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公务员报考热:个体理性下的集体非理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2:5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此次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近100万社会成员报考,它将调用大量社会资源。其中既包括国家为此付出的大量选拔成本,也包括参考者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压力、努力等个体性成本,有些成本纯粹是沉没成本

  11月26日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日子。据说公务员考试已成中国第一考,其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出高考。这当然是因为人们对公务员考试趋之若鹜所致。

  从个体理性来看,公务员报考热的背后,实际上凸显出当前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不乐观。而公务员职位的“高含金量”更是吸引人们踊跃报考的重要原因。公务员的社会地位较高,职业又较稳定,风险相对较小,而且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福利保障体系。因此,尽管公务员的个人收入不属于所有职业中最高之列,但仍具有不同寻常的吸引力。

  此外,

公务员考试的相对公平和公正,在“关系”还是一种很重要资源的今天,对人们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公务员考试
被称为“玻璃房里的考试”,招考政策、招考计划、招考职位、资格条件、报名人数等都公开,一改过去“暗箱”和“关系”操作的选拔方法,特别是今年中央国家机关的招考职位不再设户籍限制,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平等的报考机会。这种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透明性,对于所有求职者来说,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报考也就很自然。

  然而,这种在个人看来是理性的“选择”,从整体来看却未必是理性的。这主要是因为,个体理性是基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集体是众多个体组成的,当集体利益不能包容个体利益时,尤其是个体成员多到无法协调而导致获取信息的成本太大,那么,个体的理性往往很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公务员报考热就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事例。

  当然,适当的竞争有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素质,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需要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兼优的公务员队伍。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此次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近100万社会成员报考,毫无疑问,它将调用大量社会资源。其中既包括国家为此付出的大量选拔成本,也包括参考者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压力、努力等个体性成本,有些成本纯粹是沉没成本。

  理性经济人最重要的取向是成本和收益比较,其实一项考试也是如此,当整个国家以如此之巨的代价来选拔公务员时,似乎就有点过于非理性了。不仅如此,公务员考试过热还会导致考试经济发达,带来考场经济效应,少数人从中受益,而大量参考者却注定赔本争得“名落孙山”,严重耗损社会资源。上述网上公开叫卖公务员考试试题,就是一例。

  所以,要消除这种个体理性背后的集体非理性现象,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社会其他职业的比较收益,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水平。其次是改革公务员制度和考试录用机制。

  一方面,必须打破“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文化和公务员的终身制弊端,在公务员内部形成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另一方面,在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的基础上,将考试由重视文化知识转变为重视素质和能力,增加口试、品能测试、模拟演作等便于考查应试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做法,同时积极鼓励在职公务员通过内部竞争考试得到晋升。总之,要建立起以“功绩制”为核心的公务员制度,选拔和任用公务员都应以此为基础。

  《国际金融报》(2005年11月25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