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和东盟正式开始对原产于对方的7000余种产品予以优惠关税待遇,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然而,由于中国在农业领域不具备比较优势,“降税计划”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结构趋同的农产品竞争激烈,地处亚热带的华南各省区的水果、蔬菜、蔗糖等农业产业面临巨大冲击。
进口大省广东面临东盟农产品强势挑战
目前,广东已成为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最多的省份,也是我国入世以来自东盟进口农产品增加额最大的省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税的不断降低,使东盟农产品进入广东的市场成本随之下降,广东农产品正面临来自东盟的强势挑战。
一是自东盟进口农产品增长迅猛,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按照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早期收获”方案,自2003年10月1日起,中泰果蔬实行“零关税”;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对产自东盟的560多种农产品先行降税;2004年6月3日,中新两国政府签署议定书,将原有的中泰两国果蔬“零关税”安排扩展至中、泰、新三国。
我国率先降低东盟农产品进口关税后,广东进口东盟农产品快速增长。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广东自东盟进口农产品9.7亿美元,比上年劲增76.2%,比入世前的2001年增加了6.1亿美元,首次超过北京市成为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最多的省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东与东盟在农产品项下的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由2001年的1.6亿美元逐年递增至2004年的6.9亿美元,东盟农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显现。
二是降税后广东自东盟进口水果增势强劲,其对广东水果的消费替代效应逐步显现。2003年10月1日中泰果蔬实行“零关税”,在实施零关税的第一个季度,广东自泰国进口水果2.8万吨,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1倍;2004年,自泰国进口水果快速增至19.4万吨,比2003年翻了一番。泰国已经成为广东自东盟进口水果的最大来源地,2004年自泰国进口水果的数量占广东自东盟进口数量的91.5%。广东自泰国进口的水果品种主要是龙眼、榴莲和山竹,三者的进口量占广东进口泰国水果数量的近8成。虽然榴莲和山竹广东不能生产,而广东龙眼的上市期也迟于泰国龙眼,自泰国进口水果可以对广东水果市场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由于在同一时期水果消费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消费过多的泰国水果将对广东当地生产的水果产生挤压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进口数量成倍增长的同时,进口价格却未因购买数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反而出现稳步上扬的势头。2004年,广东进口泰国龙眼、榴莲和山竹的均价分别比2003年上涨7.6%、0.3%和11.4%;今年1至7月,除龙眼进口均价与去年基本持平外,榴莲和山竹的进口均价分别达到662美元/吨和1141美元/吨,涨幅为7.9%和26.8%。进口均价的持续上涨,不仅部分抵消了零关税带来的实惠,还使广东为进口泰国水果而多付外汇。2004年,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广东仅进口泰国龙眼、榴莲和山竹3种水果就需要多付外汇773万美元。今年1至7月,广东自东盟累计进口水果15.5万吨,增长17.9%,东盟水果对广东水果的替代作用更进一步显现。
三是降税后广东部分农产品对东盟出口持续下滑,来自东盟的竞争压力逐渐显现。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对产自东盟的560多种农产品先行降税,在进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广东部分农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却出现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如蔬菜对东盟的出口,2003年和2004年分别对东盟出口23.9万吨和22.7万吨,与上年相比降幅分别为6.6%和5%;今年1至7月,出口量为9万吨,降幅高达34.7%。啤酒对东盟的出口也呈连续下降局面,2004年对东盟出口316万升,下降36.5%;今年1至7月,出口量为102万升,继续大幅下降51.6%。此外,今年1至7月,广东水果对东盟出口4.3万吨,降幅接近3成,达到29.4%。1至7月,广东农产品对东盟累计出口1.2亿美元,下降18.4%,广东农产品正面临来自东盟的强有力的挑战。
四是部分传统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市对东盟出口农产品也出现持续下滑。2004年,深圳市、惠州市、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对东盟出口农产品出现下滑;今年1至7月,对东盟出口农产品出现下降的地级市已扩大至12个。
桂滇两地农户增收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在广西、云南等地调查时发现,中国与东盟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较高的重合度。中国对东盟的优势产业是在制造业,在农业上的比较优势不及东盟主要的农业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中国同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由于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的降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将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热带农业和亚热带农业,桂滇两省区的农户增收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2003年10月,中泰两国对188种果蔬产品实施“零关税”虽然只是中国东盟“降税计划”的序曲,但是已经给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华南省区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生产的冲击更大。
多次到东盟国家考察的广西崇左市商务局副局长严耀新认为,泰国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生产成本低、品质好,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且成熟期略早于我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使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的农产品种植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农民增产增收遇到了新的“拦路虎”。
中国与东盟降税计划7月20日启动后,来自东盟各国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大量涌进国内市场,对华南省区农业而言,压力明显大于挑战。广西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处长麦楚均认为,东盟各国从我国进口的大蒜、绿豆、苹果、梨、葡萄等大宗农产品,大多来自我国北方地区。而我国华南省区与东盟各国共有的大米、甘蔗、龙眼、西瓜、香蕉、火龙果、芒果等农产口,市场价格都比东盟各国的市场价格要高,而且产品质量也存在明显差距。
一些专家经过测算后认为,在东盟国家农产品的有力竞争下,华南省区原来在国内具有相当市场份额的热带水果、优质稻米等很有可能被迅速挤占。华南省区以种果为生的农民数千万计,“降税计划”很有可能导致其收入大幅下降。
专家建议四招齐下应对“降税计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认为,由于降税计划的出台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华南各省区只能仓促而被动地调整其农业产业结构,这对于农业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广西、云南和广东等省区来说,所产生的冲击是剧烈的。我国亟待出台有效措施应对“降税计划”给华南省区农业领域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国家需要提供财政支持以平衡各地得失。由于中国不同省区在参与东盟的农业合作过程中得失不一,国家有关部门应起协调作用,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或政策支持,对受到冲击的地区、行业和农民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或者给予相关部门某些优惠政策补偿,以避免由于收入不均引起的其它社会问题。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和重新进行产业分工时,要避免与国内其他地方造成新的竞争。要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在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力度抓好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东盟各国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检验体系、认证体系、市场准入体系建设,帮助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资格。
第四、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效的合作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应对外部市场的挑战,如发达国家设置的一些绿色贸易壁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