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储局连续抛铜意在争夺期货定价的“话语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15: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5日电金融时报今日载文指出,11月23日,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宣布,受国家物资储备局委托,将于11月30日在北京市国宏大厦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2万吨国家储备铜,这也将是继本月16日、23日两次竞价销售国储铜之后,第三次进行的抛铜举措。一时间,国内外市场、媒体以及投资者对“国储铜风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关抛售国储铜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解读众说纷纭。大家都在揣摩国储局连续抛铜的真正用意。

  文章称,国储局连续向市场抛售现货压低铜价,其目的真的像境外媒体说的那样仅仅是由于10万到20万吨的空单吗?李杨分析认为,国储铜“解救被套空单”或“与国际基金对决”的解释有些站不住脚。11月22日,伦敦金属交易所行政总裁西蒙·希尔刚刚对“国储期铜事件”公开辟谣。他表示,有关中国在12月21日前交割20万吨铜的报道是市场传言和猜测。同时,早先国储向有关部门申请批准出口20万吨铜用于现货交割的传言,近日又被境外媒体“下调”至2万吨,可见“国储铜风波”虚假的成分居多。

  李杨认为,此次国储局抛铜以平抑持续在高位徘徊的铜价,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对铜产业的

宏观调控。也许经过此次抛售行为,国家对铜产业的宏观调控就会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这对我国铜期货价格的走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2004年4月以来,政府开始对电解铝等产业进行宏观调控,造成1年来中国铝期货价格始终在低位盘整,行情极少。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国储局抛铜的做法,其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大。毕竟,6万吨铜的现货,对LME铜价的影响微乎其微。在国际期铜市场上,国际基金大多做多,这也是国际铜价始终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因此也有了“围猎空头”的说法。

  中国作为主要的铜消费国,高位的铜价对

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利用“中国因素”炒高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一项亟待攻破的难题。利用期市来调控大宗商品价格,也许是此次国储抛铜背后更深层、更长远的考虑。

  文章提到,在国际市场上,像铜这样的大宗商品,其价格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所以,期货价格的“话语权”就代表着定价的主动权。然而,“中国因素”今年来成为市场价格大幅提升的导火索,但却没有在国际市场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定价权。比如铜,中国是世界铜第一进口国,2003年中国铜消费占全球消费增量的近90%。如此好的市场基础,我们就更没有理由将价格的支配权拱手让人。事实也证明,铜价格支配权已经渐渐向中国的上海倾斜。

  有数据显示,在2001年以前,上海期交所的铜期货对伦敦铜的引导程度仅在10%左右。但此后,上海铜对国际铜价的引导程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1年第4季度到2003年第4季度,上海铜对伦敦铜的引导程度指数值从12%快速攀升至25%。从2003年11月中旬至今,该数值已达到40%左右。上海期铜价格的国际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此次有政府背景的国储局利用储备铜,通过期货市场来调控现货市场的价格。这是利用中国上海铜期货市场来掌握定价权的积极信号。我国在大宗商品的进口时常常陷入被动、在参与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时又时常“失守”,因此,积极主动参与到铜等期货以及衍生品市场,从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来完善市场、强化监管、争夺定价权,这对我国期现货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深远。(宋海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