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化解国储铜风波惟有走市场化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8:15 新京报

  据12月1日《新京报》报道,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储局)近日委托国储物资调节中心组织了11月份的第三次铜拍卖会,交拍的2万吨储备铜约4000吨流拍,成交最高价为每吨38350元。尽管中国方面在不断抛售铜,但国际铜价仍在不断攀升,伦敦金融交易所(LME)3个月期铜价格创出4270美元的历史新高,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力合约601亦大涨到37410元。

  国储三度抛铜,除了首次国际铜价略有下挫之外,其余两次对铜价却是未抑反扬。

  不少专家认为,这次国储铜期货事件之所以继续升级,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游资在与中国博弈,在极力阻击中国铜国际期货交易。对国储局近期连续三次总共6万吨的抛售行为,一些人认为仅仅是杯水车薪,难以扭转市场走向。尽管国际铜价走势已走出国储局操控能力范围之外,但是,对于国储局此次处理危机的方式、途径、策略与决心,应该给予积极评价。同时,笔者认为此次国储铜期货事件远未解决,应该继续按市场化方式寻求彻底解决之道。

  国储抛售铜是市场化处理铜期货的一种方式,无可厚非,只是在国际游资的强大资金实力之前,这一危机处理方式有点力不从心而已。在期货行业中,资金量是一回事,但市场情绪是另一回事,期货品种最终的价格走势取决于资金与市场两方面。国储抛铜旨在向市场传递积极的危机解决信号,以期用最小代价解决问题。尽管最终效果不明显,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批评国储的危机处理方式。把焦点全部集中于抛售铜上,其实是一个误解。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国储有关部门正在积极与LME8家开户经纪商积极会谈,寻求后续处理之法;及时平掉一部分仓位而止损退出等工作都在进行之中。抛售铜只是处理方式之一。对如此变故之前,有关方面积极应对,措施比较灵活,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事件发生之后,有关方面需要就整个前因后果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与交待。国储局及刘其兵所属的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并没有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刘其兵是怎样进入LME交易的?目前市场传言国储借道某具备境外交易资格的另一国企而进入LME,如果这种说法属实,国储应该是难以摆脱个中干系的。另外,随着国际基金不断拉升铜期货价格,刘其兵名下大量空头仓位需要不断追加保证金,其数量应在千万美元之上。刘其兵失踪之后其仓位仍未爆仓,那么,这些后续资金从何而来?LME的8家经纪商当然不会盲目为这些仓位继续提供融资授信支持,除非他们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某些暗示或确认。无论如何,国储应该选择适当时机,向市场披露有关信息,为真正以市场化方式解决此次事件创造条件。

  无论是此次国储铜期货事件还是去年的

中航油事件,以及更早的株治事件,其共同特征是中国企业缺乏对在期货交易完善的风险控制能力。在缺乏制约与前后台监控的情况下,一位交易员可以自由地买卖期货合约,其中国总部根本不能及时准确评估这些仓位的潜在风险,更谈不上及时化解风险了。全球化之下,中国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相应地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衍生工具与品种进行风险管理,但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重成本控制,轻风险控制”,必然要吃大亏。今后要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中国企业,太需要转变观念了。

  此次国储铜期货事件远未到最终解决之时,个中变数还有很多,但核心之处在于只有市场化方式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尽管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期货事件与此次国储铜事件并不相同,但其以市场化方式解决的思路值得国储借鉴。除了国储,LME的期货经纪商、融资方等都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时卫干(中国社科院博士)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