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本报“沈城新婚经济变迁”调查:结婚费用30年涨了40倍,礼金30年涨了50倍结婚费用飞涨 七成新人在“啃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4:56 时代商报

  从最开始的两个铺盖卷放在一起就算结婚,到如今的买房买车做聘礼,沈城新人的婚姻消费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前本报对沈城100位22-60岁不同年龄段的常住居民抽样调查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人均结婚支出不超过1000元发展到21世纪初人均结婚支出4万元(不包括购买婚房),沈城的婚礼消费30年上涨了40倍以上。仅最近3年,结婚的成本就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然而尽管结婚费用膨胀得如此惊人,但通过调查显示:30年惟一不变的是近七成以上新人的婚礼消费是由父母埋单。

  结婚费用30年上涨40倍

  本次调查显示,12位接受调查的70年代结婚市民的平均支出是960元,其中添置家具支出占70%以上。80年代结婚费用仍比较单一,10位市民平均花8000元左右,主要支出包括缝纫机、自行车、手表,还有家具。其中80年代初的平均结婚费用为1000-2000元,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婚宴和其他方面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35%以上。90年代结婚费用开始快速上升,除了上述两项支出外,开始追求包括金首饰加电视机、洗衣机、录像机等在内的几大件,10位接受调查的沈城市民平均结婚花费达到了1万元。金饰品、礼品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50%以上。

  从2000年至2005年,婚庆方式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结婚支出也急剧上升。15位本时间段接受调查的市民平均结婚支出超过了4万元,新房

装修、家电、婚宴、蜜月旅行占总支出90%以上。而对于今后结婚费用的预计,10位接受调查者中有八成预期在5万元以上,预计超过10万元的占四成左右。

  在婚礼预算方面,七八十年代结婚的受访者中仅有30%在婚礼支出上有负债行为,大多新人会量力而行。而90年代后结婚的大量受访者中婚礼开始出现攀比的状况,其中70%的人表示在婚姻支出上会超出预算,今天的婚礼花明天的钱成为普遍现象。

  七成新人有“啃老”现象

  

  七八十年代结婚的受访者中有60%表示结婚费用中一半是双方父母支付,主要是添置一些家具。而90年代的受访者中,有70%的人结婚费用是全部由父母支出,其中男方父母支出占70%,女方占30%。在2000-2005年结婚的受访者中,结婚费用全部由父母支出的占70%以上,结婚费用大部分由父母支出的占30%。

  辽宁大学经济学系秦岭教授表示,结婚费用的迅速上涨使得年轻人不堪重负,以及近年来父母对子女经济依赖的减弱,是造成“啃老”现象的主要原因。据他预测,未来的10年内这种“啃老”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礼金30年涨了50倍

  

  随着婚礼开销的节节高涨,礼金也随之水涨船高。从70年代表达同事朋友情谊的象征发展到现在成为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标准,调查显示,30年之间沈城的礼金费用也上涨了50倍。

  70年代结婚的受访者在礼金支出上平均为1-5元,主要是单位同事“凑份子”买镜子、床单、枕巾、被面、暖壶、脸盆这样的普通生活用品,礼金支出占当时收入的10%左右。而2000年以后结婚的受访者结婚平均支出为100-500元,平均占月工资收入的10%-20%。在礼金支出方面,3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有60%表示不堪重负,特别是每逢“五一”、“十一”结婚高峰期前后,60%的年轻受访者当月80%以上的支出用于送礼,40%的受访者当月全部收入用于礼金支出。

  记者 刘巍 实习记者 单松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