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农民:消费市场的后顾之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08:46 中国经济时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调查·山东行(三)■本报记者李成刚李小千

  “两孩子都要用钱,家里有个啥事的也要花钱……余点钱都不敢花。”农民张大嫂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张大嫂是山东广饶县石村镇张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在该村她家的经济负担还不算太重,儿子考上了南京的军校,生活学习基本上不再由家里贴钱,女儿读高中,是家里开支最大的。

  事实上,记者所采访的,大多是在山东“新乡村”建设中走在前列,已经获评为“文明村”、“小康村”的农村,村民收入水平在山东属中高水平。但即使是这样的乡村居民,在消费能力上也是捉襟见肘,深有顾虑。

  虽然在农民负担减轻的同时,合作医疗、最低社保等制度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但在农村,消费市场不振,消费率低迷仍然是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农民为何不敢消费

  记者在广饶县张庄村了解到,该村居民已100%参加了合作医疗,大病统筹3000元以上的最高可以为村民个人承担65%。在教育支出上,该村已实现了学杂费全免,村里还规定,每考一个大学生村里奖励500元。该村村支书张会生介绍说,今年张庄村考出去了3个大学生,其中有一个还上了清华,“我们奖励了他2000元,村里派车送他去了学校”。

  但即便如此,在启动农村居民消费上,农民们仍然还有“心理负担”,“穷怕了”,一位村民说。

  在张会生看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他心目中至少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村民生活提高,能够基本达到城里的水平;二是在精神上,城乡没有区别。但可以肯定,这两点还远未实现,“现在村民的收入还不牢靠,没有稳定的保障。另外,医疗、大病、老人的养老、最低保障等,对村民(消费)还有着很大的影响”。

  张会生举例说,种地就不说了,现在农村的企业也不好搞,我们村1980年代壮大的集体企业,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相对还好些,新建的那些企业就不太景气。

  山东省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太景气的企业”等等因素,都使农民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预期消费负担,如医疗、教育、住房等,农民们因为习惯性因素还存有顾虑;在生产费用上,农资价格的变动仍然是影响农民消费的一个压力;虽然税费负担有所减轻,但实际折算后农民所获好处仍然有限;收入不均匀,使得农村消费市场长期得不到整体振兴。

  农民增收仍是一大难题

  据记者采访时了解,从1997年到2003年,山东省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八五”时期增长21%降到“九五”时期的9%,“十五”时期进而降到5%左右,2003、2004两年虽有较大幅度增长,增幅达到了两位数,但仍属于恢复性质。

  同时,虽然山东省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出口、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第八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较低。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缺乏,又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的一大障碍。山东省有3600万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年,初中以下的占82.5%,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有17.7%。

  据山东省有关部门调查,山东农村有1400万富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即使已经转移出去的1200万劳动力,就业也很不稳定,基本处于城乡各半的兼业状态。

  农民钱不好挣,收入增长缓慢,面对消费时当然就顾虑重重。

  统筹城乡发展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毫无疑问,作为“新乡村建设”的重点,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略。“其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农民收入,这是启动农村消费的前提保证。”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团长、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高焕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在二十世纪90年代大力推进的“新乡村建设”运动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1990年代,韩国政府研究制定了14项40条政策,包括教育、医疗、农渔民年金制度;减轻农渔民负担、扩大非农收入;建设现代化新村;扩建农渔村公路、开掘地下饮用水;鼓励经营农业、增加信用保证金、搞农田耕地交易;建立竞争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支持机构等诸多方面,通过这些政策,使韩国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达到了城市居民收入的95.5%,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高焕喜认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一个系统

化工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一是以路、点、水、讯、气等为突破口,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二是以卫生、教育、文化为突破口,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卫生和教育,是农民最迫切盼望解决的问题;三是以低保、老保、五保为突破口,统筹农村社会保障,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以劳动力就业政策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打破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新农村建设最忌形式主义,需要政府加强协调、统筹规划、稳妥推进。”高焕喜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