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储放铜也可能放掉定价权【热点透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02:3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上海期货交易所和LME之间的差价长时间扭曲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不仅是上海大量“反套”盘出不了仓,而且LME铜价的节节攀升也得不到丝毫的修正,差价的扭曲程度反而愈演愈烈

  ●130万吨铜相对于中国目前近一年的净进口量,无疑是目前国储的“镇”市之宝

  ●130万吨铜“回归”国际市场,又将成为国际铜市重估未来市场平衡的一个砝码。这一足以影响全球铜市未来几年供应平衡的砝码如果旁落他人之手,其实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几个月前,铜市关注的焦点放在COMEX远强于LME的挤空行情上。当时,国内的一家大贸易公司不甘于LME繁琐的差价换算和当时LME居高不下的现货对3个月期升水,选择对不起眼的COMEX铜市伸伸腿脚。

  随后所发生的一切是COMEX市场上的铜库存下降趋势比LME更为猛烈,以COMEX主力合约向远期迁仓阶段远高于LME的升水为特征,COMEX的铜价上涨之迅猛一度使许多看空者感到胆颤心惊。

  然而COMEX也好,LME也罢,毕竟不会是一个跨市套利机制长时间扭曲的市场,因此两者之间良好的跨市套利机制目前仍然运行良好。但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和LME之间的差价长时间扭曲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不仅是上海大量“反套”盘出不了仓,而且LME铜价的节节攀升也得不到丝毫的修正,差价的扭曲程度反而愈演愈烈。

  中国在国际铜价的演绎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因素?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出现过像中国这样严重依赖国外铜资源的情况。

  如果真的像罗杰斯或国外的诸多投行所估计的那样:中国目前铜的消费量已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0%,2010年将上升至33%,2014将高进一步上升至50%的话,未来的中国铜消费供应缺口不但不会缩小,而且还会进一步扩大。

  按照国储有关传说已持续三周来计算,铜价的涨幅也只不过是从3900美元涨到目前的位置。而相对这轮从1500美元开始的上涨而言,“中国因素”到底在其中占了多大的比重呢?回过头来思考这一问题时,也许我们心里也没有多少定数。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如果国储持有130万吨铜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其实是很值得庆幸的。130万吨铜相对于中国目前近一年的净进口量,无疑是目前国储的“镇”市之宝。

  然而,今后5至10年中,如果“中国因素”仍是一个对国际铜市供需平衡的“镇”市砝码的话,130万吨铜“回归”国际市场,又将成为国际铜市重估未来市场平衡的一个砝码。这一足以影响全球铜市未来几年供应平衡的砝码如果旁落他人之手,其实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如果说在2003年之前国际铜市曾因百万吨过剩而长时间在历史低位区域徘徊了近10年时间,130万吨铜将给世界铜行业带来什么样的震惊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因素在国际铜市中给中国人获得了多少“定价权”!这曾经是许多投资者在牛市初期非常理直气壮的问题。“国际铜价中国人说了算”曾经成为有些分析文章的标题。

  最终的事实无疑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中国在国际上进口铜时,确实成了铜价上涨所不可忽略的因素。在铜价从1500迈向目前的4200多美元的过程中,中国曾两次突出地影响过国际铜价的走势:一次是“非典”;另一次是

宏观调控

  中国人不买了,铜价自然要跌。然而,在目前各项与铜价走势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仍然异常强劲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铜资源缺乏的国家,能长时间内不从国外进口吗?为什么仅仅因铜价太高了就去抛,而从来没有考虑到铜价上涨本身的原因应该从自己身上去找呢?

  按照目前国内对原材料的需求增长趋势,进口之门能堵多久?以后进口之门又怎么开?全然不合理的差价造就了进口商的亏本,最终进口之门重新开启的时候,是否又会给那些投机者提供赚钱的“阀门”?国内消费者的利益是否能得到保证?

  当初在住友事件最终暴发的前10年里,也曾造就了长时间的挤空行情。如果说滨中泰男因过高地估计了日本经济当时的繁荣的话,于1996年其采取挤空手法来控制铜市;即使再拖一年时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暴发也将使他得不到好的收场。因为日本经济当时已经到了巅峰状态,接下来的命运是注定了的。

  

中国经济出现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后,经过了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铜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业原材料。按中国铜消费的构成,40%以上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电网建设和改造。

  一些铜产品的来料加工相对中国的能耗来说,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益处。但是也要认识到作为西方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当中的一部份,一些不合理的下游产品经营状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治理整顿。

  笔者认为,铜市即使已经到了牛市末期,去抛空也许可从媒体预测中得到了一些远期“必将”出现过剩的安慰。

  期货市场没有“必然”只有“万一”。今年铜市的供需平衡被如此大幅度地进行修正,本身就是这种“万一”概率下的“必然”事件。

  中国因素对国际铜市的影响,应该被中国人有序而合理地利用。无论是期货投资还是投机,市场都会给你相应的纠正错误的机会,就怕犯了错误之后不能从本质上去纠正。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从改革开放的角度不可能形成“对决”,任何这样的理解都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并且会给稳定的国内市场造成严重的伤害。作为市场参与者决不愿意看到一场违背市场规则的“拉锯战”。

  《国际金融报》(2005年11月22日第六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