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慈善政策支持不够成诟病主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1:00 东方早报

  记者 马一居责任编辑 马一居

  调查缘起

  2005年2月,上海慈爱医院携“中国首家民营慈善医院”的名号开门问诊,创办者丁学金更是在国内首创“以病养病”的慈善模式,即从医院的正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组成资
助特困肿瘤病人的“慈爱基金”,以补助家境贫困的肿瘤病人。事实是,慈爱医院一开始就陷入了持续亏损状态,9个月后为了让医院能活下去,医院只得转向“赚钱搞慈善”。此外另一个数据也显示,有99%的企业从没有捐款,中国缺少慈善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上海市民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呢,早报财经第一调查上周联合调查机构InsightCN(www.insightcn.com)借助其网络调查平台“调查积分网”www.51point.com,在上海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相关调查。

  共有355位男性市民和367位女性市民参与本次调查。年龄在18岁~30岁的受访市民占到78.9%,月收入在2001元~3000元的受访市民最多,比例达27%。

  杭州首家民工

医院月亏损2万元,上海首家慈善医院从刚一起步就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我国有99%的企业从没有捐款这样的慈善行为。为何会有如此的事情发生?上周的调查显示,市民认为,之所以中国缺少慈善家是因为慈善政策支持不够以及没有完善的机制鼓励人们进行慈善。当然市民对慈善的概念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因为还有22.6%的人认为慈善就是免费。

   慈善=免费

  两成市民混淆慈善概念

  上海有幸产生了首家慈善医院———上海慈爱医院,但不幸的是运行仅9个月后首家慈善医院步入困境转向“赚钱搞慈善”。市民是如何看的呢?

  上周的调查显示,有65.2%的人知道上海有这样一家医院,补助家境贫苦的病人。对于这家慈善医院的转向,有70.9%的市民表示理解,14.7%的市民表示不理解。“有病人才能赚钱!有钱了才能继续搞慈善!”新任院长的一番话语的确道破了慈爱医院所面临的困境。那么慈善是否就是免费呢?调查显示,有22.6%的人认为慈善医院就是免费医院,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这家医院在开业以来收治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二要求减免费用。这个概念理解上的错误,让个别有经济能力的病人也要求减免费用,如果遭到拒绝,就说医院“假慈善”。

  国家政策规定民营医院不属于医保范畴,这使许多普通市民不愿意去民营医院看病,医院收入不多。此外根据公益事业法,个人和民营机构不能随意接受社会捐款,亦无政府补贴的可能性。因此不少专家说民营医院走慈善这条路走不通,不过上周的数据显示,有48.2%的市民希望有这样的慈善医院办下去,他们认为这条路是可行的。还有26.7%的人持反对意见。

   为何中国少慈善家?

   政策少支持 机制不完善

  来自安徽省各慈善机构的信息显示,以工薪阶层为主的普通市民、大中专学生以及退休老人是目前慈善捐款的主要来源,掌握巨大社会财富的富人阶层在慈善事业中却屡屡缺位。不仅安徽如此,全国的情况也大体相同。中国为何少慈善家?为何99%的企业从没有捐款的经历?

  有30.7%的市民表示是社会缺乏完善的慈善机制,还有37.1%的市民认为是政度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工作不够,对慈善事业的政策支持不够,而认为中国的“不露富”的思想影响富人不愿意进行慈善的受访市民比例达11.2%。(如图)

  (感谢InsightCN提供数据和分析)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