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瑞士经济复苏可期 加息料先行一步(纵论汇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2:5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香港实德环球(集团)北京利高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沙罗园外汇黄金网首席分析师及创立人

  瑞士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极具鲜明特性,加上历史政治方面的原因,使得该国货币———瑞士法郎(简称瑞郎)也以独特的货币特性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笔者将对瑞士经济以及瑞士国家银行(SNB)即瑞士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解读,以供投资者借鉴。经济增
长飘摇不定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使得瑞士经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免遭战火,同时瑞士采取适当的措施利用其中立地位积极吸引国际资金,大力发展银行业,为其工业部门的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奉行自由开放的政策,瑞士经济开始腾飞。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瑞士跨入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行列。但20世纪90年代后,瑞士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停滞和衰退,1991年至1996年瑞士经济多次负增长。直至1997年,瑞士经济才走出低谷,增长1.7%。然而,2001年后,瑞士经济增长显露出不稳定性,经济几度在低增长中徘徊。2003年,瑞士经济增长速度为-0.35%;2004年,瑞士经济状况显著改善,GDP增长率为2.1%。根据瑞士政府的一份报告,2005年瑞士经济将增长1.3%,瑞士经济似乎进入了持续复苏的轨道。“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瑞士经济也面临着欧洲地区其他国家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即经济结构改革问题。瑞士在这一问题上显得尤为严重,产业高度卡特尔化、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使得瑞士经济近10年来一直陷于低增长,经济增长率排在工业国家的末位,缺乏活力。瑞士是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2/3强。欧盟是瑞士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士60%以上的进口和出口都直接与欧盟发生;欧盟也是接受瑞士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其次就是亚洲地区与美国。欧盟地区中,德国、法国与瑞士的经济联系最紧密,这几年瑞士经济的低迷,部分原因就出在欧盟,欧盟地区特别是法德两国的经济状况不如人意。2001年-2004年底,美元大幅贬值,瑞郎相对升值,不断削弱瑞士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影响瑞士的出口贸易,也是瑞士经济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经济呈现复苏迹象就瑞士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瑞士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尚可期待。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与欧盟地区经济状况的改善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瑞士刚刚公布的10月贸易盈余为11.6亿瑞郎,10月实际出口年增3.3%,这一数据表明其工业出口依然强劲,也意味着贸易仍是瑞士经济的一大驱动力。而近期公布的10月KOF等经济数据也纷纷好于预期。因此,瑞士央行等官员也相继发表经济持续增长的乐观言论,瑞士官方已提升2006年经济增长预期到1.7%,之前为1.5%。宽松货币政策将收紧货币政策方面,瑞士当前的货币政策非常宽松,目前瑞郎基准利率为0.75%。瑞士央行去年升息两次后,因高油价影响,今年以来保持利率不变。而基于瑞士当前良好的经济状况,再加上瑞士央行行长罗斯近日也表示瑞士利率过低,目前市场大部分人士已预期瑞士央行将在下月的利率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明年3月再加息25个基点。虽然也有一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欧元区经济存在不确定性,还不能完全确定瑞士经济已完全开始复苏,12月升息的可能较小,但对于12月升息的预期已经在利率期货市场中体现出来。12月到期的欧元兑瑞郎利率期货合约的走势显示,瑞士12月加息的可能性为75%。瑞郎加息的脚步渐渐临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瑞郎的汇价。在货币政策上,瑞士央行与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一样,目标都重在维持中期物价的稳定。但目前瑞士面临的通胀状况与美国、欧盟、英国有些不同,通胀压力并不是很大。传统上,瑞士是个低通胀的国家,虽然目前油价高涨,瑞士的CPI指数却远未达到瑞士央行确定的年通胀率目标2%,最近公布的今年10月CPI年率也仅为1.3%。因此,相对其他央行而言,瑞士央行货币紧缩的决策将更视经济数据的表现而定,因为经济增长将推升瑞士中期的物价水平。正如瑞士央行所言,加息是为应对中期的物价风险。根据瑞士央行9月的一份报告,如果利率维持不变,而经济增长维持原速,2007年底通胀水平将达到2%,这一水平将威胁物价的稳定。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在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提下,瑞士的加息周期将到来,但因其经济复苏的可靠性有待观察,且其利率前景不如美元明确有力,因此仍不足以扭转瑞郎对美元的弱市;但相对其他经济体而言,加息周期的先行一步,将能使瑞郎对其他非美货币表现一定强势,在交叉盘上也会有较佳表现。

  《国际金融报》(2005年11月25日第十二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