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小霞
豪无疑问,石家庄三鹿集团与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于上周未在北京宣布联姻,为岁末的中国乳品行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此次交易作为外国乳制品企业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也将是外资乳品巨头战略性撤退中国市场后开始返攻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
“从今年年初开始,蒙牛、完达山等国内乳业企业纷纷与外资联手,业界把这看作外资进攻中国乳业市场的第二次浪潮。”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起,达能、帕玛拉特、卡夫、菲仕兰、雀巢等十多家外资公司先后登陆中国。但在当时价格战打得非常激烈的中国市场,跨国巨头无所适从,加上外资企业高成本的压力,由于水土不服,达能、帕玛拉特、卡夫、非仕兰等纷纷结束了在中国的业务经营,“但外资巨头并没有彻底放弃中国”,王丁棉表示。
如今,第二波浪潮兴起,因为外资抵挡不住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过去的10年,可以说是中国乳品行业的“黄金时代”,乳制品生产成倍增长,乳制品消费日趋成熟。来自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字显示:2004年中国乳制品工业产量达到949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8倍,其中液态奶增长14.4倍。奶类总产量达到2368万吨,增长2.5倍,人均奶类总量达到18.2公斤;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到663亿元,增长7.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支出124.7元,增长3倍。
伴随乳制品消费的升温,乳品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一时间,全国大大小小的乳品厂的数量从原有的几百家迅速增加到1500家以上。于是,国内乳业市场的争夺战显得热闹非凡,奶牛价格大战、奶源大战、保鲜奶与还原奶之战……各种战役打得人们眼花缭乱。与此同时,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也吸引着世界乳品企业的目光。
但在此次新一轮攻势中,外资不再直接建厂用产品撼动中国市场,而是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雄厚的资本,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本土企业熟悉国情和外资雄厚资本的联合优势。
可以说,恒天然此次合资三鹿,看中的就是三鹿在国内的销售网络以及品牌价值。“对三鹿的投资,反映了恒天然对中国乳品业前景充满信心,也显示出我们致力中国本土乳品业的决心。”恒天然首席执行官AndrewFerrier说,“近20年来,恒天然对中国的出口额一直独占鳌头。中国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增长强劲,令我们印象深刻,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机会。”
再联想到今年前一段时间,蒙牛与世界第二大乳业巨头丹麦阿拉·福兹牵手,英国RichKeen公司和统一一起认购完达山50%股权,光明乳业第三大股东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宣布增持光明股份,将持股比例上升到11.55%……
2005年国内外乳业频频闪现的强强联手不禁令人惊呼,乳业已经进入到最后的重组整合时代,争夺的核心也由最初的规模、价格聚焦到技术、品牌、资本等综合实力上,谁的综合实力强,谁就能笑到最后。
王丁棉强调,国际巨头一直在密切注视着中国乳业的发展,他们会选定“合适的时机”选择本土巨头作为合作伙伴,直接分享行业整合后的胜利果实,由以往的直接经营转为资本参股,从目前来看,这种“合适的时机”已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