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松花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一江流域二省污染年复一年

  编者按:

  中吉化双苯厂爆炸严重污染了松花江,哈尔滨市度过了为期4天的大停水,这起引人注目的突发事件,在哈尔滨建成史上尚属首次。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
取一系列措施,终于确保了城市和人民的安全。

  危机虽然刚刚过去,警钟仍在耳边鸣响。松花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

  毫无疑问,这次大停水的严酷现实几乎让每一位哈尔滨市民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松花江对于这个城市的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加强母亲河的生态保护,已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我们只有一条松花江———冰城的繁荣发展、市民的生命和健康,全依托于她的源源滋养与滔滔不息。

  此次的严重污染是上游给下游的哈尔滨造成的危害,那么下次呢?也许还是上游吉林,也许会是哈尔滨自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对于这条母亲河的全面保护已是迫在眉睫。保护和利用好松花江是荫泽子孙、功在千秋的大事。因为我们只有一条松花江。

  松花江污染由来已久

  此次松花江水的污染,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看似孤立,实则是国内许多江河水污染现实的一个缩影。今年早些时候媒体报道,黑龙江全省主要河流普遍污染,松花江水质差,枯水期有59%河流属污染较重的V类或劣V类水体,哈尔滨江段水质呈有机污染特征,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未达到使用功能要求。

  哈尔滨磨盘山水库工程的一位专家语出惊人:“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之间因为松花江的污染问题一直摩擦不断,治理松花江污染已经成为省级政府间合作的大难题。”

  这位专家介绍,其实在这次中吉化爆炸之前,松花江的污染早已成为哈尔滨人心头的一大隐痛。但面对污染,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吉林省与位于下游的黑龙江省之间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而松花江污染越来越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早在11月22日哈尔滨市在公告中首次承认可能存在苯污染之前,黑龙江方面早已派出自己的监测人员前往吉林,并获得了松花江水已被污染的检测报告和数据,但爆炸发生方,则一直否认松花江水被污染。

  直到11月23日,吉林方面仍然宣称没有污染。可是,同日下午3点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几十家媒体记者通报情况。记者拿到的相关数据显示:11月20日7点,在吉林境内的第二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省境内第一个监测断面检测出苯超标,表明污染带前锋已到达黑龙江省;11月20日16点,肇源断面硝基苯也开始超标;11月21日9时,硝基苯超标达到29.1倍,高浓度污染带长约80公里,流经哈尔滨江段持续时间为40小时左右。此前,据目击者称,松花江沿岸已经出现死鱼。

  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社会公布了中吉化双苯厂爆炸造成了松花江苯污染的事实。至此,所有的猜测和谣言都戛然而止,有无污染的争论也随之尘埃落定。对于黑龙江省来说,中吉化的爆炸事件,在导致苯污染和哈尔滨全城停水的不幸之余,似乎也让多年来围绕松花江污染而发生的省际及企业间的不同判断,创造了协商解决的契机。

  污染后遗症令人不安

  “即使没有中吉化的爆炸事件,上游对松花江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哈尔滨普通市民、政府官员、水务专家以及当地媒体,几无差异地向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相同的声音。

  据了解,早在今年6月,哈尔滨市环保局局长毕林涛一行数人就曾悄至中吉化,直奔污水处理厂。当他们来到污水处

  理厂清净水排放口的时候,心中的紧张才散去。原来,他们是针对吉林石化向松花江排放污水是否达标专程来调研的。

  据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平阳介绍,吉林省基本不把松花江作为饮用水水源,而哈尔滨90%的饮用水水源却来自松花江,吉林省境内的第二松花江边的

化工企业排出的污物,多年来不断污染松花江,使处在下游的黑龙江,对吉林省治污投入不足颇有微词。

  一江流域二省,污染年复一年。通过这次事件,国家应该把松花江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尽快建立一个全面的协调机制更是迫在眉睫。此次松花江污染目前看至少留下了五个后遗症:硝基苯将在污泥中留下沉淀;硝基苯可能渗透污泥继续沉淀,进而污染地下水;松花江中的水生(动植物)物将吸收一部分;含有硝基苯的松花江水,将来的利用价值多大?牲畜饮用松花江水,给畜牧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松花江需全流域治理

  

吉林化工工业排污的直接最大受害者是处于下游的黑龙江省沿江的几个城市,人口多达近千万。

  1998年后,松花江干流持续出现低水位,致使供水厂取水十分困难。同时,随着松花江水流量的减少,污染也逐渐加重。有数据表明,哈尔滨市松花江水源地从上游每日接纳排放的污水高达450万吨。曾经发生过低水位时,哈尔滨市自来水厂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竟然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取水口。而据松花江污染防控专家翟平阳介绍,要治理松花江就必须关闭上游的污水口,并搬迁沿江化工企业。但是作为上万亿固定资产的中吉化,其搬迁需要的资金将会是个天文数字,短时期内企业、地方政府均难有财力去支持实现这样的计划。

  也正因为如此,哈尔滨开始寻找第二水源地。这也就有了哈尔滨无奈实施的磨盘山水库供水枢纽工程。据了解,距离哈尔滨市区200多公里的磨盘山水库供水枢纽系统已经于2003年开工,耗资将达70多亿元。

  明年一期工程竣工,只能保证哈尔滨市45万吨的日供水量。而二期工程才可完全解决全市的用水困难。然而,据记者了解,磨盘山供水二期工程目前正饱受资金短缺之难。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博士生导师马永胜教授认为,松花江流域的治理绝对不是一省一市能解决的,如果没有全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长期规划,如果没有国家的大手笔运筹,松花江将不会得到彻底的治理。

  有关专家感叹:“此次从吉林省滚滚而来的污染团已经通过了哈尔滨市。可是,工业排污、生活排污依然故我,躲过这次水殇之后,松花江下游以及江两岸民众的未来还会遭受怎样的劫难?”

  GDP与灾难孰重孰轻

  针对这次严重污染事件,有专家认为,中石油集团除了深刻检讨外更应该深刻反思。也有业内专家注意到吉林石化的选址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殃及江河污染的企业会建在一条母亲河的上游?

  据介绍,坐落在吉林市松花江北的中吉化,是在“一五”计划期间由前苏联援建的国内第一个特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投产,号称中国化学工业“长子”。在中吉化爆炸事件发生后,当地出现议论:最初,有关方

  面曾想建在松花江下游的佳木斯市,但由于松花江最终出境流入中苏界河的黑龙江,苏联希望将其建在上游的吉林市。这样一来,客观上使工业污染最大限度地在中国境内消化掉。

  “当初苏联援建的时候,我们确实没有考虑到环保问题。”松辽委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李志群向媒体说,“像这样大的化工厂选址应该有两个必须的条件:一是要离开水源区和人口密集地区;二是要能充分实现污染的内部处理。现在看来吉化在松花江上游选址确实有很大疏漏与失误,说到底是环境管理问题。”

  无疑,从中吉化爆炸开始,公众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应对大停水事故,政府间也应该进行及时协调,准确发布有关消息,而由于种种原因,信息被屏蔽,应对时间被严重缩短,导致哈尔滨等地大恐慌。专家建议,应该清理以前经济建设中遗留的问题,是否还有像中吉化这样的“不定时炸弹”。尽管中吉化几十年来创造了巨额GDP,但是和灾难造成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巨额GDP与重大灾难孰重孰轻?相信政府会有新的判断。

  让莱茵河提示松花江

  11月23日,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委书记矫正中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中吉化11·13事件”给哈尔滨市民带来的饮水安全问题表示慰问和歉意。他称,吉林市位于松花江上游,与哈尔滨共饮一江水,保护松花江水质、保护水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游造成的水源污染,并且主动向中下游的受害者表达诚恳歉意,这应让人赞许。但是,道歉之后,最应该反思的是如何治理跨省、跨流域、跨地区的河流水源污染问题。这方面,莱茵河的治理给了我们启迪。

  莱茵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沿途这些国家的饮用水水源。然而,莱茵河曾经被称为“欧洲下水道”。那么,莱茵河是怎样旧貌换新颜的?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轮流由各成员国的部长担任。莱茵河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召开一

  次,决定重大问题,各国分工实施,费用各自承担;但是研究落实措施的会议一年要开70多次,基本上是一周一次。每隔两年,保护委员会还将就每个国家实施建议的情况做一个报告,这对成员国是一个无形的压力。莱茵河保护工作效果好,还有赖制度的精心设计和有效,虽然主席轮流转,秘书长却总是荷兰人。因为荷兰是最下游的国家,在河水污染的问题上,荷兰人最有发言权。更重要的是处于最下游的荷兰,受“弄脏河水”之害最大。因此,对于治理污染最有责任心和紧迫感。

  在松花江污染的治理上,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利益的驱动下,上游肆意污染,下游无奈受害,成了多年的令人尴尬的现实。莱茵河保护委员会能够保护好流经9个国家的一条大河,而仅仅流经两个省的松花江却重遭污染,这让人们不得不去深思探究其内在原因。尽管和治理长江、黄河、淮河一样,我们并不缺少文件、规定、制度、人力以及资金。

  少些“奴才式的破坏”

  80年前,鲁迅先生由雷峰塔的倒塌,说到“奴才式的破坏”,今日读来,令人仍为之心跳。“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块创伤”,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鲁迅先生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也更加看清了“奴才式的破坏”的危险性,其实这种破坏是在掘毁我们千百年来引以自豪的民族尊严的“柱石”。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这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江河湖泊之存亡,其实不是水域自己的事情,而是陆地的事,而是陆地上的每个“匹夫”的事。海纳百川,川之不“在”,海将焉“存”?

  丧失水功能的水,事实上已经不是“水”了。“从全国环境状况看,无论是近岸海域,还是陆地环境,形势都不容乐观。”这是国家环保总局刚刚公布的沉重的话题。

  我们曾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可是我们的行动往往事与愿违:治理淮河污染就是一个例证。我们赋予了“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新含义,可是10年治淮,投入600亿,结果淮河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却攀上了历史最高峰,沿河农民打井上百米深,“出来的水味道还怪怪的”。600亿投入竟无济于事,这确实值得三思和警醒。“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只有水最珍贵。”这是古希腊诗人品达说过的话。然而,相比古希腊时代,今人的爱水意识已经严重衰退。

  古人说“上善若水”,可今人为何总是去干“上恶毁水”之事?哈尔滨仅四天的全市大停水,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么未来呢?源头断绝清泉,虚拟必成现实。恐怖的“未来水世界”正在威胁着人类,从这个层面上透析,松花江带给我们的思考应该是沉重的、永远的。

  (12E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