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香港经济导报:三农问题迎来拐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14:2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7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指出,加速新农村建设是明年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头戏。从现在的情况看,明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税,原定五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将提前两年完成。财政支出将重点向农村教育和卫生领域倾斜,力争解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一切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将要发生重大转变,解决“三农”问题迎来历史的转折点。 

  “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 

  在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之前,农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在农民收入已经大幅度提高,但问题在于提高速度没有城市居民的快,这样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指出,20多年来,在“三农”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问题。农业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了国民的基本需求。解决“三农”问题又有了更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中国农村面积大,人很多,底子很薄,一朝一夕是很难彻底改变的,我们等了50年,如今迎来了历史的拐点。

  文章指出,这次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往的政策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原来讲“三农”问题,都是从外部观察农村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自身。这在政策的提法上是很大的变化。

  去年10月,中央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在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又明确提出:中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新农村建设”概念并不是新的,却有一个新的大背景,就是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不仅农业和农村,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要发生重大的转变,工农关系已经到了一个改变的临界点。 

  拉动农村内部需求

  消费偏“冷”一直是困扰消费市场的大问题。虽然前三季度中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却是事实。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农民收入保持在4% ̄5%的增长,低于改革开放最初十年16%的增速;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的1.9:1,逐步扩大到90年代末期的2.6:1,直至目前的3.2倍。

  文章指出,现阶段中国有70%人口的农村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但农民收入不增,农村消费难旺。据分析,“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将会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有分析认为,“十一五”期间,由于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开,中国唯一的尚未完全被唤醒的农村消费市场即将启动。

  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本质上还是要提高生产力。在研究促进消费的政策时,有观点强调重点应当放在农村市场。一个简化的推断是:改善收入分配,扩大农民购买力。这个命题显然是对的,但是对其作用有多大,要做数量分析。

  另外,农产品价格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因为其价格毕竟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和

竞争力的约束。此外,其对总消费的影响还取决于财政转移支付的财力来源。如果没有加大财政赤字也没有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则总需求并未因此而增加,只是替代了一部份其它纳税人的消费需求。因此在注重农村消费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与劳动生产率的联系及其在总消费需求中的比重。 

  文章还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长远而言,要建设和谐的新农村,主要是要解决农民和国家的关系,农民和干部的关系。这就不单单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的,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

  (寒山)【编辑:姚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