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2年张瑞敏:接着变戏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6:39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三年来海尔依旧沿着张瑞敏所谓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思路自顾前行

  文/本刊记者周一

  2002年,当海尔处在舆论的各种质疑和揣测中时,张瑞敏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采访,张瑞敏解释说,“我现在不太乐意说,是因为现在戏法还没有变完,刚进行到一半,这
时说有多大意思?”在这次采访中张瑞敏对海尔的策略有如下描述,“正如当年毛泽东主席带领弱小的红军能打下中国,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如果按书上的牌理出牌,永远赢不了。”

  近三年过去了,海尔的戏法是否已经到了可以揭开谜底的时候?可惜我们未能求证于张瑞敏本人,但海尔的戏法依旧让人有些看不懂,海尔过往面对的各种质疑仍旧没有消失。以张瑞敏惯常的“标世孤傲”之风,并无意向外界做过多的解释,三年来海尔依旧沿着张瑞敏所谓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思路自顾前行。

  自2000年起,张瑞敏试图为海尔铺设国际资本平台,开始谋求在香港“借壳”上市,2004年初海尔宣布注资海尔中建,但是由于其间诸多波折,直至2004年底,海尔集团才正式得以将其洗衣机业务和余下的35.5%手机业务注入海尔中建,随后,“海尔中建”更名为“海尔电器”。但这还只是张瑞敏

资本市场戏法中的一部分而已。接下来张瑞敏试图将海尔的白色家电业务注入海尔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随后将A股公司资产整体并入“海尔电器”。由此,张瑞敏筹谋已久的海尔集团白色家电业务在香港整体上市的计划将彻底实现。

  按照张瑞敏的计划,如此不仅可以理顺海尔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而且未来依托于香港资本市场,为海尔整合全球资源,打造更加国际化的企业铺平了道路。正如华尔街造就了GE,海尔的国际化成长需要更加国际化的资本平台支撑。

  2005年夏天,海尔在跨国收购上小试牛刀,试图收购美国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家电厂商美泰克,尽管随收购消息同时传出的还有业界的各种质疑声,但有关这项收购的一切进展,还是让海尔的国内外竞争对手们神经绷紧了好一阵儿。最终在惠尔浦高达23亿美元的价格面前,张瑞敏理智地选择了退出,但这或许只是海尔跨国整合的前奏而已。海尔的戏法,接下来由张瑞敏怎样演绎,我们只有耐心等待。

  张瑞敏:《中国企业家》2002年第8期封面人物。

  现年56岁,“标世孤傲”的张瑞敏对外界的诸多质疑无意做过多解释,依然我行我素地变着自己的“戏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