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医疗器械暴利背后的畸形逻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04:20 深圳商报

  一个3625元的心脏支架,在今年医疗器械大幅降价后,病人买单的价格是16000元,依然是出厂价的近5倍。《市场报》昨天推出了医疗行业的又一篇“天价报道”。

  当药品虚高的价格在舆论的压力下略有改变时,医疗器械的价格又成为一个新的暴利关注点。由于医疗器械单价普遍较高,经过几倍幅度的上涨之后,带来的暴利更为巨大,而带给病人的负担也更为沉重。医疗器械价格监管已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

  医疗器械暴利缘何如此惊人?

  从表面上看,首先是现行医疗器械销售体制埋下的祸根。按我国现行政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销售医疗器械产品,而必须经过医疗器械公司。生产企业首先要找一家独家代理商代理自己的医疗器械产品,独家代理商再在不同区域寻找区域代理商,之后区域代理商再发货给省级经销商,省级经销商再在次区域成立各级经销商,之后才进入

医院,这中间至少经过4个环节。一件医疗器械,经过每一个环节的转手,价格都要加码,所以身价暴涨不足为奇。

  然而,即便是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如果按一般的市场规律计算,每层中间经销商加价15%至20%的合理费用,经过4个环节转手也才涨价80%左右,为什么会产生400%的暴利呢?

  常识告诉我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中间环节的营销费用极度膨胀,膨胀到远远超出一件商品正常批发环节需要产生的费用。至于营销费用膨胀的原因,我们只能从这件商品的特殊市场地位中寻找。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行“以药养医”体制下,医院需要靠药品、医疗器械、昂贵的检查费用补贴开支,而医生、药房工作人员则从医药用品销售中获得大量灰色收入,也已是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达成的“潜规则”。报道透露,销售这种心脏支架的公司,按行规必须私下按医院进价10%至15%的比例付给医院心内科负责人或主刀医生。这还只是“已计入销售成本”的明的费用,暗的如私下请吃、协助出书、出国旅游等各种投入更是无底的黑洞。

  这种情况带来了医疗器械市场的特殊性。通常一件商品的终端消费者的偏好会对生产者的生产销售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比如大家希望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彩电,于是彩电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产品。而在医疗器械领域,决定医疗器械使用的并不是病人这一真正使用者,而是医生这一代替病人作出决定的事实终端消费者。对于这个事实终端层来说,它的利益不是“花越少的钱,吃更有效的药”,而是“价格越高,回扣越高”。所以,医疗器械领域的终端倒逼机制,逼不出“价廉物美”,只能逼出“不挑好的,只选贵的”这样的畸形逻辑。

  由此可见,要斩断攫取医疗器械暴利的黑手,必须从改革“以药养医”这一深层

医疗体制入手。只有当体制问题解决了,医疗器械的价格才降得下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