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四化”与全球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关于我国国内“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关系问题。从横向看,它涉及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是一个关乎宏观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从纵向看,它要触及中国进入W TO“后过渡期”以后的现实和未来的矛盾与趋势(如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欧贸易摩擦等方面如何争取战略主动等问题),是一个前瞻性很强的课题。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对落实中央提出的“第五个统筹”即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进而在此基
础上形成国家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8年前,我曾主持承担了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与此项目有些关联的一项课题,题为《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研究》。该课题旨在研究在当时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包括金融安全、产业安全、重大战略资源安全以及因分配和就业等矛盾引起的社会安全等问题。8年过去了,客观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此课题与当时课题相比,有三点明显区别:第一,当时中国尚未加入W TO,现在不但已经进入,而且已经进入“后过渡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当年。第二,当时课题的中心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此课题不仅涉及经济安全,而且强调经济发展。这种发展不是笼统的、抽象的,而是具体化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内容较上次丰富了许多。第三,上一课题主要是关注国内,而此课题除了关注国内,还特别关注国外,从内外结合的角度研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博弈过程中,如何使中国争取战略主动、谋求尽可能大的战略利益问题。

  如何深入研究国内“四化加快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关系,这里提四点

  意见:

  一、要用“新潮流”和“旧秩序”两只眼睛来看待当今全球经济发展问题

  纵观全球,现在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新潮流涌动,另一方面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而且这种旧秩序的格局在中国“十一五期间(以及更长一段时间)也不可能完全改变。

  最近有一个典型事例给我强烈刺激,更印证了我的上述看法。这就是中国“中海油公司海外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案例。这是2005年中国企业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大事件。由于企业并购是我的研究重点之一,所以我从始至终一直跟踪这一事件的发展动态。尽管“中海油”在竞购过程中出价高出其竞争对手几十亿美元,但最终因受挫无奈退出而告终。有人说,这是美国国会出于政治考量而遏制的结果。我认为,从更深层次来剖析,这是国际垄断资本把持国际经济格局、垄断全球战略资源的结果。从这一点上再一次看出,垄断资本已经由“国家垄断扩展到“国际垄断,甚至到“全球垄断。美国国会山的那些议员只不过是国际垄断资本的代言人而已,他们的背后站着强大的利益集团。

  现在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全球化“新潮流与国际经济“旧秩序两者往往纠缠在一起,有时甚至国际经济旧秩序“挟全球化新潮流的“天子而令天下诸侯,这使列位“诸侯———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面临复杂的局面。因此,在研究中,首先应高屋建瓴地审视和剖析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态势和发展趋势。要讲“两点论,不要只讲新潮流而忽视旧秩序;当然,也不要只讲旧秩序而忽视新潮流。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经》第二章)。”这是一个天下善恶相存的大格局。总之要用“新潮流和“旧秩序两只眼睛来看待当今全球经济发展问题。

  二、要从“作用”和“反作用”双向互动的角度,来把握“四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关系

  在从总体上阐述了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之后,需要深入剖析“四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各自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关系。

  在分析过程中,建议从“作用和“反作用双向互动来把握“四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就是说,一方面,要剖析全球化对“四化的作用和影响,揭示出在原有“四化发展过程中加入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化学元素后,对原有进程的性质和结构产生了什么新的“化学反应;另一方面,要研究中国国内“四化的推进,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大规模城镇化和深度市场化向参与全球化进程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关于工业化与全球化的战略关系。按照经典定义,工业化是指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的工业化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目前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共十六大报告把工业化称之为“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靠剥夺农民,靠对外掠夺和侵略。中国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老路,而要走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基于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要研究在全球化的态势下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有哪些新的特征。例如,如何借鉴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来提高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含量,推进中国工业由过多依赖要素投入向技术创新发展的进程,利用后发优势,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在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劳密型产业的外向型和资源型产业的海外拓展给外贸、外资带来的新要求。尤其是要研究部分敏感产业所面临的进口商品和服务激烈竞争格局和产业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在全球化格局中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框架。

  关于城镇化与全球化的战略关系。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目前城镇化率按新口径计算(包括半年以上的居住人口),约在4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外商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也给城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东莞、昆山等地发展的实践看,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也有利于新兴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全球化对城镇化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说,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也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略和对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经济发展趋势,在未来10年中,城镇化率将以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速度来推进。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前后,中国大陆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而每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就意味着将有1300万左右的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或城镇。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将随之产生相当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以至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将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科技革命相提并论,认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值得重视的两股潮流。在把握城镇化与全球化的战略关系时,除了研究农民进城以外,还要研究中国

  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辽中南城市群等城市群与全球化的关系。

  关于市场化与全球化的战略关系。其实,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实质都是运用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问题,只不过一般讲的市场化着眼于国内,而全球化着眼于国际而已。随着中国加入W TO,中国走上市场经济的“不归路,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特别是进入“后过渡期以后,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除影响产业结构之外,还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的经济体制。根据我的研究,入世对体制的影响将会甚于对产业的影响。这一点往往不被社会所理解和重视。近来,美国和欧洲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这不完全是一个“市场度的业务问题,而是一个力量“博弈问题。但为争

  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既要“博弈,又要进行改革。这种态势客观上将会“倒逼中国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

汇率、利率、资本市场等金融改革的深化,这种市场化的趋势要求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要求“融入全球化进程。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独立自主的、大国的“市场经济,这种属性决定了中国又不能完全“融入全球化进程。既要“融入全球化,又不能“完全融入全球化,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不能只被动地当“树,也要主动地当“风。

  三、要从“适应性”和“应对性”两个方面提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宏观对策

  在分析的基础上应“合龙门,进行整体性的宏观审视,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而这种对策,我认为,应从“参与和“应对两个方面提出,从而形成两条技术路线。

  其一,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提出对策。例如,在体制方面,要提出如何从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角度看改革国内的体制,包括企业制度、市

  场制度、分配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等。这是从宏观角度来说的。从涉外体制本身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和贸易便利化进程;二是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拓宽投资领域;三是围绕“走出去建立与中资跨国经营相应的体制。并尽可能增加新体制的适应性。这只是从体制方面讲的,还有结构问题、政策问题等,这一类基本上属于“适应性对策。

  其二,从“积极应对的角度提出对策。面对严

  峻挑战,中国必须要争取战略主动,建立“应对“后过渡期和国际经济旧秩序诸种新挑战的机制。例如在体制方面,以下三条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产业安全和拓展应对机制;二是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三是资本并购应对机制;这也只是从体制方面讲的,还有结构问题、政策问题等。这一类基本上属于“应对性对策。

  通过从“积极参与和“积极应对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寻求扩大对外开放与保护并增进国家权益和民族独立的平衡点。

  四、防止两种倾向,真正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全局立场(而不是站在某一部门或局部立场)来把握参与全球化问题

  最后,关于在研究中的立足点问题。

  当前,在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上,学术界存在着激烈争议:褒之者把它捧到天上,认为经济全球化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且甚至“能使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美国学者朗沃斯语),对全球化持赞扬的态度;贬之者把它踩在脚下,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剥削、掠夺和控制发展中国家而使自己更加富强的工具、“所谓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是发展中国家的陷阱,对经济全球化持悲观态度。

  这种认识上的争议和分歧不仅在学术界存在,而且在政府部门也同样存在。比如,对于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税率问题,有的部门强力主张,有的部门则坚决反对。再如,关于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问题,有的部门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特别是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而有的部门主张购买,前外贸部一位副部长说:“中国不必有自己的汽车自有品牌、“中国汽车做世界的车间才好呢;而主管过汽车工业的前机械工业部部长闻讯则拍案而起。在不少问题上,不同部门之间的观点和主张是有分歧的。但作为国家宏观部门的学者,需要超越部门之间的利益,尤其要防止被利益集团所左右,真正站在“国家发展“国家改革和国家利益的全局立场审视问题,理性地来研究参与全球化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5G4)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