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时尚用品 > 正文
 

名表流淌古今时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2:5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日晷结构简洁,像个圣坛,默不作声……日晷的演变和发展,记录着人类对太阳和时间的认识之发展过程

  日晷

  作者迈克尔·巴尔弗(MichaelBalfour)

  如今,在花园日晷上最常见的铭文是“光阴似箭”。长一点则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提醒人们要与时间赛跑,而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识到这一点。

  但和多数类似的铭文一样,它们都是拉丁文,所以这里有另一个提醒———历史上从来都是如此。日晷是人类了解太阳全天运动的最早证明之一。

  日晷指时针(gnomon,“指针”的希腊语)是最初用于记录时间的建筑物上的一种装置。它是一片垂直的木头、金属或石头,其阴影长度用于指示时间。

  我们知道,公元前2300年,中国皇帝尧,处决了两位星象师,因为他们预测日蚀失败。

  我们也知道,很久以前,人们不仅使用日晷,也使用月晷。有记录的最早日晷,是埃及人在约公元前8世纪建造的。它有一块整齐的绿色片岩(石头)基座,上面垂直放着一片石头,与之成90度角。

  基座为东西向摆放,垂直石片的阴影落在基座上,基座上刻有6个时区。

  中午前垂直石片朝东,午后朝西。公元前约1450年,埃及出现了方尖碑形的指时针,用于计时和制定历法。

  约500年后,著名的巴比伦天文学家贝罗索斯建造了半球形日晷。直到公元10世纪,一些穆斯林国家仍在使用这种日晷。

  希腊人发明的日晷极其复杂。公元前约100年的雅典风之塔就有8个日晷。

  

罗马人充分利用了日晷。杰出的建筑史学家维特鲁威公元1世纪就提到了便携式日晷。

  在13世纪,一位著名的阿拉伯天文学家记述了当时的日晷,在圆柱、圆锥和其他形状的表面上有小时刻度。出于天文学目的,小时划分显然比较平均。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精致、优美的日晷建筑。德国宇宙学家塞巴斯蒂安·明斯特尔(1489–1552)在巴塞尔出版了《钟表志》,其中包含日晷和月晷的具体数学运算。

  在18世纪的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斋浦尔建起了简塔·曼塔天文台,内有楼房般大小的日晷。

  今天,巴塞尔也许是欧洲、乃至全球惟一一家日晷商店的所在地。商店主人是蒂姆·德尔夫斯,是钟表制造领域的知名记者。他指出:“当然,还有许多人和商店出售日晷,但他们通常只卖自己的产品。我想,只有我在销售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生产商的日晷。自然,我只会购买和销售能让我信服的日晷。”

  德尔夫斯存货里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日晷,中午报时的大炮就是其中一件。它装有火药,还有引线。中午时分,阳光通过透镜点燃引线。大概就是午餐时间了。

  英国有自己的日晷专家。乔安娜·米格达尔不仅掌握大量的日晷历史知识,她还接受私人委托大批量制造日晷。最近,她获得了英国日晷协会颁发的英国最佳专业制造日晷大奖。

  米格达尔一般用青铜制造日晷,从业已超过25年。她的作品通常用于庆祝客户的生日、结婚和其他重要事件。她说:“制作精良的日晷,可以纪念客户一年中任何特殊的日子,所以它们都是非常个人化的。”

  她的作品既有小小的花园日晷,也有一些巨大的日晷,需要用土方设备和起重机安装在商业场所。

  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所以她有理由说,阳光总是照在她的某件作品上。

  乔安娜·米格达尔住在牛津郡。不同寻常的是,她手工雕刻的作品都尽可能地符合“黄金比例”的原则,也就是黄金分割。

  目前,她在为钟表商名家公会制作一个直径两米的日晷(她是该公会的会员),以纪念该公会成立375周年。她不会忘记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的诗句:

  窃以为那当是幸福生涯……

  精心刻出个日晷,

  凭它看出时光的流逝,

  看几分钟满一小时,

  看几小时满一天,

  看几天满一年,看凡人一生能有几庚;

  有了答案,再把时间分配……

  英国日晷协会有约500名会员,实际上是全球最大的花园时计发烧友的正式团体。浏览一下协会网站,无所不包,你就能知道它为何、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

  研究一下日晷,就会知道日冕有多复杂。你可以选择,因为日晷有各种形状和规格,有T形的,半球形的,凹陷式的,立方体的,圆柱式的,牌匾式的,扁平的(最常见),壁刻的(英国乡村教堂里有数百块),便携式的,还有科学研究用的。

  还有环式日晷。在17和18世纪,环状日晷被牧羊人用作便携式计时器。这种日晷用黄铜或白银做成,既可做表,又可做首饰,不是戴在手指上,而是挂在脖子上,用起来十分方便。

  著名的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于1833年写道:“钟表真是死气沉沉,里面装着笨重的铅和黄铜,报时要么粗鲁不堪,要么严肃乏味,而老式日晷则结构简洁,像个圣坛,默默地倾诉着心语。”

  当然,他所言极是。

  《国际金融报》(2005年11月25日第二十一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