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药最大规模降价百姓对实惠没感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 01:50 新文化报

  2005年10月10日,国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药品降价风暴开始了。这是从1998年5月21日首次降价至今的第17次降价,涉及种类1100多类。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平均降幅40%,最高降幅达70%。与前16次药品降价不同的是,直指药品终端零售价而非出厂价。有人评价此次降价,国家发改委是“动真格的了”。

  时隔不足一个月,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又首次对15种临床使用广泛的药品也开始实
行最高限价。连续两次大规模的动作,对国内医药行业来说无异于感受了一次强级地震,而强震过后,人们最为关心的,则是老百姓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实惠。面对国内目前医药行业尚存的诸多弊端,省内专家、业内人士、普通消费者则是“各怀心事”。

  药品降价·百姓反应

  喜:“药罐子”高兴得想庆祝

  

  2005年10月10日这一天,长春市民李先生兴奋不已。47岁的李先生患高血压已有十多年了,每年花在治疗方面的费用近万元,其中药费就占了一半。10月9日晚上,当他听说国家即将下调的22种降价药品中,就有他长期服用的某类降压药,他高兴地与已经下岗的妻子商量,第二天“买点好吃的庆祝一下”。调价后,李先生服用的药品价格从37元降到了30元。虽然降幅仅有18.9%,但是对于李先生来说,“每年都能省个二三百元,长年累月也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忧:“偷梁换柱”降价药被替代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李先生一样高兴。长春市民何女士在这次降价风潮中,不但没有享受到降价的喜悦,反而惹了一肚子的气。10月6日,长春市民何女士因肺炎住进医院,当时医生给她用的是一种200mg加替沙星注射剂,每支120元。几天后,何女士听说她使用的加替沙星已经从120元/支降到47.6元/支时,心里就盘算着可以因此节省多少医疗费,然而,医院却悄悄地把这种药换成了另外一种价格为104元/支的抗菌类药。当她提出重新使用原来的药品时,却被医务人员告知“医院已经没有这种药了”。经过比较,何女士发现前后两种抗菌药除了名称不同,主要成分都是甲氧基,连化学分子式都一模一样。“药品降价本来是好事,可降了价的药却消失了。”

  

  药品降价·市场反应

  降价药“存活”市场不足四成

  

  药品降价,对于老百姓来讲原本是件好事,但是为何屡次“降价令”下发后,人们都感觉不到降价的实惠呢?

  日前,记者从长春市某医院药房提供的药品名单中看到,自从国家下发了降低22种药价后,有13种没有出现在当天销售的目录上。其中常用的抗生素头孢呋辛酯(医保目录序号24)11个降价规格药,该医院只有一种。头孢哌酮钠(医保目录序号34)降价幅度约在40%~50%的冻干粉、溶媒粉0.5g~2g无货;常用的抗生素阿奇霉素有包括13种片剂、13种颗粒剂等在内的各种规格41种,但该医院正在销售的片剂只有2种,颗粒剂1种。据其中一种阿奇霉素颗粒剂的代理商刘某介绍,该药出厂价是5元,10月10日前该药在医院的零售价格为33元,现在降到14.9元。因利润减少,她已放弃代理该药。

  “见光死”成为降价药的去向之一。某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说:“以往药品降价后,药厂会很快通过其他方式将药价迂回提高。比如,将降价的普药废掉,搞个‘新’代替;医院也可能干脆就不进降价的药,以其他功效类似、没调价的药来代替。”

  几番变动之后,降价药留存在市场上的数量非常少,有业内人士曾作过统计,每次降价过后,能留存在市场上的降价药不到40%。

  

  药品价格·虚高秘密

  层层加价导致药价水分大

  

  药品价格为何如此居高不下?全国政协委员高春芳日前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揭开了药价怎么翻着滚儿往上涨的秘密:“一瓶200毫升的氟康唑出厂价只要4元,在卫生系统招标中能涨到25元,卖到病人手里却一路狂涨到76元。 ”

  “药品的定价在我国实行的是‘顺加作价’的方法,即层层加价,每个环节都有利益。对医院而言,药越贵越赚钱。这种定价制度在客观上刺激了流通环节的层层掺水。”吉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之所以屡次降低药品价格,只能说明其虚高的成分太多了。”

  一位有多年药品销售经验的苏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他们厂生产的生特制剂为例,药品出厂价为15元,厂家经各省级医药公司直接进入医院,其中医药公司加价5%,医院一般会加价近30%,再加上医药代表的提成和给医生的回扣,卖给患者时的价格已超过100元。

  权威观点一

  “以药补医”是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多种因素影响着药价虚高。”据省发改委一位相关负责人讲,首先从政策上讲,就让企业有机可乘。由于我国医药企业多是生产仿制药,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利于行业发展。因此鼓励企业研发新药,按我国现行的药品定价办法,国家批准的新药可以高于成本定价。另外,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对医院的合理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之医疗服务价格不能真正地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所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机构追加药品收入、“以药补医”的问题。而这些都是导致药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权威观点二

  出厂价和零售价由政府定

  

  吉林省某三甲医院刘主任认为:“要打消药品价格与实际成本间的不合理差价,关键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质价

审计制度,严格测算、评估药品的成本,定出生产企业的出厂价格和最终的零售价格,确保质价相符。”

  

  权威观点三

  开放医疗医保市场是治本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认为,开放医疗医保市场是治本之法。他认为,以往

卫生部试点的“医药分家”和拟将试点的“取消医院药品加价”政策都是治标之法。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单病种核算制”来控制医疗费用。我们可以参照这种做法,在我国也建立起这样的一种诊疗制度。但是,建立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出现有竞争的
医疗保险
公司,破除我国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和管理由政府独家垄断的方式。

  除了医疗体制改革外,在价格管理方面也应借鉴国外药品价格管理委员会的模式,改进和完善药品价格管理,建立科学的价格管理政策。在定价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的利益,使企业有开发新药的积极性,又要考虑患者的支付能力。通过平衡药品生产企业、医院、患者三方的利益,使药厂有合理的利润。此外,医保方面的完善与政策上的优惠,才能让患者合理负担医药费,真正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本报记者 胡晶 张伟伟(新闻编辑:曲兆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