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3年李兆会:成长的代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6:42 《中国企业家》杂志

  对这个年轻人的成就,外界持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肯定李兆会的能力,另一种则认为他正好赶上钢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猛升

  文/本刊记者 刘建强

  李兆会出现在《中国企业家》的封面纯属偶然。

  一个非常不幸的偶然。

  2003年1月22日,一声枪响打乱了22岁的李兆会的生活:他的父亲,海鑫钢铁公司董事长李海仓被害。正在澳大利亚读书的李兆会被迫开始了他的企业家生涯。

  《中国企业家》当期的封面文章《海鑫卅日》所关注的并非李兆会本身,而是一个企业的继承。正如李的爷爷李春元所说,李兆会是一个象征,由他来继承父业,从政府到亲戚都没有意见。

  胡润说,在他的印象里,《中国企业家》是最早深入关注民营企业继承的媒体。通过《海鑫卅日》,我们还原了一个当时资产43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在创始人突然死亡后的继承全过程。

  作为这一过程的主要讲述人之一,李兆会当时的表现非常符合人们对一个在校大学生的想像,迷茫,冲动,毫不掩饰。他对家族给自己安排的未来没有丝毫准备,失去父亲的巨大痛苦更让他无暇他顾。“那天晚上,我在父亲的灵前跪了一夜,想了好多好多事情,想我今后该对这个家庭尽什么样的责任,该对这个公司尽什么样的责任……我不想做这个董事长,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没有这个能力。不论是给我五叔、六叔还是辛书记,我都同意。”但是最终,家族利益决定了李兆会必须坐在父亲曾经坐过的位置上。

  之后,李兆会开始坚决地回避媒体。两年时间,这个最初对企业完全陌生的年轻人使海鑫的产值几乎翻了一番。外界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肯定李兆会的能力,认为他正在向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前进。另一种则是“机遇”论,认为李兆会接班正好赶上钢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猛升,如果是李海仓仍在的话,“能让企业10倍地增长”

  同时,有媒体报道,在这两年时间里,李兆会先后将李天虎(其五叔,原海鑫总经理)和辛存海(原海鑫副董事长、书记)“挤”出海鑫权力层,从而完成了自己对海鑫的绝对控制。而作为创业老臣,2003年3月,李天虎和辛存海对媒体包围中的李兆会的呵护照顾犹在我们眼前。究竟海鑫发生了怎样的变故不得而知,如果真如媒体所言,李兆会与父亲曾经的左膀右臂势如水火,那肯定是李海仓所不愿意看到的。

  2005年,李兆会家族在胡润的百富榜上排名第13位,李仍然是其中最年轻的富豪。“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企业目前的条件比我父亲创业时好了不止一千倍,我再做不好,就是我无能。”2003年3月,时有眼泪涌出的李兆会对《中国企业家》说。

  李兆会:《中国企业家》2003年第4期封面人物。

  现年24岁,接班后他使海鑫的产值几乎翻了一番,并将创业老臣“挤”出权力层

  年度背景2003年

  这一年,中国真正遭遇了“内忧”和“外患”的双重袭击:非典疫情、西部大水、全国缺电、粮价上涨、创历史的贸易争端、

伊拉克战争导致的能源危机、
人民币升值
甚嚣尘上等等。SARS疫情使得中国开始走向自信与成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缓解了通货紧缩的压力;三农问题被提到重中之重;“能源新政”是使用频繁的新名词;国资委的设立,标志着国资攻坚大战打响;中国对人民币升值说“不”。中央加强
宏观调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问题。这是中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