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本刊一纸风行抢眼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14:2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创刊号出街后,编辑部电话不断,咨询不断,喜讯不断

  本报讯记者潘铭萱、伊晓霞综合报道:《融资导刊》创刊号一出街,立即在报业市场和投融资界引起了一片反响。创刊号很快销售一空,本报编辑部电话不断,业界及市民均对本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本报记者在近日的采访活动中,均遇到一些对本报甚表关注的报界行家。广州一家媒体的陈记者认为,本报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市场空白点,它的出现,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报业市场的细分。

  一些银行从业人员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本刊。对于本刊的问世,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广东省金融服务办公室的温处长认为,《融资导刊》方向性更强了,和以前相比,更专业,有针对性。“现在,一些企业贷不到款,而银行有钱,却不知道贷给谁。《融资导刊》的创刊,可以说为企业和金融部门搭建了一条沟通的桥梁,很有发展前景。”温处长对记者说。温处长也提出,希望本刊还要办得更活一些,要贴近市场。但是,又要具备专业品质,开设一些让投融资界专业人士发表见解的版面和栏目。

  而企业界的读者似乎更多关注本刊能否为他们提供贴身的服务。某电子公司的经营者黄先生说:“现在民营企业最缺的就是钱,因此最关心的就是融资问题。”“现在,终于有一份以融资问题作为报道重点的专业报纸了,我们当然会睁大眼睛看着它。”同时,他希望本刊不要眼睛只看上面,还应贴近企业,切实做好服务,成为中小企业真正的朋友。

  自从本刊出街后,本报编辑部也接到不少电话,有反映情况的,有报料的,有发表看法的,有咨询本报刊登的商机信息寻求合作的,有问怎样加入民营经济报与各大金融机构、企业联手筹建的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的。这种现象在第二天达到了高潮,一个记者一上午就接到四次电话。其中,一家著名的中文电视台看到本刊报道的一家投资公司的新闻后,几次打电话到该公司,要求进行专题采访。该公司的负责人非常高兴,除了向本刊表示感谢,还提出今后继续加强合作。

  在这些电话中,一个东北企业的故事格外“吸引人”。这是一个“东北民营企业广州融资受骗”的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这个也促成了本刊今日推出的“冲出融资困局”的新闻专题。

  一个接一个的电话,让本报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本报负责人表示,广大读者的来电,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本报同仁会继续努力,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切切实实地提供服务,争取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和认可。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