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重视民生 公正与效率最佳结合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09:17 中国经济时报

  ■学者论坛■吴忠民

  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可供社会再分配的财富不尽一致,由于社会经济各个环节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的“均衡发展”,由于公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的具体需求有所差异,所以,在某个具体的历史时段,就具体政策层面(并非基本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层面)而言,公正和效率两者的份量便会出现孰轻孰重的问题,公正与效率难免出现难以完全兼顾的问题。在
这样的情形下,有必要突出地或重点地解决公正或效率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具体政策的重心往往会出现有所偏重的情形。比如,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初期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的影响,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是具有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合理性的。

  在中国现阶段,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一方面,主要是由社会不公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由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直接危及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动力开始呈现出疲弱的情形。现实的要求是,维护与促进社会公正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经济不能滑坡、不能走偏,必须保持着一个持续而且是健康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情形下,继续实施以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应当寻求一种能够将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率同时予以兼顾的政策取向,换言之,应当在政策层面上寻找出公正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点或结合点。

  就政策取向而言,在中国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重视民生并改善基本民生状况,是公正和效率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状况,既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正,提升社会的和谐程度,也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社会不公问题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但突出集中在许多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底线和基础性的基本权利方面。所以,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便会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公正程度,至少可以确保社会公正的底线。

  第一,有助于大规模地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缓解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按照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大型调查来看,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比较高,已经超过了0.5。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数量较大,按照国际通行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标准亦即每天消费低于一美元者就算贫困人口的标准来看,我们国家贫困人口的数量巨大。在中国现阶段,关注基本民生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建立起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这个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农村居民,而不只是覆盖城市居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状况提供一个基本的“兜底”,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准不至于下滑到贫困线以下。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旦得以建立,那么,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就会减少,贫富差距也会得以缓解。重视基本民生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大必要的公共教育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真正将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是应当实施真正的义务教育也就是免费的义务教育;解决民众起码的医疗条件,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形。这样,就能够使民众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从而减少沦为贫困人口的可能性,并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

  第二,有助于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权、就业权、劳动保护权等基本权利,是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状况的重要内容。这一类内容,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财产权的保护,不仅对于较为富裕的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至关重要,就是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之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平台,可以直接杜绝类似于强行拆迁、强行征地等现象的发生。就业权的保护,不但可以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能够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劳动保护权的保护,则能够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投入与劳动收入之间的合理对应,使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公正原则得到贯彻。

  第三,有助于实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发展政策两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贯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思想当中的一条主线。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明确地说明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发展的基本理念。但不能否认的是,受种种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制定具体的发展政策时,有时偏离了这一基本理念,从而使得发展的基本理念同发展的具体政策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背离的情形。这种背离,进而在现实层面上难免造成一些明显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而重视并努力改善基本民生的思路,是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相一致的。因此,建立在这一思路基础上的具体发展政策就能够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实现有机的统一。不能低估这种统一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使广大民众的基本水准不断地提升,从而不断缩小过大的贫富差距,持续地促进社会公正。如是,还可以增强广大民众对于改革发展的认同感,加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领域,同样存在着不少比较严重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来自社会层面上的问题,是来自基本民生方面的问题。所以,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对于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有助于内需的拉动,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内需拉动,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按照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中国现在的低收入者和中等偏低收入者占的比重过大,达到了80%多,而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只有10-15%。中国目前的社会分配结构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金字塔型的结构,表现出一种明显不合理、不公正的状况,致使中国大量社会成员的购买能力较为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需求日益减弱,2004年中国的消费率降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53%。这就必然导致作为中国经济主要拉动力的内需拉动力的明显不足。作为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经济目前只好过度依赖外贸拉动和投资拉动。必须看到的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外贸拉动和投资拉动的潜力是有限的,而且,过度依靠外贸拉动,会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大量的风险因素。显然,破解这一困局的基本途径只能是制定并实施有助于改善基本民生状况的具体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而有效地扩大内需。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1世纪论坛”发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发展应当而且有可能实行以国内需求为主的方针。”“我们要实行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消费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不断扩大消费,特别是扩大八亿多农村居民的消费,更多地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有助于提升中国劳动者队伍的职业技能水准,从而有效地开发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中国的劳动者队伍十分庞大,但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劳动技能总体水准却在明显下降。现代社会当中的工人技能等级比例结构应是中级和高级工人占据多数,而在中国现阶段工人技能等级比例结构却正好颠倒过来。工人群体中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的比例只有20%左右,初级工的比例则高达80%左右,许多工作精力和劳动技能处在最佳状态的40-50岁的工人提前退休或失业。另外,为数一亿左右的“农民工”就总体而言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农民的劳动技能更是无法适应现代种植业的需要。前述现象所带来的,从国家的角度看,是中国工人及农民竞争能力的严重下降,难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现实需要,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局面尤其是难以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局面;从个人的角度看,是生存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削弱。而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的一项内容就是要为为数众多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所以,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可以极大地开发人力资源,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强劲的动力。

  第三,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是确保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一个必要前提。对此,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较好的民生状况有助于增强国民对于经济滑坡和经济危机的承受能力。一个国家民生状况的恶化,意味着大量贫困者的存在。而对于贫困者来说,经不起经济萧条的打击。他们的收入水准本来就只是刚好温饱。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一旦恶化,就意味着贫困者可能连温饱的日子都要受影响。相反,一个国家民生状况的改善,则意味着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较高。而对于中等收入者来说,国家经济状况的恶化,虽然会对其生活水准产生不小的影响,但还不至于影响到基本生计的地步。可见,不同的民生状况对于一个国家国民应对经济滑坡的承受力有着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较好的民生状况有助于减弱社会问题所形成的负面效应的强度。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问题。只要这些社会问题被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那么,经济的安全运行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但是,如果这些社会问题十分严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超出了必要的限度,那么,便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荡,从而危及经济的安全运行。而是否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多大范围内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有多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基本民生状况。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说明,基本民生状况的恶化,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造成激烈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荡,造成社会危机,进而对经济的安全运行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增大经济发展的成本,严重者甚至会使经济发展进程陷于中断。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社会的利益结构在重新的调整,由民生状况而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比较突出。所以,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对于保证中国经济的安全运行来说更加现实和迫切。

  总之,重视并努力改善基本民生,能够使公正和效率在政策取向的层面上实现有效的结合:既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正状况大面积、明显的改善,使社会的各个群体和谐相处;又能够有效地有效地促进效率,推动经济持续而健康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应当将民生问题放到一个事关社会经济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全局的高度、放到事关构建

和谐社会基本战略的层面,予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