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石油大亨为油价下跌前景忧心忡忡 不敢妄加投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当全世界的消费者还在担心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的时候,也许低油价的日子又要回来了。至少目前,伦敦、得克萨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公司总裁们,已经在为油价下跌的前景忧心忡忡了。

  BP石油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最近在新加坡的一次发言中,谈到了油价急剧下滑的可能性,并且强调当前的油价水平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虚高”。壳牌石油在美国的负责人
约翰-霍夫梅斯特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高油价循环完全是由人为操纵造成的”。

  无论如何,在过去一年中,世界原油市场已经历过70美元一桶的原油价格。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飓风对

墨西哥湾原油生产的破坏性打击;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强劲需求;一系列恶性事件对
伊拉克
石油出口的影响;还有石油出口国伊朗持续紧张的局势。

  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能造成一个更长时间的高油价水平。大多数分析人士表示,他们预测原油价格在可预见的未来至少保持在40美元一桶以上水平。尽管如此,石油大亨们还是忧心忡忡,他们发现,要平衡“自己未来的石油生产”与“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生产能力一提高,油价立马下滑;生产能力一减少,油价立马上升。

  现在,石油生产商们又一次处在是否提高石油开采和精炼能力的压力之下。到底要不要加大投资,以最快的速度向市场提供更多的石油产品?这个问题让石油大亨们进退两难。

  不过,这些石油公司的执行官们最担心的还是:只要世界市场上的石油需求下滑一点点,他们现在的投资就会在未来一两年内造成巨大的供给过量,从而造成油价下跌。

  实际上就在几年前,世界石油工业还经历着生产过量、需求低靡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景况。所有这些造成了1998年原油价格的崩盘,当时的原油期货价格甚至跌到了每桶10美元的水平。

  尽管油价最终还是上涨了,但过去的经历让石油生产商们心有余悸,就像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长最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作为石油生产商,我们不愿意提供没有需求的生产能力”。

  石油生产商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经过了中国石油需求强劲增长以及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影响之后,一度高达70美元一桶的原油价格已经在逐步走下坡路。来自花旗银行的分析家认为,未来几个月之内,原油价格将跌到50美元一桶,甚至更低。

  雪佛龙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大卫-奥莱利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明年的市场需求到底是多少”。他表示,高油价已经吸引更高的投入,造成了更高的生产和供给。既然生产方面正在提高供给,剩下的问题就是“在需求方面到底会发生什么”。奥莱利认为,我们通常对需求方正在发生的变化一无所知。沙特的石油部长也表示,沙特非常关心世界上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动向,这将有助于生产国得出更加准确的预测。

  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石油大亨们都知道:预测未来,更多的属于艺术而非科学。

  在他们看来,一部分需求不确定性来自于中国。2004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了3.7%,达到每日8300万桶,超过了过去10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其中仅中国一个市场的需求就占据了这个增长的1/3,中国2004年的石油需求增长了15%。今年,中国的需求有所减缓,能源机构预测大概是3.3%增幅,但它同时预测2006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再次猛涨,大概有6%的增幅。因此中国的需求将直接导致石油生产国的产能设计。

  另一部分的需求不确定性来自于对美国经济走低以及禽流感影响的担心。美国经济如果放缓,自然会大大减少世界石油需求;而可能大面积爆发的禽流感,将会造成国际贸易数量的减少,影响航空工业以及部分地区经济。

  根据一份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报告,到2010年,全球的原油生产将增长1600万桶/日,大大超过这个时期市场需求的预计增长。对于所有的石油公司的总裁们来说,在经历过1985年和1998年的

石油价格崩盘后,他们很难相信现在的世界真的进入了一个高油价时代。

  埃克森美孚石油的主席李-雷蒙德最近表示,在能源工业领域,真正可以准确预测的时间应该是10年。埃克森美孚10年前涉足了东西伯利亚的一个价值130亿美元的项目,公司计划生产时间是40年,这样,一个项目的时间将长达50年之久。在50年的时间跨度内,一个公司的总裁都不知换过多少任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6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