  同处青藏高原的三普药业也正是利用当地的冬虫夏草、红景天等特有药材开发生产藏药。同时,为了避免藏药材资源的枯竭,公司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宝库乡建立了中藏药种植实验基地------药材资源储备基地(GAP种植基地),种植着公司产品所需的藏茵陈、花锚等藏药材。GAP种植基地的建成,一方面缓解了企业所需的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也用科技含量高的规模化种植取代野外采集。

  3、公司是青海省政府“十五”期间重点扶持的产业

  青海省已经正式将中藏药列为区域经济和“十五”发展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根据《青海中藏药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纲要》,青海省今后将立足中藏药产业的现代化,重点开发和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类、肝胆疾病类、风湿性疾病类、消化系统疾病类以及妇科疾病类等5类特效药,扩大生产规模,创建特色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省政府每年还使用省级技术改造贴息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重点对集团企业的改造项目和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开发给予倾斜。三普药业目前拥有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

保健品几大类100多个品种。三普药业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已有药品的有效成份进行二次开发,发展新药制剂。

  青海省加快中藏药技术产业化步伐,使一批有代表性的中藏药骨干企业或产品在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上全面实现技术升级,青海省计委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从100个药品中筛选出9个科技含量高、疗效显著,市场潜力大的药品,组成两个中藏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上报国家计委,并顺利通过专家答辩。

  示范项目包括:由青海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实施的中藏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其中就包括三普心脑欣胶囊10亿粒和三普乙肝健片10亿片。

  4、公司重视发展品牌战略,致力于藏药西制,让科技带动产业升级

  2005年9月20日,三普药业酊剂生产线顺利通过专家组GMP现场认证。标志着三普药业酊剂生产线改扩建项目顺利完成。至此,三普药业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煎膏剂、酊剂七个剂型已全部通过GMP认证,为公司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普药业将公司定位在一个以青藏高原独特资源为基础的制药企业,加大产品品牌推广力度,力争创造民族医药第一品牌;使藏成药生产实现程控化、检测自动化、输送管道化、包装机械化,使藏成药生产能够形成规模,满足国内医药市场的需求。

  5、公司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并拥有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

  就中药医药企业而言,产品质量是保证销售收入的基础。公司目前已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制出的新药,将首先提供给三普药业。

  远东集团对公司进行重组后,三普药业依托远东集团强大的营销网络,制定了“一抓开拓,二抓稳固”的营销策略,销售业绩显著增长。公司目前在全国设有11个销售区域并拥有一支庞大的销售队伍,具有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四、财务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得到回升

  从200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发现,主营构成分两个板块:一是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736.59万元,占主营比重62.06%,毛利率为60.76%;二是医药商业,主营业务收入5340.29万元,占主营比重37.94%,毛利率16.81%。总体上看,公司两大板块比例配置合理、盈利能力得到回升。

  公司2005年三季度报表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已经达到8,990万,同比增长28%,主营业务利润2,956万元,同比增长34%;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超过主营业务的增长,反映公司毛利率同比有进一步的提高。

  公司2005年前三季度已实现净利润770万元,相比2004年同期净利润-1,342万元有实质性的提高。反映公司在远东集团进入后,主营业务收入开始出现增长,主营业务利润也开始同步回升,公司经营逐渐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直接反映为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逐渐好转。

  2、加强管理,期间费用大幅下降

  2005年公司加强费用管理和控制,使公司费用率有显著下降,期间费用率控制在25%左右,远远低于2004年同期的55%,反映公司管理力度的加大和效益的提升,销售净利润率达8.57%,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年同期净利润率为负数的状况。预计随着公司的发展,财务状况还会有更好的表现。

  3、收益质量良好

  2004年公司实现营业利润896万元,加上公司收到1300万元补贴收入,扭亏为盈,成功摘掉“*ST”帽,反映公司正逐渐走上良好的发展道路。2005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增加,实现营业利润858万元,已接近2004年全年的营业利润。公司主营收入现金含量为1.38,反映公司销售收现质量良好,公司加快了应收帐款的清收;公司净利润现金含量为1.13倍,反映公司不仅实现了利润,而且收益质量良好。

  4、负债率逐年降低,经营业务现金流充足,现金流动负债比高,偿债风险低

  公司目前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短期借款均为保证借款和抵押借款,其中80%左右为保证借款,分别由远东电缆厂提供2045万元担保,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提供5850万元担保;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9%,负债率不高;另外公司收现质量良好,所以短期偿债风险不大。

  5、积极清收大股东占款,保障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公司大股东青海省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从1997年至2002年期间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截止2004年12月31日占用资金余额达到1195.35万元,且账龄均在三年以上,主要为历年来与本公司的往来款。针对该项大额欠款,公司曾多次协调、督促青海省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偿还其所欠款项,2003年8月6日、2004年8月16日,公司两次向青海省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出询证函,对方均盖章确认,但该公司至今未归还。公司于2005年9月12日就青海省创业(集团)欠款一事诉诸法律,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公司将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款,保障公司的利益。

  6、建立良好的财务控制体系,控制财务风险、担保风险

  经董事会研究同意,本公司与青海新路环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2005年6月24日,签署了总额为4000万元的互保协议,协议有效期为一年;截止2005年9月30日,本公司为青海新路环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300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了担保。

  公司健全财务控制体系并定期与被担保公司进行沟通,了解实际经营情况,最大限度地防范由担保等引起的财务风险。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