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衍生品的风险有多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 |||||||||
在刚刚结束的《财经》杂志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商业银行要坚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设计更多的风险转移和对冲工具,将市场风险从被动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调整和控制。 刘明康所说的风险转移和对冲工具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人民币的衍生品。
的确,在以往的汇率和利率被管制的条件下,货币衍生品对于企业和居民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也很少进入财经媒体的视角范围内,对人民币衍生品的报道也就是近两年来才开始逐步进入相对重要的版面。而现在,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从外在而言有着必然的刺激因素:近一两年来,大规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不少企业已经深受其害,苦无解决之路。最近中国国储局一交易员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期货做空被套事件更是引发了社会对大规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产生市场风险的担忧。 但是,担忧代替不了问题的解决方式,也正因为此,刘明康发出了“简单地规避市场风险,并不是应对风险的有效之途的警示。 的确,从巴林银行、安然公司、“中航油”、“国储铜”,无一例外地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只要有交易就必定产生风险,一个幼稚市场中的参与者也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上一课,因此,只有通过积极的市场建设,健全市场工具,才能培养人才,培育机制,实现抵御风险的美好愿望。 目前人们所疑虑的无非是,衍生品究竟何日出台,有多大风险,带来的确定究竟比不确定多多少?按刘明康的说法,人民币衍生产品很快就能出台,因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已经为风险定价提供了可能,衍生产品创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的确,在离岸市场,主要是在香港,早就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币衍生产品。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此外还有无本金交割期权(NDO),无本金交割掉期(NDS)等。 再看内地,据了解,从1997年到2003年,人民币远期的成交金额都很小。2003年成交金额只有90亿美元,当年中国的贸易总额是8520亿美元,人民币远期交易金额仅占到贸易额度的1.06%;不过,2004年人民币远期交易金额总体上比2003年增加一倍,但也只占当年贸易额度2%上下。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潜在的风险是很大的,基本是“靠天吃饭,未想过,或者也无法通过市场工具进行积极避险。 2004年,银监会颁布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现在已经有40多家外资银行拿到牌照,十多家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也拿到牌照,银行间衍生产品已大量发展。但是,包括期货期权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品还未推出,交易品种单一的局面依旧得不到改善。 正如银监会一位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说感慨,多年来我国缺乏人民币衍生产品,银行和企业积累了很多不该承担的风险。 而现在,该是解决的时候了。(15G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