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经济崛起广东积极应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0:5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本报记者 叶红菱 田川 科技创新添活力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广东的经济增长模式曾被认为是全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更是被众多渴望富裕的省份所模仿
然而这种投资驱动型的高消耗经济增长模式注定要受到资源的约束,难以持久。“能源告急、土地紧缺、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构成了当前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忧”与“外患”。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回落,工业全国第一的位置被山东抢走。因此,如何破除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瓶颈”,成为解决广东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 广东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果说广东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那么广东经济的真正出路又在哪里?为此,本报记者请来了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陈池和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税金融处处长蒋建业两位专家,就广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陈池多年在广东省政府调研部门工作,对广东经济深有研究;蒋建业则对国际经济、国际产业转移有独到研究,多次直接推动了广东有关战略决策的制定。 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访谈者:陈池(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 记者:广东经济的增长路径为广东的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为什么说20多年的外源性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贸和外资拉动)也为广东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陈池: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但广东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是靠投入和消耗资源发展起来的,带有粗放型的经济特点。比如土地资源,现在广东各地的土地资源较紧张说明了这方面的消耗较多。其次,广东的资金投入较多。很多地方都是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贷款的投入带动经济的增长,即经济的增长是靠信贷资金来驱动的。 记者:“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转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陈池: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消除阻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源。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为其转变提供体制性的保障。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弄清阻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源。从体制上分析,改革开放前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有粗放型的特点。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较粗放,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还较突出,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我们的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有关。如果体制不完善,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无法转变,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记者:按您所说,改革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根本的推动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难是易?这个“改革”应包含哪些内容? 陈池:广东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传统的计划体制还惯性存在。即当前广东的市场经济尚不够完善,还带有传统计划经济的痕迹。事实上这种情况全国其他地方也存在。比如前段时间的经济增长过热,归根到底也是体制问题,主要还是地方政府的职能没有产生根本转变,比如政府追求GDP的增长和政绩,不惜利用手段配置资源大搞投资,各地互相比较推动经济过热,而这种过热的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效率的损失、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有难度。 政府要从经济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重点要创造公共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和创造公平环境,从一个无所不包的政府转化为有限政府。所谓有限就是不能对经济无所不包,如果对经济干预太多就变成了粗放型。因此,只能把配置资源的主要功能交给市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市场环境、经济调控和制定法律。 记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除了改革体制外,还有哪些手段? 陈池:要加快要素市场化的进程。现在我们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还是较滞后。要重点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土地、技术、劳动力的要素市场,要引进竞争,降低交通、电力、通讯、信息、旅游、中介服务、城市公共事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大竞争力度。要破除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统一的市场。要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一体化。还有,土地市场也要加快改革。 记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陈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调企业改革,因为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改革要发展混合型企业,使得企业产权多元化、分散化,把各种所有制的优点集中起来,使得企业成为有活力、追求效益的企业。 现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存在产权单一的情况,尤其民营经济很多是家族企业,因此特别需要通过产权改革提高企业效益。 记者:广东经济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陈池:综上所述,通过改革、推进市场化,通过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获得体制上的保障。推进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即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次,加快要素市场化进程,加快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竞争。第三,企业的改革,包括民营经济、国有企业的改革。利用各种社会的优势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企业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关心,追求节约型的增长方式。 技术创新:着力点单一“武功”会被废 访谈者:蒋建业(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税金融处处长) 记者:目前广东原有的发展模式已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已到了“非转不可”的地步。您认为广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包含哪些方面? 蒋建业: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朝着品牌、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四大方面努力。下面着重谈谈技术创新。当前推进技术创新当务之急是要创新思路。离开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工作中的任何一项,技术创新的市场化过程就难以顺畅,技术创新的“武功”可能随时被废掉,市场效果会大打折扣。只有三者紧密捆绑起来,技术创新的市场化过程才会顺畅,才会发挥巨大的市场效应。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认识问题。 记者:长期以来,我们在技术创新工作中花了不少精力、投入不少。但奇怪的是各级政府花了那么多精力抓技术开发,将科学技术上升到第一生产力的战略高度来抓,还总是政府热,企业冷,技术机构也冷。 蒋建业:对于技术创新,我们不是不发力,该发的力都发了,问题是着力点太单一。为什么企业的积极性上不来,关键是真正能看到的效果不多,所以积极上不来。为什么出不来效果,关键是经营模式不对。问题就出在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模式。 因此,为了提高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将技术创新工作与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捆绑式运作,三者缺一不可。假设投入300亿,单一地全投入技术创新,肯定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但如果将300亿按照“1+1+1”的运作模式分三块去花,可能会产生500亿、1000亿的投入效果,道理就这么简单。长期以来,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花了不少钱,效果为什么不太理想,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我们不懂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或是保护的方式方法不对,重开发,轻保护,习惯于先开发,后保护,出了问题再保护,自己开发的技术,最后变成别人的。VCD技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我们最先开发的,但被国外申请了技术专利,未来也得自己花钱买自己的东西。这给我们一个警醒,光是开发技术,不对技术进行保护性确权,不会进行国际性确权,或是保护的方法不对,最后自己的东西变成了别人的东西,教训是十分深刻的。标准化工作对技术创新十分重要,不然的话,再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可能作用不大,很难派上用场,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 记者:现阶段对技术创新,除了投入精力和资金外,政府是否也应调整思路? 蒋建业:政府要调整思路关键是调整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要学会思考政府如何少花钱、少花精力,引导社会(技术机构和企业)多花钱、多花精力,引导社会形成一套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模式,主要靠这个东西起作用,真正做出效果来。一定要转变观念,要从根本上将技术创新从技术层面的概念转变到市场化经营层面的概念。特别要强化对技术创新捆绑经营模式的认识。 调整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能力有限,对技术创新工作,该退位的应退位,该补位的应补位,政府不能包揽太多。政府主要抓思路引导,只抓新兴领域的核心关键性、前期性的技术创新,省里还要大力借助国家力量,不然难以成功。而对一大批传统、轻型化产业,行业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我们的基础也不错,技术创新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目前产业升级的障碍主要不在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创新完全可以由企业自己干。只要弄懂了新的技术创新捆绑经营模式,企业就能干好。要改变过分分散的资金投放模式,改为集中和导向性投放模式。但对标准化工作、知识产权保护这两方面的工作,政府应做很多补位的工作,也还有很多再认识和思路创新的工作。而标准化工作,主要是争取标准的制定权(话语权)或参与制定权。 (晓航/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