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国际经验支持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02:3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学者对大量银行业改革和股权出售的研究表明,银行业改革(私有化)可能是全世界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不管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还是转型国家,银行业私有化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具备明显的例证

  近来,我国银行业改革由于涉及的资产额庞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改革过程中对于国有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问题,以及股权是否被“贱卖”的争论十分激烈。毫
无疑问,银行业改革是我国政府履行对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加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到2006年底我国将向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改革时间紧迫。

  为什么进行市场化改革

  银行业为什么要进行市场化改革?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要归结到国有企业,包括国有银行存在着显著的预算软约束特征。

  Frydman等(2000)研究了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波兰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将216个企业分为完全国有(31%),正在私有化(43%)和已经完成私有化(26%),发现仅私有化一项因素就能使销售收入增加10%(这里所指的私有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专指通过将股权或资产的一部分出售给市场的行为,购买者包括国外投资者)。

  Bertero和Rondi(2000)选用了150个

意大利国有制造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认为即使企业的所有者没有变化,如果预算约束能够得到强化的话,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样会提升。

  Lizal和Svejnar(2002)观察了捷克自1992-1998的4000家企业,在比较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企业投资方面的情况后发现,外资企业投资最多,内资的生产合作社投资最少;私营企业的投资并不比国有企业的投资多;合作社和小企业对待自己的信用是理性的;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

  市场化改革后的效率变化

  国际学术界所研究的非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范围包括巴西、中国(我国可能是个例外,因为我国转型经济的特征十分明显,但这不影响对银行业分析的结论)、埃及、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Boubakri等(2005)考察了自1986-1998年间22个发展中国家的81家银行私有化之后的表现发现,银行私有化本身似乎并不能对盈利和效率起多大的促进作用;私有银行的股权结构极大地影响其风险偏好,那些由大型工业集团控制的银行,更容易采取冒进的经营行为,地方性的私有银行排名其次,相比之下,外资银行经营最为保守;外资银行的利差比本地银行更小。

  Otchere(2005)研究了1989-1997年间,中低收入国家的21宗银行私有化前后对

股票价格的影响。他发现,宣布银行上市对其他已经上市的银行是个利空,大的国有银行上市更是如此。这一点验证了投资者认为作为竞争对手的银行上市,对其已经持有股票的上市银行将产生竞争效应。新上市的银行股价一般会低于市场指数表现,股票回报也会低于已上市银行。

  Beck等(2005)研究了1990-2001年间69家银行的年度数据,尤其是其中9个全部私有化的银行的数据。发现不管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管制环境如何,银行私有化有正面的意义。

  Moshirian等(2005)研究了2002年6月中银香港上市消息宣布后,23家内地及香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股票表现情况(其数据采集期限自1999年3月到2003年6月),发现许多竞争者的股票对中国加入WTO及中银香港上市的消息具有利空反应。对于中银香港上市的消息,香港金融机构的反应是负面的,认为中银香港将成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内地的金融机构反应是正面的,认为内地将继续放松银行业的管制并持续金融改革。

  Bonaccorsidi,Patti和Hardy(2005)研究了巴基斯坦银行业发展的状况和经验。1974年后,巴基斯坦银行实行了国有化,1990年代以来,逐步实现私有化。主要的放松管制发生在1991-1992以及1997年。1997年,全国有4个主要的国有银行,21个私营银行及27个外资银行。经过研究发现,在短期内,私有化对于所有银行的收入和成本同时上升了,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赢利。1991-1992年,只有两家银行实现了全部私有化,所有的银行业绩都有所改善,国有银行和私有银行及外资银行间的聚合效应并没有出现。1997年改革后,银行业绩经历了短期的下滑,但很快出现了显著提升。

  外资银行进入后的影响

  据统计,截至2005年10月,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共有225家营业性机构和240家代表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96亿美元。境外战略投资者已经和即将对国内银行的股权投资总额将近200亿美元。通过参股,外资将获取中国银行业超过10%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不到3%的市场份额。对于外资银行进入本土市场后银行业的状况,国际学者研究的结果如下。

  Claessens,Demirguc-Kunt和Huizinga(1998)通过对1988-1995年间80个国家银行业在利率收益、成本、税收以及盈利性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的盈利水平高于本土银行。但在发达国家市场则不然。回归分析显示,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长,能够导致本土银行盈利下降。

  Clark等(2001)通过对38个转型国家的4000个借款人的问卷调查表明,由外资进入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地企业对自身信用的重视程度。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信用额度,这个正面作用对于大型企业也一样。

  Bonin等(2005)通过对1994-2002年间6个国家中10家最大型银行(这些银行后来大部分被外资控制了)的研究表明,外资进入之后,银行业的经营业绩有显著提升,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经营非常成功。合资后的银行经营业绩显著高于原有的国有独资银行,甚至可以和外资独资银行相媲美。

  价格形成的过程

  整体来看,银行私有化对其业绩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如下:1)私有化后,银行业绩有普遍的提高;2)如果政府在已经私有化的银行中持有股份,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的收益下降;3)将股份出售给战略投资者,比直接市场化下的股权较为集中,但这种集中有利于银行业绩的提升;4)外资股东的引进,有利于银行业绩的提升;5)竞争环境可能使私有化更成功,从而使银行竞争力提升更为显著。

  国际学者对大量银行业改革和股权出售的研究表明,银行业改革(私有化)可能是全世界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不管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还是转型国家,银行业私有化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具备明显的例证。

  我国当前的银行业改革尤其是国有

银行改革,其在境外上市的价格形成过程,是一个股权出售者与购买者的博弈过程,价格的成交需要买卖双方的认同。根据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谢林(ThomasC.Schelling)的研究:将自己固定在特殊的谈判地位是有利的,当任何一方认为对方不会作出进一步让步时,协议就达成了。从我国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谈判过程以及银行业入世后开放的大背景看,基本符合这个模型。上市之后无论是溢价还是贴水,都会体现在市场投资者对未来回报的预期上。银行业改革的设计者、银行投资者、观察家以及所有关心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人士,在对银行改革前后所涉及的业绩评价标准的认识上应当是一致的。

  《国际金融报》(2005年12月09日第八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