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团妇齐上阵,基层全民忙招商”。这句话是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的基层干部对近两年来愈演愈烈的招商引资热的形容。
但冷静观察这一轮的招商热,在各地争夺产业转移机遇的热潮背后,一些不健康的苗头却引人深思。招商主体依然是政府的局面虽然短期内难以改变,但级别却越来越低,并且各自为战缺乏统筹布局;官员牵头的招商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病不但没有避免,反而给权力寻
租以更大的空间;一味追求城市形象等投资“硬”环境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甚至以牺牲的民生经济为代价。
乡村干部忙“招商”:荒了农村事,凉了农民心
这一轮的招商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乡镇政府打“头阵”,乡镇干部甚至村级干部都是“人人头上有指标”。为了完成任务,有些乡镇干部一年在乡镇里工作的时间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其余时间都在全国各地跑“招商”。
以西华县逍遥镇为例,今年的招商引资任务是3000万元,并且已分解到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头上,书记、镇长每人引资1000万元,副职每人500万元,其他班子成员每人30万元。睢县董店乡党委书记刘诗光说:“为了引资,去年我花了2/3的时间在外边,跑了8个省。”
这种现象在农区尤为突出。免征“农业税”后,传统农区必须寻找新的税源、新的经济增长点,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于是更显突出;而乡镇一级由于本就人员超编严重,僧多粥少的财政困局使其更迫切寻找新税源。于是,上级层层压指标,下边人人有任务,基层干部忙于招商,而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政府职能应该如何定位?从“催粮派款”中解脱出来后,乡镇干部到底应该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关心。不少农民抱怨说,现在有事到乡里找干部经常找不着,荒了农村事,冷了农民心。
招商引资主体重心下移,还带来了另一个隐忧:一哄而上、布局分散、缺乏规划统筹的工业发展,很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乡乡点火,村村冒烟”局面。目前,许多地方全民上阵招商又各自为战,繁重的任务压力导致项目选择门槛过低等,一些“十五小”企业借势复活,便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不仅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直接危胁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一些地方因污染导致的上访不断增加。这正是当前农区招商热怪现象的一个缩影。
而这种一哄而上、分散布局的工业发展模式带来的后遗症,至今仍让一些地方饱尝苦果。以河南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全国百强县(市)之一巩义市为例,这个工业全省称最的县级市,由于起步时工业布局散乱,一度陷入了有工业没有“工业化”的局面,工业没能有效带动城镇化和三产的发展,反过来又制约到了工业的继续发展。由此带来的居高不下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成本,土地等资源的低效配置、各乡镇财政分别承担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压力,使得巩义经济至今还要“补课”。2004年巩义市提出要“突破增长极限”,实施三个集中的战略,其中关键一环便是要推动工业的集约化发展。
优惠政策大比拼:有时是权力寻租的竞赛
“把最好的项目给外商,最优惠的政策给外商。”这句在招商引资中非常耳熟的口号,曾经一度代表了一个地方对外来资本的大度与气魄。但是现在,我们不但应该反思这样的政策对本地资本的公平性,更应该警惕其成为权力寻租的机会。
几年前,招商引资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大比拼,土地、税收、水电优惠,先征后返、无偿使用,外资“县外即外”等等口号令人应接不暇。如此低廉的成本,本地企业如何与之竞争呢?一位企业老板对记者嘿嘿一笑:“多半都是假外资,政府也要完成任务嘛!”他解释说,一般都有两种办法,一是把资金划到外地转一圈再回来,就成外资了;二是大不了找个外地人或者外地老板对付对付,也就是外资企业或者引资企业了,这样就能享受很多优惠政策,如果跟某些官员关系搞得好,还能一起“合作”一些利润很丰厚的项目。
在当前一些中小城市的所谓的“城市化”扩张中,工业化的步伐远滞后于城市化的数字速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而有限的财政无力支撑如此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于是,资金不够政策补,一些优惠政策竟成了违规甚至违法的代名词,在豫东一些地市,地方政府竟然连关系国防安全的人防规费都擅自免征。这种不规范的招商环境、急功近利的招商心态带来的后果,不仅是项目是否切合地方发展实际的问题,更给了权力寻租这种腐败以滋长的温床。
河南省商丘市占地300多亩的“富饶新城”房地产开发项目,是该市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总投资达7亿多元。这项由北京富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商丘市富饶置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建设的项目,是商丘市2004年获得批准的仅有的两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之一,但一动工便打出了高档商品房的海报:“社区中住宅建筑面积为20多万平方米,由多层、小高层、高层、叠加别墅等全建筑类型构成”,主流户型为90平米至170平米等等。
经济适用房项目变作商品房开发,其中利润可想而知。更令人惊讶的是,记者调查发现,该项目的法人代表竟是商丘市审计局的一名官员。这个“官商”一体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施中不但变相开发商品房,而且压低补偿标准,引发人们强烈不满。
招商应该有节有度:防止富民变扰民
11月中旬,历时10年方成气候、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年盈利数百万的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李堂村草苫子市场,为了招商引资中“县城形象的大局”,几乎被封杀。原因是这个市场位于经过县城的311国道两边,不但稻草和草苫子堆在路两旁不好看,弄得路面很脏,前来拉货的车也容易停在国道上,造成交通堵塞。
河北新奥燃气集团一分公司负责人夏茂安评价说:“一个地方政府只会破坏市场而不会引导市场,在那里投资风险是很大的。”他们决定在哪个城市开展业务时,首先看重的是当地政府能否提供完善的服务,能否整顿好市场建设,而不是景观好看。河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庞洪涛教授说:“地方政府官员重视吸引投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一个地方单纯为了大项目而看不上其他合法的小项目,那是很可笑的。”
为了“形象”而忽视百姓生计的教训,已经有了太多,而一些出“形象”的招商引资工程还为城市的协调发展埋下了隐忧。商丘“富饶新城”项目的拆迁对象,主要是耕地已经全部卖完的原汪刘庄村村民,由于村里没有收入来源,这些失地农民基本靠出租房屋、开个小门面房等维持生计。而拆迁过后,失地农民又失了业:“现在说是市民了,将来干啥去?”
河南省财经学院史璞教授认为,从机遇而言,中部地区新一轮招商趋势渐好。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低层次级企业面临向内地迁移的问题;一些外资企业考虑到市场布局,也会直接进入中部地区投资;加上一些地方优惠政策和资源条件也会吸引一些企业来。他说,对工业化水平相对薄弱、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中部地区而言,应该积极迎接这一轮招商机遇,但却必须避免以前那种不分地区、不分产业甚至不择手段的低层次招商。这一轮的招商引资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的定位,结合城市的定位,有选择地进行招商,并且尽可能市场化运作,逐渐从政府充当招商引资的主体,转变职能为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由市场机制来招商。
他建议,新一轮招商中,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将其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从地方实际出发,眼光长远搞好区域经济规划,在明白自身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弄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和项目?能够为其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支持?避免为吸引外资不惜血本、不加选择、胡乱布局等老问题再次出现。工业化必须要和城市化配套,相对集中才便于管理和污染控制,以及降低企业物流集散成本,撒胡椒面式的招商,将来会带来高额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政府应当努力实践转变职能,从亦官亦商的角色中退出来,努力做好规划管理,创造公平公开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虽然是吸引资本的重要手段,但必须有节有度,以法律法规为底线,绝不能为了一时之利牺牲百姓利益和子孙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