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集装箱制造业:警惕重蹈“低水平重复建设”覆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11:3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讯我国连续12年保持世界集装箱产销大国的地位,但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业内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集装箱制造业特别是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业生产能力急剧扩张,与相对稳定的需求量增长之间矛盾凸现,未来产业的发展形势严峻。

  业内专家在近日召开的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呼吁,我国集装箱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吃过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的苦头,目前该产业在经历了
两年左右的历史高峰之后,将面临一个大幅回落的市场。但由于新的投资热潮方兴未艾,未来几年集装箱产业供求关系将面临严重失衡,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将面临巨大压力,一些企业甚至将面临经营亏损、被迫出局的困境,业内企业必须树立足够的市场风险意识。

  新投资迅猛增长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由于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快速发展,2003年底至2005年上半年,集装箱制造业持续了20个月保持有史以来最旺盛的市场需求。到了2004年中期,航运市场的突发性繁荣使得集装箱产品订单蜂拥而至,集装箱价格持续上升。同时集装箱制造产业的两家主要制造商———中集集团、胜狮集团在近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导致投资者对集装箱制造盈利能力过分乐观,以国际主要船公司为首的投资者纷纷在中国内地投资集装箱工厂。

  集装箱制造产业主要有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及罐式集装箱等其他各类特种集装箱的制造。其中,我国生产的标准干货集装箱占世界产量的95%以上。干货集装箱技术含量较低,市场进入门槛低,因而重复建设现象更为严重。

  2005年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产业供求平衡已被打破。据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整个产业的最高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50万TEU(集装箱的计量单位,20英尺标准箱),而2005年市场需求量只有220万TEU,供求比例高达2∶1,但业内公认比较合理的比例是当年产业合计最高生产能力为当年需求量的1.3倍。

  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预测,2005年新设或规划建设标准干货集装箱工厂到2007年全部达产后产业最高生产能力将达到580万TEU,但从现在到2010年集装箱全球新箱需求量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未来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恶化。

  产业回报率下降警惕重蹈覆辙

  集装箱产销量近十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目前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的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介绍,重复建设使集装箱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下降、企业经营管理压力增大。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产业已经面临集装箱订单量急速下滑,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双双下降的局面,前两年产业繁荣境况业已不复存在。产业资本回报率将在未来呈下降趋势,产能利用率预计也将从2004年的76%下降到2007年的48%。

  专家分析,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产业具备典型的规模经济效益特征,在过去20多年的行业竞争中,像中集集团这样的优势企业不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通过收购兼并而发展壮大,形成了先进的企业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这种能力将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企业即使能够获得一些订单,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建立能够与优势企业相抗衡的综合竞争能力,估计难以实现投资目标,并且可能面临经营难以为继的境况。

  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理事长麦伯良一再强调,悲剧不要重演,这些历史教训投资者一定要记取。

  政府注重引导行业强调自律

  麦伯良介绍,集装箱产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以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产业为例,不仅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钢材、木地板和油漆等原材料和电力供应,每年约需消耗钢材400万吨,木材100万立方米,电力600万千瓦时,而且对土地资源的消耗也很大,一间生产能力为15万TEU的干货集装箱工厂需要占地20万平方米以上。因此,这个行业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比其他产业更甚。“目前中国已独占世界市场,拿了12年的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提升产业的层次,在节能、环保、职业安全,特别是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提升中国在国际集装箱行业的话语权,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

和谐社会做出努力。如果我们再把有限的资源消耗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价格竞争上,我们这个全球第一也是没有竞争力的,既是对自身行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

  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秘书长史艳秋也呼吁企业应看清市场形势,保持冷静的投资头脑,慎重考虑投资行为,避免投资风险,防止行业出现新一轮的投资热。

  发展改革委工业司车船处的王建宇认为,我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政府实施的

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保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透露,发展改革委正在重新制定集装箱制造产业的准入政策,将在近期出台并付诸实施,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标准要求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将被迫停产乃至退出集装箱制造产业。

  专家认为,集装箱制造行业发展的历史性高峰已经过去,如果不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恶瘤,行业将面临资源浪费严重、市场竞争惨烈的漫长冬天。(常晓华)

  (Robby/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