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政府教育投资不足 乱收费背后利益交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现象系列报道(七)■本报记者范思立

  寒窗苦读成就金榜题名,换来莘莘学子的“鱼跃龙门”,教育一向承载着缩小社会差距的使命。然而,适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在校外徘徊,收到大学通知书的一家人为高昂学费而苦恼,家长和孩子因付不起学费而自杀等场景却在不断地重复。

  教育乱收费破坏了教育公平,教育不公平使得教育失衡,而失衡的教育造成社会裂痕人为加大,屡为社会诟病的教育乱收费正成为挥之不去的痛。

  恼人的“择校费”

  家长却要“争”着交

  张女士与郭女士的孩子今年秋季一同升入初中,他们所就读的学校是一个内陆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提起孩子们升学的事情,两人感慨万千:“上个初中就那么让人劳神费力,以后可该怎么办啊?”

  国家政策规定,小学升初中以学籍就近入学即可,无需再进行入学考试。按照这个政策,她们的孩子直接升入重点中学毫无问题。然而,学校却要单独命题自行招生,而且还要收取高额的“择校费”。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经过那些颇受争议的“奥数”等试题筛选出的为数不多的“正牌”学生还得一次交清3万元,仅此一项,学校就有千万元的进账。据说,这笔择校费由学校与教委按比例分配。

  “收3万元合理吗?显然不合理,可是有什么理可讲,有些人想交这3万元还交不进去呢。”由于该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对于

分数线以下的学生原则上是不让入学的,所以她俩觉得自己还算“幸运”。

  既然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不允许学校收取择校费,为何学校还敢“恣意妄为”呢?据两位母亲透露,学校为了逃避政策限制,申办了一家所谓的“民办学校”,多挂了一个牌子,而师资、校舍,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其实没有任何改变。

  “一些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只好上附近一所普通的中学。”这两位母亲很是惋惜地对记者说。

  教育乱收费

  数年居价格举报首位

  据有关专家推测,全国共有55万所中小学,其中至少2%为省市级重点学校。最保守的估计,每所重点中、小学年收择校费分别为500万和200万元,光择校费一项,全国一年就超过270亿元,这当中大部分属于乱收费。按此说法,全国在校学生2亿人10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我们无从考察这些数据的可信度,但是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价格举报热点中,教育乱收费数年居于首位。

  9月29日中纪委公布的数字显示,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全国共查出教育违规收费16.9亿元,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1.7万件,有6800多人受到责任追究,而这还仅是冰山一角。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9422元和2936元。如果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包含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过多过乱的教育收费,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声誉,滋生了腐败,更是造成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孩子辍学的直接原因,加重了社会阶层的割裂,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教育投入不足

  乱收费是逼出来的?

  自2004年9月秋季新学年开始,全国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实行“明码标价”,全面推行“一费制”,严格规定了收费范围及收费标准。但是,地方政府打着“公权”的旗号依然乱收费,让“一费制”等惠民政策沦为“一纸空文”。教育部的高层也曾表示,目前中国许多地方以收费代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这是造成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症结。“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都是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

  据世行发展报告的统计数字表明,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4.8%,高收入国家为5.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1%,低收入国家也达3.9%,而我国目前只有3.28%,距我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4%也有距离。

  各级政府对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就要允许学校多渠道筹资,而让学校多渠道筹资,却没有完善、规范的筹资机制,乱收费就不可避免。教育领域的乱收费,问题出在学校,但学校在收费方面的“越位”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教育投入责任的“缺位”造成的。而经常将手伸向学校,向学校或通过学校向学生乱收费的还大有人在。教育乱收费的背后有着种种利益纠葛,这又势必影响对这个领域的监管与执法。而一个制度或一项法规若只令学校“不敢乱收费”,并不能使之“不必乱收费”的话,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遏制乱收费,关键是在严厉打击教育乱收费的同时,要确保稳定而又充足的教育投入。

  学校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绝,还因为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供需失衡”,其结果是学校愿打,家长“愿”挨。有限的资源依然向重点校倾斜,致使各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政策、资金支持,还是软硬件设施、师资条件上,重点校都成为无可抗衡的强势群体。

  “教育资源短缺形成的巨大市场与陈旧落后的体制相接,不但致使教育行为扭曲,而且促成一个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进一步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阎光才博士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