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困扰(一家之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12:34 人民网-市场报

  目前,在以WTO为代表的世界多边合作遇到较大阻力的情况下,双边合作日益成为区域合作的新热点。

  以可计量一般均衡模型为方法的最新研究表明,中韩取消双边贸易关税,与基准情景相比,两国GDP和和福利收益都将获得增长。模拟结果表明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共赢的选择。

  近几年,随着中韩在贸易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推进中韩FTA(自由贸易区)的呼声日益强大。具体来说,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投资对象国、旅游目的地以及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与此同时,韩国也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前不久,胡锦涛主席访韩期间,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使中韩经贸伙伴关系得到不断加强。中韩两国建交13年来,两国贸易平均增长27%以上,高于同期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双方经过研究提出贸易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两国建交20周年时达到2000亿美元。这些因素都为促进中韩经贸关系深入发展和建立FTA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已签署了多个区域贸易安排,更多的双边FTA正在磋商和谈判中。在上述背景下,

中韩两国领导人倡议双方开展双边FTA可行性的民间研究。以可计量一般均衡模型为方法的最新研究表明,中韩取消双边贸易关税,与基准情景相比,两国GDP和和福利收益都将获得增长。模拟结果表明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共赢的选择。

  不过,对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同样存在着来自韩国和中国的反对声音。反对者的顾虑或者说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产业冲击。中韩自由贸易区对韩国的农产品与中国的制造业都将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韩国作为发达的工业国家,比较优势在工业制成品而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农产品。这种冲击将会使一些人对建立两国FTA存有较大顾虑或产生较大阻力。

  2.贸易保护问题。为保护本国的农业,韩国方面经常对中国农产品以各种方式限制进口或为进口设置障碍。此外,从两国的关税水平来看,中国相对低于韩国,韩国的保护政策要重于中国。从长远来看,这些不利因素都将不利于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3.持续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中方的巨额贸易逆差,这是中韩经贸合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可能来自中国方面的最大阻力。自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在逐步扩大。2004年,逆差344.3亿元,比2003年增长49.4%。从1992年至2005年9月,贸易逆差累计达1616亿美元。中国在对韩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如农产品、服装等只占中国对韩出口总额的17%。而韩国在石化、钢铁、汽车和精密仪器等领域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占中国从韩国进口的87%。

  4.管理成本上升问题。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海关等部门要区分不同国家的产品并给予不同的关税水平,这无疑会加大某些工作量,提高其管理成本。

  5.中韩技术差距和所谓的韩国产业“空洞化”。随着韩国制造企业海外投资特别是对华投资大幅度增加,在看待中韩双边投资方面,韩国方面出现一面担心本国出现产业“空洞化”,导致就业环境恶化和经济低迷,影响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担心在韩企对华投资和中国企业收购韩企的过程中,韩企的先进技术外泄,削弱韩国对中国保持的技术优势和

竞争力

  另外两国的FTA还更多地停留在研究阶段,还没有进入到双方的实质性的谈判议程。双方也没有建立起从政府到中介组织及企业的系统的合作体系和机制。这无疑会影响两国建立FTA的进程。然而,我们应该持乐观的态度,因为中韩双方经济结构和经济合作的互补性以及政治互信、文化相近是推动中韩经贸关系健康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总体来看,建立双方的FTA是大趋势。目前,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困难重重,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组建或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方式来加快关税减让和扩大市场准入的步伐。特别是通过建立双边FTA,实现两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克服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益处。在这种大背景下,考虑到中韩日益紧密的经贸伙伴关系以及经济上的互补性,妥善解决两国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推进中韩FTA无疑是双赢之举。

  《市场报》(2005年11月25日第十一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