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几家超市的糖果货架上又多了一种玩具糖果,刚一上市就颇受小消费者的青睐。据说这种糖果的味道甜酸可口,吃法也很特别,但就是名字起得有点让人反胃——老鼠垃圾桶。
的确,不管是“老鼠”还是“垃圾桶”,这两样都跟“吃”沾不上边——而又岂止是沾不上边,根本就是不能沾边。可偏偏这种糖果就是用了这两种“脏”东西的名字来命名
的。当然,人家这么命名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种玩具糖果就是由两只老鼠模样的糖和一小桶酸粉组成的,桶壁上还印着英文单词“垃圾桶”。
再看看食用方法,就更让人没了胃口。按照它的提示,食用前先把“垃圾桶”的盖子掀开,然后拎着其中一只“老鼠”的尾巴,把“老鼠头”伸到“垃圾桶”里蘸一下里面的酸粉,然后再将整个沾满酸粉的“老鼠头”放到嘴里舔食……
记得上个月,本报曾报道过与其类似的一种名为“疯狂马桶”的“恶心”糖果,其用“马桶刷”模样的糖果蘸食“座便器”里面酸粉的吃法也是让人不敢想象。而更让人不敢想象的是,只有两块糖和一小桶酸粉组成的这两种玩具糖果,其售价都在七八块钱,几乎是其相似成分糖果售价的四倍左右,但其销售情况却比那些糖果高出好几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颇具“恶心”创意的玩具糖果竟是同一家糖果公司出品的姊妹产品。而就因为这两种糖果的“恶心”创意,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在糖果圈里出了名——名不虚传地凭“恶心”赚钱。
相信如果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能够花七八块钱尝一口“恶心吃法”的味道,这样的人实在不会多了。可话说回来,人家糖果商压根儿就没想打成年人的主意,甚至在包装袋上都特别标出是“致力于开发儿童想象力的创意产品”。在商言商,以商人“重利轻义”的传统标准来评判,只要儿童买账,这家企业就算成功了。尤其在目前同类商品趋于同质化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标新立异就是本事,就是笔财富,管它凭什么赚钱!
不过,这“标新立异”也得有个标准,凭“恶心”赚钱也得有个边际才好。原创的东西有很多,但如果把逆老祖宗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了,这种原创的价值实在值得商榷。就好像前面提到的这两种玩具糖果,如果真按照这家糖果企业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来培养孩子,那么,等这些孩子以后长大了,真要是设计出个“垃圾桶”式的饭锅,“座便器”样子的饭碗,“马桶刷”模样的饭勺来,你能用它们进餐吗?
李丹 J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