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关注]:2001-2005年中国家电名牌大盘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11:5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名牌,是个容易产生懈怠的字眼,也是一些企业祸起萧墙的见证。回顾一下昔日的中国名牌产品(以家电行业为例):冰箱中的容声、美菱;洗衣机中的小鸭、荣事达等都处于效益不佳、破产或者被人收购的边缘。企业总是在求名牌中获得进步,在吃名牌中品尝失败。

  用“趋之若鹜”来形容中国名牌产品诞生之初消费者的反应并不为过,甚至当时有消费者认为能用上带有中国名牌标志的产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历经数年,虽然现在大家
对名牌情结有了明显减淡,但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市场仍需更多名牌。

  中国名牌的推进过程

  自2001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出中国名牌产品以来,以家电行业为例(2001年-2005年),各个厂家获此殊荣的产品不再是凤毛麟角。

  中国名牌是否过多过滥?

  或许用“大众化”来形容中国名牌有失偏颇,但数据往往最具说服力:2001年52种产品入选中国名牌产品,2002年123种产品入选,2003年147种产品入选,2004年271种产品入选……“窥一斑而见全貌”,抽样家电名牌的战略推进历程更有说服力。根据2001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显示,当年全国共有52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其中家电相关产品达到了27种,占据了中国名牌产品的半壁江山。随后的2002年有10种家电产品入围,2003-2004年有54种家电产品入围,2005年又有27种产品入围。一夜之间,家电行业名牌产品“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派欣欣向荣。有消费者错误地认为:名牌更像是种资格认证,没有获得名牌的产品就是“不合格”的产品。

  精英名牌的大众化,虽然削弱了精英的优势,却增强了消费者对名牌的认知。有消费者认为市场容纳不了如此多的名牌,觉得名牌认证泛滥,等同废纸一张。其实,对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几百种名牌远不够市场的需求,这是其一;其二,中国名牌渗透二三级市场的效果还不明朗,名牌产品潜在的市场空间还很大;第三,评选中国名牌,对企业而言,既是鼓励,也是宣传和引导。让更多产品有机会成为中国名牌,也增大了中国名牌向世界名牌转型的胜算。

  由此可见,中国名牌产品的大众化并没有削弱名牌的优势,相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竞争空间,名牌自身也需寻求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名牌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消了“名牌=市场”的念头。产品名牌化的路还很长,这才是中国名牌的现状。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