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会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会致辞及主题演讲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7:58 新浪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会于2005年12月1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商业中国推动力:创新·责任·全球化”。 本次会议由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以下为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会主题演讲实录:

  主持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刚才看了这五分钟的短片非常受到鼓舞,现在大家应该用非常热烈的感谢21世纪这份特别好的报纸给我们这么精采的内容。我想在过去的一年,2005年应该是多事之年,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看到了神六升天,同时我们看到纺织品贸易风波,看到油价不断上涨和汇率的问题。我们面对所有问题接踵而来的时间,但是大家有一个想法是相同的中国和世界的距离更近了,世界发展的轴心越来越向中国靠近。有人把世界经济发展比喻成一个函数的话,中国在其中的权重应该是越来越重了。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中国在过去一年当中旧有的经济体制和旧有的经济在努力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在试图改变自己的旧有的经济模式。而新经济,尤其是IT和媒体行业,比如百度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划上了中国的记号,我们期待所有中国企业在2006年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也要深刻的思考作为企业公民的责任感。同时我们非常高兴我们有这么好的金融媒体,比如说《21世纪经济报道》过我们报道、给我们监督社会和商业比较的历程。在2006年我们知道这张报纸要从每周两期,改为每周三期,我们祝他们一路走好,有更好的表现。

  今天,我代表主办方介绍一下今天参加会议的嘉宾,他们是南方报业集团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总编辑丘克军先生、21世纪报系发行人沈颢先生、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先生、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先生、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中华区董事长关志华先生、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先生,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副总裁许国祯先生、百度总裁李彦宏先生、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代表孙大明先生、LEAD国际机构中国项目主任李来来女士、国美集团副总裁王俊洲先生、21世纪报系常务副总裁、《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先生、21世纪副总编辑李戎先生、21世纪报系总经理陈东阳先生、《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总编刘晖先生。感谢各位嘉宾。

  首先请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总编辑丘克军先生致辞。

  丘克军: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高朋盛会,也是《21世纪经济报道》商业思维峰会,在中国经济即将完成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的时候,《21世纪经济报道》也快将迎来它五周岁的生日。五年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群中国新闻人的崇高理念,催生了新世纪的第一份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五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经济弄潮儿的大胆作用,成就了今天这份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21世纪经济报道》。这份媒体代表了中国向上生长的力量,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人群。在这里,我谨代表南方报业集团、代表21世纪报系对社会各界和在座的各位五年来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1世纪经济报道》生于2001年1月1日,降生在新世纪晨曦之中,它一出生就走上了一条从未有足迹的道路,他以新闻创造价值,彻底新闻,彻底领先,硬新闻就是硬道理的崭新理念,铸造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商业报纸领导者的崇高定位。从2003年的一周两期,到2006年的一周三期的崭新步伐,《21世纪经济报道》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勇往直前。2006年的《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将更加独立,资讯将更加新鲜。我们的新闻用客观和公正启迪心智,读者的认同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以不断更新的态度服务中国的最优秀的人群。再次我代表21世纪报系代词感谢各位嘉宾光临本次盛会,再次感谢各位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关怀和支持。

  主持人:

  谢谢丘给我们的致辞,我们这个题板上写的这个主题是创新、责任、全球化,下面这位主题给我们讲的是新洋务运动,下面请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先生就新洋务运动和人文精神展开他的演讲。

  项兵:很高兴、很荣幸参加这次盛会,我觉得这次会议的主题特别好,《21世纪经济报道》把我们这么多企业家、学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创新和责任身上,同时在新的环境下,如何考虑企业的创新和责任。其实,《21世纪经济报道》本身就是中国企业最经典的创新案例之一。

  今天,我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谈一下在经济全球化下的企业创新,从2002年底到现在,我大概是花了三年时间,一直在鼓吹和弘扬新洋务的思维,如果中国企业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或者是做出创新的话,我希望介绍一下,新洋务的创新和现有的思维方式可能带来什么不同的战法。有的时间的话,我再谈一下和企业责任相关的人文精神。

  首先,我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多一些,我的问题的提出是这样的,为什么在将来三年到五年,我们政府如此之强调创新?如果创新如此重要,我们的应对之策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现有视野和思维模式与洋务运动的思维有类似之处,而洋务运动的思维应对下一轮的挑战,它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然后我再介绍一下新洋务有可能带来那些新的战法,我用一到两个企业的案例,他们如何通过实践来实现这个新洋务的。

  经济全球化有两个趋势我强调一下,第一个是全球市场一体化。另外一个,我想强调的就是竞争对手已经具备了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2002年底的时候我第一次提出这个,我说你想想,2002年底的时候中国GDP占全球的3%,中国以外是97%。在座的部分跨国公司代表已经能整合全球的资源,能够把97%的市场瓜分完毕。然后又在中国市场和中国的民族企业,把3%的市场,今年是4%了,把4%的市场和我们平分秋色。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面临的挑战非常之残酷。绝对不可以低估将来五年到十年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所以,当时我是比较早的一拨人提出这种危机感,因为我是希望从月球上看地球,看一下整个世界格局的走势,我们占了3%,人家占了97%,强大的跨国公司已经可以在全球整合资源,而我们的视野一直在想如何在中国整合资源,去抗衡全球,这个是给我带来最大的震撼。而这个震撼是源自于2000年以后,通过给跨国公司企业高层做培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2000年和2001年地球现有资源最后一拨的瓜分计划。而我们却一直在考虑中国、中国、中国。当时提到了制造业这块,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无可置疑的。这个往后看,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我没有碰到一家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金东方和松下合资的20年,金东方没有掌握任何技术。所以,没有一个跨国公司愿意扶植一拨比自己更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为什么要转移核心技术给你?所以,核心技术的问题,国际品牌和渠道的问题,中国的制造业这两块都没有拿到。所以,中国企业就是靠价格竞争,然后出口,出口又反倾销,这几个问题困扰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问题解决不了,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就是现代奴隶的地位,当然我们很多的行业做得相当不错,比如说非主流产品,比如浙江、鞋子、袜子、打火机,但是这些是非主流产品,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靠主流产品。所以,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不了,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就是一个现代奴隶的地位。在中国民族企业中很少有企业能给员工带来世界级的个人收入,至少我认为这是企业责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捐给希望小学,一定要给员工带来世界级的个人收入,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出一批中产阶级,只有这样中国才可能实现和谐社会。

  所以,如果这三个问题不能解决,我们有可能从计划经济的鸟笼走进了市场经济的鸟笼,我们被边缘化的可能是存在的。我们凭什么出一批顶天立地的企业,能给员工带来世界级的收入,又给股东带来世界级的回报。前两天我们学校在重庆搞了一个论坛,比如说尹总提出来把汽车从120块钱一吨降到40块钱一吨。为什么形成这三块板的问题,有国际分工的问题,有市场换技术,国家政策的考虑,同时我们企业家也要考虑,哪些东西我们要做调整,才有可能打破这天花板。如果我们的视野仅仅是停留在价格、成本,你做100、他做80,他做40,他做20,这种思维会树敌太多。比如做非主流产品,我们把亚、非、拉的企业打掉了,如果做主流产品,我们相当于把欧洲的中产阶级打成了无产阶级。所以,如果按照这么发展,我们在全球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在亚、非、拉我们以非主流产品得罪了很多人。但是在主流产品市场,你把他的中产阶级练成无产阶级的时候,他就会着急了。所以,我强调的是我们企业家视野思维太窄,永远是价格、成本,这条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个思维必须要调整和改变,当然不是说这个思维没有价值,但是至少这么多企业做制造业都是同样的思维的话,真的值得我们讨论。这个就是我讲的创新,在哪些方面创新,不仅仅要技术创新,打破天花板,其他的创新,至少同样的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至少,我认为国际竞争给中国企业留下的时间不多。这不是我说的,而是真正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他们下一步五年到十年在全球重新配置资源的行动,竞争对手不会给你留下很多的时间,如果他在96%的市场布局全部完成,又在中国市场和我们平分秋色的话,我觉得游戏已经结束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我们从中国的利益来考虑,从中国的民族企业考虑的话,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因为这最大的市场已经一体化了,况且已经有很多企业已经具备瓜分全球资源的能力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过去的模式,日本靠日本的资源,德国靠德国的资源,韩国靠韩国的资源,美国靠美国的资源。但是你看日本、德国制造的流程、系统集成的能力是独步天下的,法国、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使他们在高端消费品是独步天下的,美国就更多了。最重要的优势是美国人集全世界人才为我所用,然后全球抗衡你一个国家。其实,这都是过去的模式,过去绝大部分模式是整合一个国家的资源基本上对抗全球。那么我们的洋务运动的基本思路和过去是吻合的,我们整合中国资源对抗世界,这个思维在过去是可以的,因为当时各个国家以整合各个国家的资源为主。我们派一拨留学生出去,包括在国内跨国公司对中国带来的贡献不仅仅是技术和管理,同时使得一批优秀的中国人学会了现代管理知识,所以它的贡献和积极意义是必须肯定的。但是,仅仅靠一拨中国人,比如说派2000个中国留学生到意大利学习汽车设计,这2000个中国留学生回到国内,我们设计的汽车能超过意大利吗?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思维是中国对抗世界,我们希望我们中国人学完了以后可以超越。在竞争对手可以整合全球资源的今天,这个思维已经过时了,相当于我能整合朝阳区的资源,你作为我的对手能整合全球的资源,我的视野已经输掉了,我不是以全球抗衡全球,是以中国抗衡全球。这个思维的体现是独立自主、自主研发、自力更生,自我。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没有资金,三星60亿美金,我们到哪弄60亿美金,丰田的研发费60亿美金。同样重要的是研发的整个体系、流程、视野,即使你有同样的钱,你能不能和世界上最棒的研发队伍研发出同样优秀的东西,我讲的不是点的突破,而是面的突破。所以,我们可以集中资源把神舟五号、六号送上天,但是这只是一个点的突破,不是面的突破,面的突破必须靠流程、靠视野。中国企业除了在研发方面匮乏资本以外,还匮乏流程、匮乏视野。同样重要的,比如说一个公司有了先进的技术,他给通用汽车、给福特做配件,做装备,不是说你技术先进就会采用你的,有服务的问题、有可靠性的问题,这个不是三年两年可以解决的。华为要做英国电信的设备供应商走了多长时间?不是技术先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自主研发,至少我认为对很多中国企业,中国的主流企业,我们很多方面是有缺陷的,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是和自己比,我投入100亿,我是不是有进步?当然是有进步了,你要和世界最棒的比,世界最棒的投100亿他进步了多少。

  新环境下,如何考虑创新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现在是链条对链条的竞争,时间关系,这一点我不展开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没有一个民族在所有方面是优秀的,所以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全球是以卵击石,只有利用全球的资源,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有大我的概念,我不是中国,跳出中国看中国,这个是我鼓吹的到月亮上看地球,思路就是你跳出中国看中国,你要好好的审视一下中国的机会和风险所在。中国占全球的比重如此小,中国的企业必须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后发制人。我们以4%的市场搏96%的市场,中国企业没有更高的高度,更宽阔的视野,我们谈追赶都不可能,更谈不上超越。所以,在新洋务的视野下如何考虑创新?创新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视野和思维的创新,然后是制度和机制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市场化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然后是科技的创新。

  比如说思维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可置疑的,但是我们要超越科学技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顶天立地的是一拨伟大的商业机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考虑,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企业兴国”。我刚才说这个不是说科技不重要,摩托罗拉的依星很先进,但是他们碰到了问题。华为的即是相近的技术,英国电信的认证过程非常麻烦。科技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而资本主义市场的精髓,市场经济的战斗力在于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所以“企业兴国”是可以考虑的,至少和科技是互补的。我们有时候太关注科技,而不关注到底伟大的商业机构需要什么样的基因,这个基因我们有没有,有些是企业内部的,有些是市场必须提供的。举个例子,我们一谈创新,我们组织一批科学家研究,研究出新的产品,然后推向市场,这是传统的思路。我以前在北大教了一个民营企业的EMBA同学,他给另外一家企业做的担保,另外这家企业财务上有问题,他是给一个大跨国公司做配件的,做的很优秀,做了十几年了,担保出了问题以后,银行把他工厂封掉了,他不能按时交货,罚款是非常巨大的。打电话给我说项教授能不能帮忙,他说如果我不帮忙的话,下周他可能就要被抓了,他说让我帮忙不是把他救出来,重要的是他们这十几个人、十几年的沉淀全部废掉了,大家要从头开始,这个不比创新更重要吗?因为这十几个人的沉淀没有办法被市场化,十年的沉淀全部废掉了,你要做类似的东西必须从头开始。所以,我希望大家从创新的角度考虑以下,把一些技术职场化,有一些企业出了问题,股东可以有问题,但是企业的沉淀如果通过市场的手段,把它留存下来,这个就是我希望鼓吹的机构记忆力,没有这个,我们再研究多少新的技术也没有用。所以,我希望更广义,从学术更深刻的探讨中国需要的真正的、更广义的创新问题。

  超越自我,我们必须外向,中国太小了,4%的GDP。整合中国资源对抗全球是不成的。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心态,就喜欢窝里斗,思维同质化,价格战,成本竞争,还有一个更糟糕的心态,如果你做得比我好,我不希望追赶你,我希望各种手段把你干掉。但是你一定要记住,我们现在参加的是全球竞争,不是中国人之间的竞争,这个思维改不了,我们出伟大的商业机构的难度太大了,摧毁性很强,建设性不足,每一个机构都有问题,每一个企业都有问题。我们刚才讲这十几个人练的技术,这就是他企业的闪光之处,他个人有问题,但是这个机构没有罪,如果我们把机构的技术提炼出来,我们就可以成长。机构的记忆力,技术的市场化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的批判和摧毁性非常强,我们建设性不够,一定要超越国际化的概念,我想福特不会谈国际化的,我们的巴斯夫也不会谈国际化的,因为国际化就是井底之蛙,坐在井底看国际化。真正的世界经济体系,全球的一切是我的,在我的视野中没有中国和非中国市场之分,必须实现无缝隙对接,并超越,才有可能。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是反对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为太本位,至少更重要的是视野一定是井底之蛙,先入为主划地为牢,一定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是反对提中国式管理的。超越自主研发,自创品牌,还是我、我、我,以我4%的资源博100%的资源,这个难度太大。我们遇到的问题很多,缺乏管理流程,我们的资源还是国企掌握的,国企在中国的资源很多,出国就碰壁,人家说这是政治决策,不是商业决策。第一你练不成,第二你即使练成,代价太高。所以,靠国企整合国际资源难度太大。我们管理上是弱势整合强势,尤其是如何在发达市场竞争,我们主流产品的经验太少。像华为、联想做了一些尝试,联想不是靠自己,他是靠和IBM的合作来做的。所以,中国企业整合国际资源我们是管理弱势整合强势,因为我们没有一家企业在全球的管理上是备受尊敬的。比如像IBM,比如像巴斯夫,你到任何国家,人家看到IBM、巴斯夫是怎么看的,全球最棒的品牌,优秀的管理,你可以跟我谈本土化。中国哪一家企业有这种霸气,我到任何一家企业谈本土化。所以,很大的程度上,即使股权上我们收购了,我们管理上是被收购的。这个问题也是史无前例的,跨国公司没有碰到这种问题,因为我们用4%博96%,我们准备的时间很少,我们资金很少,人文资本储备很少,没有人文资本储备,没有人文精神,很难谈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公民责任。你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毛主席说了革命全靠自觉,人有人的天平,不会做大坏事的,监管远远是不够的,监管过度,连创意太坏的活动都被杀死了,任何监管过度的企业是不可能出大风流的企业的,必须发自内心,发自内心的一部分是人文精神,这个是为什么我们将来两年、三年要把四门人文课引入到我们MBA和EMBA课程中,没有这个,我们加入不到WTO,因为洋人还是不怕,洋人把我们看成是没心没肺的经济动物,他们有他们问题的一面,也具有我们改进的空间,最具有穿透力的是人文精神,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强,没有加强的话,我认为我们国家没有办法加入WTO,真正的加入WTO是靠人文精神,我们这个人文精神不仅仅是我们的人文精神,还包括西方的人文精神,因为要整合全球的资源,仅仅靠自己是不够的。

  我介绍一个案例,秦川机床厂他收购了美国一个企业花了195万美金,他如果考虑自主研发的话,他的技术比国内落后15年到20年,他两套战法,第一个是自主研发,他花了1500万研究了一个机床,到芝加哥展览,国外大客户不会买你的,即使你的技术是最先进的,因为中国企业和全世界链条无缝对接是有问题的。第二个,就是交货时间,设备的可靠性,服务、认证过程,这不是说你有先进的技术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没有成功。我不是说所有行业都不要自主研发,航空航天必须自主研发,但是这个装备业自主研发有时候很困难。第二个就是合资,不需要等,如果现在合资,老外控制50%,你做50%,五年以后跨国公司控制90%,你做10%,这是第一个结果。第二个结果,你现在可以做磨齿机,你合资以后,你只能做螺丝钉了,把最简单的加工给你,把你的系统废掉了,这样你再也回不来了,没有翻身的可能了。所以,基本上就是没有希望的,永远是奴隶的定位了,没有翻身的可能了。第三,就是新洋务战法,我全球走一圈,全球范围内联合,不是在中国合资,一定到全球合资,不要征服中国市场,一定要整合全球市场。他找到了这个ABM公司,他得到了什么,他得到了全世界最棒的品牌之一,他得到了可以给福特、给通用汽车提供设备的渠道,这不是自己能做到的。第三,他得到了一个研发队伍和研发流程,这个也不是我们中国人随便可以做到的,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可以解决的。第四,这边研发队伍一定要留在本土,不要搬回西安,搬回北京,如果搬回的话,这个和主流又脱节了,一定要整合全球,和全球竞争,而不是吸引到中国来竞争。包括车间的设计布局,我们秦川机床厂向他们学了很多的东西,派几个中国人和他们一起考虑如何研发的问题,研发的流程,这都不是我们三年两年可以解决的,不是投上多少亿人民币可以解决的。部分简单的生产搬到宝鸡,这样国内、国外的市场全球整合,品牌我有,技术是最先进的,国际渠道已经有了,把一些简单的生产搬到宝鸡,相对世界老大和老二,他有相对竞争力,到目前为止走势很好,他们是一个国营企业,销售收入2亿多人民币。他的道路不是自主研发,而是在全球整合,他的思维精髓是新洋务战法,以全球对全球,而不是中国对全球。我们上海起重机占全国的70%,但是被老外控制了,没有市场换股权的办法,只是市场换技术,我们没有公司了,我们盯着技术盯着时间太长了,一味的转移技术,转移技术,技术都是死的,只有流程和人,品牌和渠道是活的。所以,如果秦川机床厂靠自己的力量建这个品牌,建这个渠道多难?为什么提自主品牌吗?为什么ABM不能是中国的吗?60%是中国的股权,为什么不叫秦川?一叫秦川没有人买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竞争的今天,即使我们要自主品牌,需要掌握核心技术,需要不需要通过自创是另外一回事。一定要自己创造出来才是中国人的吗?我讲的视野和思维,视野和思维有时候对我们是比较大的限制,这种机会我们丧失的太多了。我们有很多的行业,我们有巨大的机会,尤其是装备业这块,完全可以实施市场换股权的思维。所以,我们一定在全球合资,而不是在中国合资,一定要学会九段治九段,而不是把自己从围棋一段练成九段,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超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路,即使这个我们想要的。很多行业排行老二、老三,愿意和中国企业在全球合作,不是在中国合作,因为我们的定单很大。所以,以市场换股权,换研发能力,换品牌和渠道,而不是换技术。

  总结一下,我花了三年的时间,一直鼓吹这个新洋务,新洋务的核心是从月亮上看地球,或者从中国看世界,是整合世界、对抗世界。整合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合纵联横,不是在中国市场合纵联横,这个包括技术,包括管理创新。同样的思路,这个事情很重要,但不仅仅是要靠中国人解决。所以,一定实现中国和世界的无缝对接,才有可能全面超越。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颠覆式的思维,和打造和这种思维匹配的能力,一定要记住不是所有企业都要中国管,比如说我要沃尔玛,你就收购他的股权就可以了,而不是靠中国人管他。一定全球整合全球,不一定要中国整合全球,不是中国人去管,找愿意和我们合作的九段,我们共同打造世界级的九段,我们联合打造和谐社会。所以这个新的视野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新的战法,我刚才了用个案例展示,不同的行业可以借鉴,比如说现在我们金融业还是市场换技术,这种思路走下去,中国企业永远是做孙子的地位,在中国合资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一定要在全球合资,你中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在全球市场的今天,即使全中国市场是你的,这个机会也不大。所以,我今天借此机会把我新洋务的思维和如何看带创新的想法给大家说了一下,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多多包涵。

  主持人:

  我们谢谢项兵先生的精采演讲。接下来我们请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先生,就“商业中国,扩大内需与利用外需”这一主题再精采演讲。有请胡鞍钢先生!

  胡鞍钢:

  各位来宾,今天有机会就“商业中国”这样一个主题做一些介绍。我的主题就是“积极扩大内需,充分利用外需”,其基本含义就是立足国内积极扩大内需,面向世界充分利用外需。

  那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最近温总理就扩大内需谈了一些看法,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他讲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且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阶段,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应当,而且有可能实行以国内需求为主的方针。在这一次十一五规划中,温总理专门谈到了如何有效的扩大内需,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外需。他特别讲到,要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外需求,要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的结合起来,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的快发展。

  我想这个方针政策应当也是我们十一五,或者未来中国长期发展的根本方针,这是因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扩大内需这样一个方针政策。大家知道,在1998年8月2日,当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第一次提出扩大内需这样一个构想。同年,就是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明确的提出扩大内需不仅是我们短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短期政策,而且是基于中国国情来确定的利用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的一个长期发展政策。

  很显然,为什么我们需要扩大内需呢?就是我国具有世界上独特的人口大国优势,那么今天从人口再加上市场需求,我称之为是一个巨国优势。这个就表现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增长迅速,也就是说在过去20年,我们保持了人均GDP增长在8.1%的世界的高水平。市场潜力大,消费层次多元化,多样化,因而我们可以发展多样化的国内需求市场。从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的系统经过了外部强大的冲击,现在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们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我们看到所有的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国的经济增长都呈现了我们称之为V字型,就是先下降,后上升,甚至有的出现U字型,只有中国保持了长期、稳定、持续的高增长。第二,我们看到在亚洲地区的危机冲击国大部分外汇汇率波动非常明显,只有中国及其中国香港保持了汇率的基本稳定。第三,我们在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几乎看到所有的危机冲击国,他的家庭财产,个人财产,也包括企业财产,都是大收水,只有中国的企业资产、个人资产都是持续的高增长。

  扩大内需,作为中国来看有哪些有利的条件?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我们中国处在一个工业化加速时期,非常像美国1870年到1890年的时期。因而,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产品生产国。

  第二,就是中国正经历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导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迅速变动,多元化,以及不同层次的升级。

  第三,就是中国的信息化,也就是说信息化,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我们迅速的向信息社会,信息的消费国、生产国,以及信息产品出口国方向转变。

  第四,还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第四个方面是由前面三话,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导致了产生巨大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我在后面会用大量的数据介绍。

  第五,由于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我们跨越了小康水平以后,就出现了新兴的消费需求增长点。我从这五个方面做一些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第一,就是工业化的加速。它有几个方面的标志,第一个就是我们从2001年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处在一个持续的高增长周期,到目前这个周期还是处于扩张期的阶段,而且相对比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时间持续的要长。第二,就是我们第二产业比重很大,成为我们经济主要推动的主导部门。如果我们时间拉得长一点,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起飞主要是工业主导,这个像187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增长的模式。第三个,中国目前主要工业总产量,我们从实物量角度看,70种主要工业产品总产量,除了发电和汽车之外,基本上我们主要产量都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或者超过美国,或者超过日本。从中国角度看,2004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我们钢的消费量相当于2000的年2.12倍,煤炭也是主要的生产国,也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彩电的生产量已经达到世界总量的43%。鞋的制造业,中国生产的70亿双鞋,大体也是出口了将近40亿双鞋。此外,中国还生产了很多工业的产品,也包括像药品,像VC,像阿司匹林,特别是VC中国生产量也超过世界总量的40%。这个是从实物量的角度看。如果从价值量的角度看,大体我们计算下来,是1980年中国工业增长值占世界总量的4个百分点,到2003年已经接近世界总量的22个百分点。

  第二个背景,我想商业中国就是中国正经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我们知道从1820年到1920年,就是欧洲在他的整个发展,或者说迅速发展过程之中,大体向海外移民了将近6000万人,其中有将近3000多万主要是转向或者迁移到美国。在2000年到2004年,仅四年期间,中国大体城市人的净增长就接近9000万,如果加上今年,就超过了一亿人。所以,我们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这个本身也会创造巨大的商机。今后中国城镇化还会继续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如果我们能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会有将近两亿到三亿农村人口源源不断的向城市转移。这样我们就会从现在五亿多城市人口进而达到七亿,乃至有可能达到八亿人口的规模。很显然,这样一个城镇化的进程,无论从基础设施产生的投资需求,还是从居民的消费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我想这是一个巨大的背景。

  仅以房地产为例,房地产投资既是投资需求,又是消费需求,我们来看一看相关的数据,就是房地产业,我们可以看到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上面这条线是表明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重,现在已经迅速上升,接近10%。下面这条线是房屋,就是我们称之为商品房销售额占GDP比重,很显然也在迅速上升,现在已经接近7-8%的情况。从房地产的特征来看,因为它是产业的前项和后项,他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从目前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00年投入产出表的计算,就是100块钱房地产的投资大体可以产生其他产业部门的215元的外部需求,所以房地产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再加上他本身100块钱的投资需求,大体他的总产出可以达到315元,也就是3.15倍的总产出需求。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对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体它的贡献率在11-12%,这个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计算和分析,我们也还是认同他这种计算和分析,当然还会产生比如像居住条件的改善、装修、家具等等一系列。我们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中国现在水泥产量是美国的十倍,在很大意义上都可以反应出我们房地产,包括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现实出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问题是我们如何利用这样一个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这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第三个方面,就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来,是在五年前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计划的时候,是提出来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应当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进行评估的话,应当说是基本实现了。那么,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消费国,从电子产品制造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居世界第三位,我这有一些相关的数据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首先,像我们在十年前中国都是进口手机,但是2004年中国生产的手机达到2.33亿部,其中出口1.46亿部,出口比例高达62.7%。目前,全球出售的三部手机中有一部产自于中国。另外,中国去年生产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达到4500万台,到201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个人电脑第一大生产国,我想也是第一大消费国。2004年我们城镇居民百户家庭拥有的计算机数已经达到33台,还在迅速的发展,农村现在已经开始达到一到两台,它正在进入这个过程。全球目前出售的数码相机,也就是说五年前我们中国是进口数码相机,但是五年之后,全球两台的数码相机销售中就有一台多是生产于,或者说制造于中国。此外,2004年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占世界生产总量的40%,激光视盘机占世界总量的80%,显示器占世界总量比重的50%。到2007年,基本上三分之一的电子产品的制造,都转移到中国。当然,我们希望研发也不断的转移到中国,也包括售后服务。这就是主要的信息产品,在过去几年以及到2007年的一个产品性的预测。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什么呢?就是在18世纪的时候,当出现蒸汽机技术,发生了以蒸汽机技术为基础的蒸汽机革命的时候,实际上中国是落伍了。到了19世纪,实际上世界又出现了铁路革命,电力革命,当时全世界有两三个亿人在使用这个技术,我们也是失去了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进程。而今天当世界进入21世纪,中国十几亿人口在使用ICT技术,并成为ICT技术的主要的生产者,进而也会成为出口者,这确实能够提高我们中国长期增长的潜力。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同样一个技术,如果它使用人口规模越大,就越能提高我们潜力。所以,从这个意义看,这个商业中国就要使得我们13亿人口高效率的、密集型的使用ICT技术,当然也包括其他的技术。

  第四个方面,就是中国扩大内需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惊人的发现,就是在过去四年,就是2001年到2004年,这个数据还不包括今年,全世界的主要的基础设施的增量几乎在中国。从1949年到目前为止,就是过去四年的基础设施占了前面50多年存量的相当高的比重。我们来看一下,像发电机在过去的新增量,相当于我们50多年新增累计量的27%;高速公路相当于我们从80年代以来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个存量总量的59%;港口货物吞吐量,由于我们这两年进口额和出口额大规模上升,也相当于我们50多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量的49%;油管道也是如此,高达累计量的53%;光缆更是不得了,相当于累计量的56%。这个只是一些简单的例子,反过来这说明中国投资的硬件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我们就需要对软件投资环境进行改善。我们预期未来五年,由于中国投资环境有了更多的改善,中国还是会继续吸引外资,所以扩大内需有助于吸引外资,又可以不断的提高外需。

  此外,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消费增长点,而且这些新兴的增长点具有我们称之为较高的增长弹性,我们从几个方面做一下讨论:从目前来看,我们要大力发展所谓现代服务业,这就包括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法律等等。我们看一下2004年全国的保费收入已经占我们GDP比重达到3.15%。目前中国也成为广告的一个很重要的大国,根据世界国际组织预测,大约2010年中国就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广告国,就是居美国之后。此外,中国在2004年全国的信用卡发行量已经达到7.62亿张,交易额达到26万亿。大家知道,即使是如此,还没有摊上全国人口一人一张,我们知道在美国、在欧洲,一个人的信用卡起码是五到六张,这个只是刚刚开始,可以大大降低我们交易成本。2005年全国居民旅游人次首次超过11亿人次,还没有摊上每个人一次,即便如此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7000亿,我说的是2005年的情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大体我们到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人次国,因为重要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人次国,但是还不是世界入境旅游人次国,到2020年我们可能成为世界第四打客源国,因为去年我们只有2000多万人口因私出国旅游。所以,它有相当大的潜力来发展我们各类行业。此外,还包括社区服务业,另外也可以通过ICT技术等于进一步提升和改造我们传统的服务业。

  由于过去十几年来,中国所谓的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发现中国城镇的非正规就业,或者我们称之为灵活就业,就是扣除所谓的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包括外资这种正规部门的就业以外。在过去十几年对中国新增GDP的贡献大约是44个百分点,而且它的就业增长率非常惊人,平均年增长率我们初步算下来是12%,不仅是经济主要的增长来源,更重要的是创造就业。可以说他创造的新增就业大体在过去十几年来,就是全球新增就业总数的五分之一。所以,中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此外,就是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大国,也就是说居美国之后,如果我们把世界五大国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大体和美国相当,而且我们在不断的追赶。由于时间关系就不把这个详细数据介绍了。

  那么如何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呢?主要采取的一些措施,其实在这次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都提出一些重要思路,我想补充一些看法和观点。就是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主要是在农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据我所知,这次十一五规划将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供电、供水、农村道路等等,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这样的话,也会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第二个,就是要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重点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图,这张图可以我们整个消费率,就是消费占GDP比重,这些年来实际上是持续下降的,其中农村比重是持续下降的。当然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因为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比例也在下降。所以,要通过对农村居民,特别是提高他们的收入,也包括改善他们所谓的消费环节,商务部已经做出决定,今后几年将对农村建立这种规模式的、连锁式的商店,或者是服务店,为广大居民改善消费环节。

  另外,就是对城乡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如果能够增长的话,也能带动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此外,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主要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从原来工业城市变成主要是服务业为主的新兴城市,扩大消费领域,包括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社区服务,改善消费环节,特别是在建立消费信贷方面做出一些重要的制度安排,进一步保护消费者,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进而实现向国际长比较通行的惯例,就是实行商品退货制度,也会保证消费者的福利。

  此外,是开放我们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业市场,进而扩大服务业的供给,鼓励服务竞争。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年年底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可以达到2000万,我们已经超过美国,我们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在发展,就进一步打破高等教育方面的垄断性,就是刺激高等教育需求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此外,最后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国内的大市场。应当说这是1993年当地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10年我们基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建立大市场。到目前,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需要进一步打破跳跳专政,也要打破块块专政,形成一个使得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形成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才能积极的扩大内需。

  第二个方面,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要利用外需,我想利用内需是因为我们国内巨大的市场,大家已经形成共识。现在的争论,大家我们是稳定外需该是扩大外需,是减少外需还是利用外需,我的基本观点认为,我们还需要利用外需,这是因为我们的国际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就是中国在80年代末期,就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第二个,就是在90年代末期,乃至21世纪初期,就成为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业产品的消费国,并且也成为相当部分的服务业产品消费国。我再前面已经介绍了。今后不久,可能中国在服务领域方面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第二个,就是由于中国市场的扩大,将会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而世界市场的扩大又会同时带动整个世界市场的发展。过去五年,就是2001年到2005年中国的外贸总额增长率年平均在25%,这本身就带动了全球的外贸增长率,全球的外贸增长率也会进一步带动整个中国的外贸增长率。所以,发展商业中国,就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就是我理解今天年会这个主题,什么叫商业中国,它的核心就是通过内需和外需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那么中国遇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什么是最大的机遇呢?我们的看法就是经济全球化,这是因为2006年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这就意味着中国已经脱离了从1978年以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封闭的市场,封闭的社会,1978年之后逐渐成为半开放半封闭经济的模式。到2007年底之后,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就必然是全面开放的经济,中国的市场必然是全面开放的市场,中国的服务业必然是全面开放的服务业。那么这次中央全球首次提出来,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就强烈的反应了中国在千方百计的利用全球产业大调整,大转移,最重要的是大洗牌,我们希望中国在这样一个全球产业的大调整、大洗牌过程中,成为赢家。因而,也向全世界发出重要的信息,过去几年中国的贸易增长是非常迅速的,我有几个重要的数据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在1979年到2004年期间,中国的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是16.7%。因此,中国的出口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原来不到一个百分点,去年已经提高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6.5个百分点,仅次于德国和美国,德国是10%,美国是不到10%。

  未来中国将在全世界的市场的格局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这一张图,这是由英国《金融时报》马丁-沃尔夫做的一个基本的预测,他假定如果中国贸易增长率在未来20年,就是从2002到2020年,按照过去20多年的平均增长率,也就是说17%的话,大体在2020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总量的28%。如果中国平均出口贸易增长率是8%的话,大体在2020年只相当于全球贸易总量的7%多一点。只有如果按照12%的增长率,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增长率,中国可能会在2020年达到13%左右的份额。所以,未来中国到底会是什么份额,我个人看法是底线是13%,上限不一定到28%,但是有可能接近20%。所以,这也反应了中国有巨大的外需的可能性,这是我们提出来要充分利用外需的一个基本的依据。当然,实际上对中国的预测是很难预测的,因为在加入WTO之前,2000年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想到2005年中国贸易总量将突破1.4万亿,相当于2000年净增了进一万亿美元这样一个概念。所以,对未来的中国到底它有多大潜力,我们很难估计。

  这张图反应的就是中国是如何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或者说依存度,当然我们用的数据还是官方汇率,如果不是官方汇率的话,可能这个数据会更小一些。此外,中国在主要的世界的三大市场,就是欧、美、日市场迅速上升。到2003年中国占日本市场18.5%,占美国市场12.5%,占欧洲市场大约是8.9%。这就是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前五项,这是指2000年前面五项,主要是玩具之类。但是到了2004年,我们可以看出来像计算机都排在前面了。这就是美国进口中国和其他国家计算机设备的情况,也就是说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大体是美国的第四位,但是到了2004年我们已经成为第一位,大幅度的增长。此外,这是世界银行刚刚在上个礼拜公布的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在过去20多年,中国对全球的增长贡献是巨大的。很显然,中国在未来时期它的人均GDP增长率还将大大差距世界人均GDP增长率,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增长率。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以往说是改革开放,其实现在看来主要是开放改革,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把进口额和外国直接投资额,按照1987年不变价格计算的话,我们发现如果以1978年为一倍的话,那么1990年我们从外部获得的资本大约是6.7倍,到2000年是30.1倍,但是到了2004年就已经达到53.5倍。这表明中国实际上加入WTO以后,就吸收了大量的国际资本,这些要素支撑了我们长期的高增长。这是我们按照GDP流量的计算,计算了刚才FDI,就是外国直接投资和进口额占中国GDP的比重,大家可以看到都在90年代以后迅速的上升,现在去年达到37%这样一个很高的比例。

  那么中国如何利用外需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服务业自由化。同时,在我们周边国家,要推动周边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我们叫做FTA,同时也会推动我们和其他国家贸易国的FTA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在和26个国家谈判,我们希望能够加快这样一个进程,完成这样一个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此外,就是要实行进出口平衡的战略,进一步鼓励进口,特别是进口高技术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如果我们在2006年年底完成了过渡期之后,是否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我们关税,取消相当多的关税贸易壁垒,也可以刺激我们进口的增长。另外是促进大宗贸易商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趋同,当然也会有一些风险,逐步减少对出口集团的各种补贴,实行相对灵活的多元化结构的汇率政策。

  总而言之,中国需要利用自己独有的巨国市场的优势,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同样,中国利用全球化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会,需要积极利用国际市场需求,开放世界上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利用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展好理解上最大的商业,发展中国最大的商业,就等于发展世界最大的市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梦,我想这个梦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胡鞍钢先生的精采演讲!接下来我们请出2005年非常优秀的新经济代表,百度总裁李彦宏先生给我们做主题演讲,他给我们讲的题目是“自主创新的路径和困境”。有请李彦宏先生!

  李彦宏:大家好!很高兴能够来这跟大家进行交流!其实我没有太多的有关宏观方面的思考,我们今天这个题目非常大,是“商业中国的推动力”,我能够讲的只是结合我所在的这个产业,也就是互联网产业,讲一讲我作为一个业内人士,作为一个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思考。

  互联网这个产业在我看来是在中国各个产业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产业,如果你光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这些中国公司的话,有20多个上市公司都和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事情在其他的产业是不多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也在过去几年中做了一些思考。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全球的起步和在中国的起步的差距不是那么很明显的,中国现在又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巨大的市场,也就是说有上亿的网民,这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互联网市场。所以,这样一个状况使得这个产业给中国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多的。

  过去20几年,所谓的改革开放,大家可能听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技术换市场,也就是说中国能够提供的主要还是市场,而不能够提供一些企业成长的综合的动力。但是,在互联网产业,这是一个例外,是打破了技术换市场这样一个铁律。从过去五六年的时间,互联网其实经过了好几拨,最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是从互联网的商业化一开始就存在的这样一个现象,很多的互联网用户上网初期都是首先接触的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在美国是1994年到1999年这几年最鼎盛的时期,我们国内的门户网站发展,应该是从1997年以后开始的,我们大概就是晚了几年。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门户网站还基本上是本土公司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地位的。换句话说,就是至少前三名的门户网站没有跨国公司。我这里讲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把公司这样区分,很难讲外资和内资的问题,因为很多本土公司也是依靠国外的资金发展起来的。

  门户网站是这样子,其实国外的这些门户网站论实力,无论是资金的实力,还是技术的实力,可能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过去这么多年当中,比如像雅虎从1998年开始进入中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尝试,仍然没有能够进入门户的前三,这个在以前其他的产业里头是不多见的。

  门户是这样子,其实再往后就是每一拨起来,都使得这样一个规律变得越来越明显了,其实门户之后就是短信,短信变得非常火热,在短信这个市场当中,其实本土公司就占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甚至国际公司或者说这些跨国公司几乎都没有办法参与这样一个竞争,因为这样一个市场对他们来说的确太特殊了,他们对这样一个市场了解太少了。所以,短信不仅使得早期的门户网站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头扭亏为盈,挣到不少的钱,同时也成就了不少的专门做短信、做无线增值业务的公司,单单依靠以无线增长业务为主的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就有好几家公司,像TOM、像华友等等,而跨国公司几乎在这里面几乎没有占到什么市场份额。

  接下来,大家比较清楚的就是在网络游戏这个产业当中,这个产业其实更加特殊,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中国的市场发展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就是网络游戏的兴起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这个跟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的特点、人口的分布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通常讲,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的互联网市场,就是从上网人口讲,因为我们是一亿多一点,美国是一亿六、一亿七的样子。但是我们只算30岁以下的上网人口的话,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年轻的上网者的市场。这样一种市场状况,也是很多的跨国公司所没有预料到的,当然他们也就没有能够极早的来参与这方面的竞争。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最后最优秀的网络游戏的运营者,也都是我们本土的公司。

  接下来,自然就要谈一谈我所处在的这个领域,就是搜索,搜索也是一个很特殊的领域。它一方面在美国发展非常早,在早期的时候,在还没有门户网站的概念的时候,就有了搜索引擎的概念,以至于在美国很多人当初都认为早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搜索引擎公司。那么在中国搜索引擎却发展的非常晚,可以说一直到2000年左右,大多数人对搜索的认识还是非常非常少的,也就是说搜索这个产业跟网络游戏这个产业有比较大的差别,网络游戏在中国变成了最大的市场,而且本土的需求也领先于国外,或者说美国的需求,所以它自然而然的造就了一些非常成功的本土公司。但是在搜索这个产业就非常不一样,不同之处,就是这个产业可能在美国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最早诞生的一个产业,而在中国却是在互联网兴起很长时间以后人们才意识到这样一个需求,或者说这样一个市场。我记得,我在2000年刚刚回国的时候,也非常着急,也很关注中文的搜索,所以我每天吃完早饭之后出去遛弯,就会到旁边网吧里面看这些上网的人在干什么。当时我很失望的是大概有好几十人在上网,几乎没有一个人在使用搜索引擎。所以,中国搜索产业发展相对要比国外慢了很多,但是这个并不表明搜索这个产业没有希望、没有市场,实际上这个产业的爆发力还是非常强的。

  刚才讲宏观经济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GDP大约是每年8%左右的增长,如果我们往一个具体的产业聚焦的话,就是中国广告的产业,它的增长速度大概是GDP的两倍,也就是说每年能够有15%左右的增长速度。再聚焦网络广告这样一个产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又是总体广告市场的两倍左右,也就是说网络广告的增长会每年超过30%。再聚焦,就是网络广告里面搜索引擎广告,或者说付费搜索的成长率有多少呢?根据有关机构统计,这个增长速度就是网络的两倍,就是60%的速度。再聚焦到我们百度公司的话,大家可以从财务报表看,连续几个季度和以前相比都是在180-200%之间,几乎是以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的速度在增长。这个就说明了搜索在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市场,但是它的成长性和爆发力都是非常强的。

  我在和国外的投资者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付费搜索市场到底有多大?我们一个理论,就是说搜索引擎给人们带来的一个观念的变化,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是每一个企业,无论在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提供什么服务,理论上讲,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推广,因为产品也好、服务也好,都有对应的关键词,而对他的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人,最可能去搜索引擎寻找他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推广他自己的产品服务,甚至说他推广自己产品和服务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搜索引擎。这样一个理念在中国还不能够被大当数的企业接受,它在美国基本上被大多数企业接受了,这只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如果我们认为中国企业数目和美国企业数目大致相当的话,事实上我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数字,中国企业数目可能比美国的企业数目还要多,中国大概有2000万家企业,而美国不同的统计,有说1000万家,有的说1500万家,但是都比中国少一些。当你的企业数目差不多,或者说还稍多一些的情况下,下一步就要看每一个企业的购买力大概是什么样的比率。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企业的购买力比美国企业要低一些。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假设,是低多少?比如说我们企业的平均的购买力是四分之一个美国企业,或者说是五分之一个美国企业,即使按这种比较保守的测算,就是五分之一美国企业,按照美国付费搜索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付费搜索市场会达到10亿美元,这个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央视全年的收入。所以,它的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而国外的这些投资者也非常认同这样的潜力。

百度上市之后,国外的投资界又充分审视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我印象中就是摩根斯坦利曾经发了一个百页的专门研究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研究报告,发了之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有了比较大规模的提升。

  所以,从这样一个意义讲,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的确跟很多产业有非常不一样之处,我们没有必要用市场来换技术。本身这样一个产业我们起步就不晚,我们该有的技术我们自己能够获得,我们该吸引的人才,我们能够自己吸引到,我们该利用的资金,我们自己可以筹集到。所以,在跟跨国公司的竞争当中,到目前为止,在互联网这十年左右的历史中,跨国公司没有获胜的先例,这样的一个状况,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从业者,还是感觉非常骄傲的。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