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年陈久霖:罪与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6:47 《中国企业家》杂志

  他创造了用21.9万美元原始投资成功在海外建立起石油帝国的成功经典,同时也提供了揭示国际化巨大风险的失败范例

  文/本刊记者程苓峰

  “陈久霖?哦,现在这边对他的消息比较少了,都在关注中国航油的重组。”电话那
头,一位新加坡媒体界的朋友告诉《中国企业家》。一年前那次全球震惊的金融惨案滞留到今天,还能激起媒介兴奋的只是中航油如何重组、淡马锡是否入股、候任总裁出自何方这些关乎未来的点,而深陷囹圄者陈久霖似乎停留在过去。他的处境如何、结局怎样已经少人问津。曾经的风流人物,在公众心目中几乎只剩下一些残存的记忆碎片。

  体验世态炎凉

  陈久霖的个人世界却并非没有波澜,也不尽是消沉。正相反,恰是在大喜与大悲、顶峰与谷底的颠转中才能经历到常人无法体味的

人生感悟。2005年11月30日,正值中国航油事件爆发一周年,《中国企业家》辗转联系到了羁留于新加坡的陈久霖。“这一年的时间,我历经各种辛酸与痛苦,体验尽了人世间的寒暑炎凉,有时甚至是非人的遭遇。”他在电话一头哀叹。

  没有了工作,工作签证随之被取消,目前只能凭旅游签证停留在新加坡。银行存款一度被长期冻结、信用卡被注销。他曾申请给予部分生活费、子女抚养费和母亲病重治疗费,但“有关方面”没有回音。陈久霖与其一手创立的中国航油的来往亦被切断——有的雇员不接听他的电话,说新的领导不允许他们与其往来。儿子现在国内上学,夫人与之相伴。他每次上庭只有两人陪同,一个是他的律师,另一个是“惟一的好朋友”,原中华旅业(新加坡)私人公司的总经理王汉森。

  这一年当中,陈母经历了第6次中风,其间数度病危,终于今年7月16日撒手人寰。岳父动了胃部分切除手术。而74岁高龄的陈父深患糖尿病,行动愈发不便。陈久霖却难尽人子之责。他先后两次申请回国探望双亲,皆未得到批准。直至陈母过世13天后的7月29日,陈久霖才在国资委帮助下被新加坡法院允许回国。“我母亲在苦苦等待中病逝,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我的痛苦。这期间我度日如年,只能面对桑梓,烧香膜拜!”等陈办完手续归国后,陈母早已盖棺入殓。家人告诉说,陈母临走之时目未瞑、嘴未合,仿佛是在仰天长叹。乡里人都听到,陈在坟前哭得厉害。

  就在陈久霖归乡之前,第三方调查机构普华永道对他在中国航油事件中的责任给出了明晰结论,报告称陈久霖应负四项责任。第一,在不了解期权交易、没有对风险做出正确评估的情况下批准期权交易;第二,批准挪盘,导致公司承担了不可接受的巨大风险;第三,未在财务业绩中披露公司损失;第四,在公司中培养了一种保密文化。据证实,董事会早于2002年初就已批准场外石油期权业务,事发时,对期权并无专业知识的陈久霖采纳了公司交易员和国际专业机构的建议。当时给予咨询意见的阿尔龙公司已被中航油控告,指其建议具有欺骗性。普华永道认为:其他有关人员有意违反本应遵守的风险管理规定;董事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在巨亏事件中都犯有严重错误。报告第125条指出,因为公司各个层面都出现失误才导致亏损。“我是一个无辜的宏观管理者,是受害者。”陈久霖说。

  但目前惟陈久霖一人深陷囹圄。新加坡检察机构在6月将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董事长荚长斌、总裁陈久霖、董事顾炎飞和李永吉以及财务部主任、新加坡籍雇员林中山控上法庭。但只有陈久霖一人失去工作,并被扣在新加坡等待庭审,另外三名中国公民在国资委担保下都回国继续工作。期权事故的直接操盘手、澳大利亚籍雇员纪瑞德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则尚未受到处罚,中航油仍每月支付薪资。

  中航油重组进程

  与此同时,重组进程紧锣密鼓。《中国企业家》得到的确切消息称,11月22日,中国航油最终选择引进世界第二大石油巨头——英国石油(BP)和新加坡第二大企业财团—淡马锡作为战略伙伴入股,这标志中国航油(新加坡)的成功重组已成定局。在此前6月8日的中国航油债权人大会上,97%的投票债权人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债务重组方案。陈久霖在新加坡转寰8年创下的事业得以保全。

  如此结果确实令利益各方大感快慰,BP等强势投资人所看重的正是中航油本身的素质和潜力,这正是陈久霖所一手建立。若不是期权亏损事件所产生的破坏和延迟,中航油在2004年所定下的5项资本运作将会带来相当收益。这些协议包括,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6%股份、蓝天航油公司24.5%股份、与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石油储罐区、与新加坡两财团共同成立海上加油公司、收购南京机场加油设施32%股权。据估计,若这些计划如期进行,中航油(新加坡)2005年将新添1亿新元以上的利润。

  当年巴林银行倒台后,交易员李森一人被判重刑,现已出狱,在一家影院当检票员。虽然陈久霖的前路到今天依然未卜,但大致可以揣测,如中方不全力施救,因循严刑厉法的新加坡将其诉诸牢狱的可能性极大。同样在11月22日,记者收到一直关心中航油案的业界朋友发自新加坡的短信,照附如下:新加坡《今日报》报道,在新加坡政府拒绝澳大利亚政府赦免澳籍毒贩死刑的要求后,澳政府准备寻求国际法庭的支持。澳反对党要求对新加坡实施贸易制裁并不允许新航途径澳洲飞美国。

  但陈久霖不是毒枭,而是身处当代中国转型商业中的企业家。他创造了用21.9万美元原始投资成功在海外建立起石油帝国的成功经典,同时也提供了跌入国际市场陷阱而揭示国际化巨大风险的失败范例。正是这样一种颇具争议的经历,令陈久霖将要面临的结局意义深厚,值得追索。

  陈久霖:《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1期(下)封面人物。

  现年44岁,目前被扣在新加坡等待庭审

  年度背景2005年

  这一年,中国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和谐、稳健、持续是最具标志性的词语。中央政府几乎动用所有可资利用的金融工具、财政工具、政策工具,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财政政策出现重大转折,既不扩张,也不紧缩。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政策。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奇迹并举:纺织品问题遭遇特保困境;美国对中国能源的担心使得中石油竞购优尼科的行为以失败告终。

  非公经济36条正式出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开始进入落地阶段;国内的通胀压力得到缓解;个税起征点调至1600元;数字GDP与绿色GDP在对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