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财经图书风雨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6:04 《财经文摘》

  回想2004年的财经图书演绎了种种稀奇古怪,出版商的无穷想像力被释放,跟风也好,伪书也罢,终归是热热闹闹,赚取一片吆喝。时过境迁,一年不到,财经图书已然门前冷清,热闹不再。低迷中,依稀仍有一些角色值得我们关注,或喝彩,或深思,或是期待。

  新人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沿用去年的奖项设置,这个新人奖从新华出版社转到了另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老牌大社“中国社科”一直以来以“大社科”战略为旗帜,从网络文学、军事历史、乃至新课标,四面出击,处处留情。而终于,财经图书让“中国社科”找到感觉,中社博雅、时代光华、宝利嘉等大牌的鼎力支持,一时间让“中国社科”的名字在财经图书界越发响亮。

  勋功章上自有“中国社科”张社长的一半,始自2004年底的对“伪书”的穷追猛打,张社长与姜博士立下大功,而之后“伪书”下架带来的渠道“真空”,也迅速被“中国社科”的正版“美国大兵”系列填补。也许就是这次“事件公关”,让“中国社科”不仅抓住了媒体,也对图书渠道成功地实行了一次“暴力营销”。

  咨询业大腕盖洛普公司的小册子历来都是抢手热门,《你的水桶有多满》让中社博雅在迷茫了一年多终于云开见日;时代光华也把几本重头书《中国式管理》和《赢在执行》等培训大师系列放在了“中国社科”;宝利嘉从《走出华为》后,继续钻营本土财经原创,除了有跟风之嫌的“你的油箱有多满”放在了别的社,其他都归入了“中国社科”的旗下。

  转型奖:中信出版社

  年初开始,中信就以身作责,认真贯彻了“二流企业做执行,一流企业做转型”的口号,不但让《转型》一书如愿上榜,而且,自己也来了个彻彻底底的“转型”。

  打着“时尚出版”的旗号,读者也就不得不接受接踵而来的美容、服饰甚至“超女”、慕容雪村这些一一成为中信新的经济增长点。幸好还有几本如《赢》和《联想风云》,让中信的忠实追随者们依稀感受着“商业思想改变商业世界”的魅力。

  中信此番请来了“布老虎”,究竟是主动转型,还是面对市场和利润的无奈选择;究竟文艺书回归市场引领地位是因大趋所趋,还是源于读者对财经图书提供者们的无声批驳呢。

  执着奖:机械工业出版社

  “你为谁工作?”、“不找借口找方法”、“决不拖延”、“自律”、“忠诚”……机工社在这一年里,依旧执着于员工与老板间永远的话题,执着于让老板们在这些诱人的字眼儿间摸出腰包。

  而华章公司历经人事变动,在“后《执行》”时代,终于找到了“德鲁克”这个救星,这位刚刚在这个冬天辞世的超级管理大师,以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旁观者》为华章的经管图书带来一线生机。

  出版人奖:王斌 路卫军 孙忠

  一直以来,出版人多是甘为幕后英雄,在财经图书出版界,一批有学识和眼光的人在默默耕耘着。几番犹豫这个奖项,还是担心僧多粥少,挂一漏万,被人笑话。多得朋友鼓励,还是妄加评判一把了。

  当年,华章还在计算机图书市场要风有风,要雨得雨时,王斌就开始果断出击经管图书领域,砸下一两千万,眉头没皱,估计手还是哆嗦。然而,那时的转型,成就了日后华章多年延续的辉煌。到中信后,王斌已然把领导魅力和战略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也为这一代商业人士提供了满满几车的精神食粮。

  当中信还在抢夺外版资源时,圈内低调的“创世纪工作室”已然把本土财经打造得炉火纯青了。正是路卫军,在2002年,就凭借“经济散文”的天才创意,把林行止、王则柯、张五常、汪丁丁、杨小凯、熊秉元、梁小民、盛洪等如雷贯耳的大牌经济学家并入麾下。直到后来的中社博雅,相信这些积累也会是路卫军再续“传奇”的资本。

  还有更早的,那是上个世纪了(其实也就五年多以前),孙忠和海南出版社,就把如今我们才发现的众多海外知名的金融作品都翻译出版完了,索罗斯《金融炼金术》,刘易斯的《说谎者的扑克牌》等等。后来,包括在财经易文,天下风华,孙忠都始终坚持于财经图书的出版,坚持高端、学术或者叫“阳春白雪”,面对太多的诱惑,已属难能可贵了。

  民营策划奖:时代光华

  参与财经图书策划出版的民营机构不计其数,老牌的读书人、新经典、派力营销,新锐的博士德、同道新文等。在今年尤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时代光华了。

  做培训的人做经管书自有“前店后厂”的便利,时代光华更是把这便利发挥得淋漓尽致。余世维、曾仕强、金正昆、张锡民、郎咸平、石滋宜,一长串谁看了都眼红的名单,打造起“培训+图书VCD”的金牌模式。在全国各大机场书店,时代光华都畅通无阻,当然是实力说话。年初的《中国式管理》、年末的《蒙牛内幕》的狂销,也验证了他们渠道之强大和所谓书业渠道的“马太效应”。

  博士德虽说也抓住了汪中求和成君忆,并且还在物色更多人选,同样走“图书+培训”路线,但规模还是小了很多,使得成君忆转会后的第一本《渔夫与管理》也没了先前在中信的风光。

  值得期待

  图书市场同样在新陈代谢中进步,一片低迷中,新锐们正在悄然崛起。电子社依靠杀毒软件趋势公司和Google的传奇,打造了自己IT财经文化的新方向;水利社以《新传媒帝国》和《人脉》等,坚持着其科技向财经大众书的扩张;人邮社在完全整合普华文化后,开始卧薪尝胆;北师大社年末以一杯《咖啡》冲进了财经市场;清华社也放下架子,在网络上找到了畅销书的来源。唯一的事业单位体系的人民出版社和下属的东方社,也闪现亮点,李开复的书和他的不规则跳槽一样引人注目。

  群星闪耀,或明或暗,让读书之人才能各取所需,各投所好。也但愿来年是满天璀璨的好光景。

  去年写的“2004财经图书水煮麻辣榜”也多少引来了圈内人的关注,眼看又到岁末,评点的东西也悄然泛滥,财经图书市场的这一年凄风苦雨,竟让业内人少了很多评比的兴致,但不管怎样,时间依然如江河流水,一去不回,多少人的青春岁月同样在为出版事业的打拼中流逝,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理想。

  作者: 西言(图书栏目特邀顾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