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污染信息为何前后矛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给媒体的一份声明确切说明了一点:即吉化公司发生的爆炸事故造成了对第二松花江的水质污染———尽管目前这一污染事件对沿松花江流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尚难以估料,但爆炸造成了污染这一事实本身已经不容怀疑。对吉林、黑龙江两省有关部门以及中石油有关方面来说,如何携手合作,尽力将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保障松花江流域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是目前首要的大事。

  但大事之外,对比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这一声明,我们更对自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发生爆炸以来有关方面发布的关于这一事件会否污染环境的信息错乱感到诧异:

  11月14日,吉化公司表示,经吉林市环保部门连续监察,整个现场及周边空气质量合格,水体也未发生变化,松花江水质未受影响;11月22日,吉林省环保局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自从吉化爆炸事故之后,该局一直有人在现场工作,监视松花江污染情况,并表示局里正在召开有专家、领导参加的会议,权威的结论还未出来;11月24日,本报记者再次从吉林省有关部门获悉,吉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该省严密监控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省政府决定立即启动《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防控;更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哈尔滨市政府于21日发布停止供水公告时,吉林石化还强调,爆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绝对不会污染到水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这一过程当中,有关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不仅充满不确定性,甚至还前后矛盾,并由此引发人们对相关信息准确性的怀疑:

  吉化公司最初发布的爆炸没有造成水体和空气污染的消息根据何在?支持这一根据的检测数据是如何得出的?是由什么部门得出的?既然爆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那松花江里的苯是从哪里来的?

  既然吉林省环保局在爆炸发生之后一直有人在现场监视松花江污染情况,如果检测人员工作没有失职的话,这么严重的污染情况他们不可能没有检测到,也不会不上报。但为什么此后就没有了下文呢?

  既然吉林省有关部门及时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当地政府也立即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防控,但执行的力度如何?有没有及时通知下游的相关城市?

  回顾这一事件,我们发现关于吉化公司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水受污染的很多信息都是在哈尔滨全城停水事件发生之后才由有关方面披露出来,不但严重滞后,而且错位严重。

  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但显然,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25A6)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