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旧药频繁换新名不是药新是价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05:05 深圳特区报

  一种药品多达60个别名市民买药用药如堕云雾

  旧药频繁换新名不是药新是价新

  业内人士分析: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较高利润,把常用药品改头换面卖高价本报记者饶洁实习生胡学文

  治疗糖尿病的格林止和美迪康药物成分完全相同,都是盐酸二甲双胍片,惟一区别只是用量稍有不同;一种红霉素类的口服药有七八个内容相同、名称不同的孪生兄弟。一药多名让人“眼花缭乱”,相信很多消费者在药店购药时都有这样的体会。记者近日在深圳市场采访发现,药品商品名多、杂给市民用药带来不少麻烦。

  一药多名令人无所适从

  近日,家住香蜜三村的林女士感冒发烧,医院医生为其开出口服药泰诺退烧没有效果,林女士又到附近小诊所就诊,医生又开出百服宁,服药后李女士感觉效果一般,查看说明书才发现两种药品同为扑热息痛类,成分及药理几乎一样。

  在景田一间万泽药店,记者说想买治感冒的药,营业员便问:“想买哪个牌子、哪个厂家的,像感力克、太福胶囊、快克、索拉普胶囊、感克等,主要成分都是乙酚氨基酸、盐酸金钢烷胺、咖啡因、人工牛黄,治感冒疗效都差不多的”。

  在一间中联大药房,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一药多名”现象十分普遍,多的时候一个药物成分会有数十甚至数百个品牌药品上架销售。驻店医师告诉记者,这种一个成分多种品牌的现象在抗菌素、抗

病毒药物中表现较突出,“感冒药物中尤其普遍,大概80%的药物成分差不多”。

  据业内人士介绍,药品有一个通用名,一般是化学名称,而各个制药厂在生产药品时,为它们加了一个商品名,对外宣传也是商品名。像通用名为氧氟沙星的抗生素药物,就有60多个商品名。目前市场上药品规格有1万多种,但常用的不过三四千种,其余多是同名同姓的同类药。

  一药多名,不仅让病人“无从下手”,也常让药店销售人员陷入尴尬。中联大药房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诉苦”:“一些药厂经常给老药换新名,这给销售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有的顾客到药店头一回买某种药,一看到这么多药名就有点发懵,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厂家的药都给介绍一遍;而有的顾客指定要一种药,若是碰上这种药缺货,我们就得给他们解释某种药跟他要的是同一种,但消费者经常容易误解我们是为了提成推销”。

  频繁换名只因一个“利”

  药品名称为何乱纷纷?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企业重复生产多。“一药多名”大多存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药品中,比如治疗感冒、心脏病等的药品。这些药物用药量大,像感冒药;有的药物则是病人需要终生服用,如糖尿病患者。正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数百家药厂纷纷上马争抢

蛋糕,催生出千奇百怪的药名,其中大多数其实就是同一种药品被不同厂家打上各自的标签罢了。

  “而更直接原因是药厂受利润驱使”,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应用时间较长的药物普遍价格偏低,而使用新名称换上新的包装,就可以到国家药监局按新药申报。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改装药可以做为新药申报,而所谓改装药就是改变规格、剂型,于是生产企业纷纷在药名、包装等方面做文章,因为新

药价格更高。像传统的退烧药扑热息痛一片只有几分钱,市场用量再大也没有多大利润,换名后一片能卖到1元左右,价格足足可以相差数十倍。”由此,一些药厂也走起捷径。据说有药厂每隔一年就给老药起个新名,加上一番广告轰炸,企业效益马上就来了。

  这位负责人还谈到,药名混乱在最近几年最为严重,可能和国家频频降低药价有关,降价后药厂利润随之下降,有的药品甚至就此在市场上“消失”。为了生存,药厂往往将这些药品“改头换面”重新上市。现在医院里一些急救药,像回苏灵常常断货买不到,因价格低,企业生产不赚钱,医院要想方设法去各地调货。

  一位从事多年药物销售的人员还反映,药物经常换名一般是些小药企,大多数品牌药物还是靠得住,“毕竟消费者在购药过程中更看重品牌,经常换名看似可以占到便宜,实质不利于长远发展,我们就知道感冒药中‘白加黑’比一般的卖得好”,还有妇孺皆知的“老字号”云南白药一个多世纪以来成为家家户户必备药,却从未换过名。厂家不要动不动给自己的“孩子”改姓。

  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则认为,要解决眼下状况,关键还在于要从新药审批等根源上把好关。

  药品“变脸”给用药留隐患

  市北大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老百姓到医院开药或者买药,只知道商品名,而不知道其实很多药都是同一种药品。重复开药或买药,既造成经济负担,也严重浪费。更严重的是,有的患者以为不同商品名称的几种药都能治病,同时服用,结果可能会因为过量服药而中毒。

  为此,他提醒市民用药要格外留神药品商品名混乱的状况。针对药厂为老药换名卖高价的现象,市民要留神药物说明书,注意了解所谓“新药”的主要成分,特别是长期服用价格相对低、疗效相对确切的“老药”的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另外,由于不同药物商品名相似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患者购药时更需谨慎,使用前除仔细阅读说明书,还要认真遵照医嘱。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