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超能:“船老大”的三个心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17:01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本报记者向明凯/文 特约通讯员闵涛周获元 2005年11月22日,记者来到广州市番禺区灵山造船厂,身为老板的罗超能,一身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带着记者在一艘艘正在建造的船舶间穿行、解说。
造船,是罗超能生命的一部分。50出头的罗超能跟船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在珠江三角洲的民营造船业里已是鼎鼎有名。1985年,罗超能就开始承包灵山造船厂,1996年,这间船厂正式转制为民营企业。如今,这家有着600多工人的厂子,有如一艘大船,在舵手罗超能的驾驭下,正扬帆远航。工厂主要为国外企业造船,每年产值五六千万元,主要承接印尼、新加坡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的定单。 责任,是罗超能资产之外的另一笔财富。他向记者坦言:“即使不做了,自己的财富已经完全够两辈子用”,但他还是没有停下来,“我要不干了,几百号工人至少半年里生活会有些困难啊。” 罗超能告诉记者,他有三个心愿。其实,与其说是他的心愿,还不如说是一位“船老大”的社会责任感。 心愿1:国家重视民营造船业 罗超能认为,造船业归属重工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之一。造船业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我们国家劳动力多,就业压力不小,我国水网密布、海岸线长,钢铁等原材料充足,同时,造船业还将带动电子、机械、化工、轻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造船业很适合中国国情。 罗超能希望,国家能够重视造船业特别是民营造船业的发展,政府能够多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民营造船企业,已经逐步取代香港、新加坡,在国际造船市场崭露头角,如果政府再加以扶持,中国完全可以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心愿2:尽快解决民营船厂融资难 按照国际造船业的惯例,客户一般只下10%—20%的定金给造船厂,余款必须待船舶全部建好、验收合格之后才给付。而造船的周期长、需要的资金量也大,因此,造船企业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罗超能告诉记者,像韩国和日本等很多国家,政府都会给予民营造船企业无息或低息贷款进行支持。而目前中国却没有这样的政策。因此,民营造船业的发展遭遇资金的“瓶颈”。像灵山造船厂这样的民营企业,当接到定单、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根本无法向银行贷款,唯一的融资办法就是通过一些国营造船厂的渠道,以它们的名义贷款,再转到民营船厂来使用。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营船厂要收取很大一笔费用,民营船厂的实际利润就大打折扣。 “其实,政府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当前最大的、最实际的问题,就是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罗超能说。 心愿3:中国造船业后继有人 “船老大”罗超能感叹:“造船工业,和其他工业一样,就是技术和人才。而目前,中国的技术工人是最缺乏的。一方面,是大专院校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像我们这样的企业非常缺乏有熟练技能的工人。” 罗超能呼吁,中国内地要像香港一样,尽快大面积地启动政府主导的免费“再就业培训工程”,政府要加大投入,注重对年轻人的劳动技能培训,造就大批产业工人。罗超能以自己的造船厂举例,“我们企业目前主要是自己培训工人,往往一个熟练工人的培养需要一两年时间,耗时耗力。其实这样的社会化功能,不是民营企业所应该承担的”。 罗超能希望,中国造船业后继有人。他说:“只有这样,中国才可能真正成为造船强国。” (观宇/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