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不签劳动合同的背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昆明市58万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中,只有14.4万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仅为24.6%,近3/4的从业人员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人民日报》)

  从业人员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是用工的规范,对职工来说是一种法律保障。这本是
有益于职工的大好事,为何非公从业人员未签劳动合同?究其原因,固然是从业者法律和维权意识的淡薄。在有些从业者看来,非公企业似乎不是“正式单位”,在非公企业做工,都是私人对私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合同没有多大意义。有的则把非公企业看做是临时的栖身地,不签劳动合同就有着更多的选择,想要跳槽就跳槽,谁也管不着。或是只顾眼前,不思长远,不愿从低收入中拿出部分缴纳保险费。

  业主对

劳动合同更不感兴趣,不愿用合同束缚自己的用工行为,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不签劳动合同,则不要办理各种
社会保险
,可从中赚取最大利润。更大的好处是为自己的侵权提供方便,没有合同的约束,可随心所欲地打发职工,三条腿的青蛙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可任意延长工作时间,象征性地给些工资,且工资想拖则拖,想欠就欠。从业者稍有不满,立马给我走人,即便劳动部门介入,也无
维权
的依据。有着如此之多的好处,业主当然不想签订劳动合同。

  然而,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有些部门的监管不力。有些地方对用工的管理仅仅局限于公有制企业,或有着影响力的企业,对非公组织之类的小企业从不过问,很少对他们的用工情况进行一番调查了解,非公企业怎样招工的,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劳动报酬怎样,都是一本糊涂账,在主观上一直未重视非公企业和从业人员。有的即便知道非公企业的用工者存在不规范或违规行为,也懒得去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为地使非公企业用工成了劳动监管的盲区。

  随着多元化经济的发展与延伸,非公经济组织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尤其是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会进入非公有制企业打工。不签劳动合同,首先遭受侵害的就是从业人员,一旦遇上侵权的事儿,就会口说无凭,官司难赢,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业主也会因违规用工而失去信誉,乃至违法犯罪。最终免不了贪小便宜吃大亏。对于政府部门的劳动管理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平时放手不管,一旦出现纠纷,就会无所适从,说不定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消除非公从业人员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关键还在于政府部门的责任到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和维权意识。更需要致力于对非公企业的监管,依法规范其用工行为。监管不到位,非公企业的用工就不会有规范的那一天。(9G4)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