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回应国有银行贱卖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1:37 京华时报 | |||||||||
本报综合消息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发行有没有被“贱卖”?大规模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11月2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钢就这些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就最近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时香港公开认购超过40倍、国际机构超购9倍,而此前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价格又明显低于公开发行价,肖钢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
从定价策略看,引入国际知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提高引资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引资企业形象和市场价值。 至于境外资本进入我国银行业会不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肖钢认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一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国内银行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0%,所有境外机构入股比例上限为25%。另外,随着银行公开发行上市和持续发行,境外战略投资者所持入股比例可能会进一步“稀释”,国有银行的绝对控制权还是掌握在国家手中。肖钢表示,如果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资产增加、财务信息不真实,连生存都难以为继,这才是真正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最大隐患。(新华社记者 张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