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 质疑声并不一定是空穴来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02:3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在“国有银行贱卖”问题上,我们必须防止两种倾向:要防止把国有银行各个方面估计过高,从而为“贱卖论”进行佐证;同时,也要防止把国有银行说得一无是处,为回应“贱卖论”进行佐证。 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质疑声越来越大。笔者注意到,尽管有银行监管部门高层领导和正在进行股改的国有银行高管人士不断出来回应、澄清,明确表示不存在贱卖的问题。
笔者认为,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质疑声不是空穴来风。首先,“跟风式”的所谓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使人们不得不怀疑这种行为的最终目的。其次,在谈判过程中,一些人士引进外资心切,加重了人们质疑的心理。再者,一些质疑者经过分析,用数据说明了贱卖的理由,不少人士认为这种分析不无道理。 例如:新华社记者丛亚平在“金融股权出售浪潮值得警惕”的长篇文章里采访了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首席分析师陈功。后者称:“我们正在‘出卖’整个银行业。外资总共花了多少钱?可以说非常之少!100亿美元换来国内三大国有商业银行10-15%的股权,这简直会成为世界银行界的历史性事件!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我们还在求着把股权卖给别人!而这种毫无顾忌的渴望正迫使国外各投资银行改变它们与中国打交道的手法,以俯就的态度压低价格。”最后,就是建设银行香港上市后的行情状况,也正在验证质疑者的声音。 在“国有银行贱卖”问题上,我们必须防止两种倾向:要防止把国有银行各个方面包括管理、资产和发展潜力估计过高,从而为“贱卖论”进行佐证;同时,也要防止把国有银行说得一无是处,为回应“贱卖论”进行佐证。 我国国有银行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样“糟”。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专业银行转轨而来的。我们承认,由于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国有银行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但是经过这许多年的“历练”,国有银行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人才上,无论从新产品开发还是电子化建设上都有了一个巨大进步。 银行业规模越大,调度资金的空间就越大,应对支付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就越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网络优势以及人才优势,是许多股份制银行无法比拟的。因此,为了回应“贱卖论”,为了佐证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夸大国有银行过去存在的问题,甚至把国有银行的过去说得一无是处并不足取。 总之,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不能由力推国有银行股改的当事者和身在国有银行其中、具体进行股改操作的管理者说了算,而应该由权威中立机构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