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应变与互动高层国际研讨会 > 正文
 

应变与互动高层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讲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3:57 新浪财经

  2005年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建华研究院与北京赢通汇智企业顾问事务所共同主办的“应变与互动--全球经济新态势下的中国企业战略”高层国际研讨会在北京王府饭店举行。以下为11月19日上午主题演讲实录:

  马毅颖:

  各位来宾早上好!在会议开始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今天上午的主持人陈雨露先生,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最年轻的副校长,他是我们今天会议的第一主持人。

  陈雨露:

  各位领导、贵宾大家早上好!今天是由建华研究院和北京赢通汇智企业顾问事务所共同举办的这个高层研讨会。快到年底了,中国的经济马上进入一个总结和反思的高峰期。这个时候我们举办这个高层研讨会的主题定为“应变与互动全球经济新态势下的中国企业战略”。建华研究院是民建与人民大学在成思危主席的关心和指导之下刚成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机构。成主席的指示是一定要研究真问题,而不是研究虚无飘渺的问题。什么是真问题,我们觉得中国新的五年计划里所提出的每一个战略问题恐怕都是中国发展、改革和开放过程的现实的、重大的真问题。

  今天这个会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在“十一五”规划即将展开的过程中,回顾2005年所提出来的中国大型企业走向国际的过程当中,与西方的规则开始全面碰撞的过程当中所提出来的需要我们总结和反思的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邀请到了在这样的一个进程中做出重大贡献和起到核心作用的领导人和贵宾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表表真知灼见。下面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论坛的领导人和讲话的贵宾: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建华研究院名誉院长成思危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先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先生;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树义先生;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先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现高级顾问周凤起先生;美国摩根大通集团大中国主席李小加先生;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先生。

  马毅颖:

  另外还有联想集团柳传志总裁因为在国外,所以特别派他的副总裁参加我们的会议、蒙牛集团的牛根生总裁因为在国外所以也特派他的副总裁参加我们的会议、另外还有上海浦东新区发展计划局傅局长蒋慧工博士。因为时间关系不一一介绍了。特别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邀请张瑞敏总裁的时候,因为他定于11日要赶赴美国等地,所以他在参加完五中全会后的次日,给我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说:“相信本次研讨活动能为中国的企业家们带来新的思考与互动。遗憾的是我已定于11月中旬赴美国等地,非常抱歉!希望今后再有其他合作交流的机会。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陈雨露:

  在这里让我们向所有莅临本次研讨会的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借张总吉言,下面进入论坛的正式议程,首先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主席做本次论坛的开幕演讲,大家欢迎!

  成思危:

  同志们、朋友们早上好!我今天只是简短的做一个开幕辞,讲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建华研究院主要是研究中国非公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今天是谈战略,所以我简单的谈一些我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大家知道战略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战略问题没有受重视,因为企业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生产多少都是计划确定的,不需要战略,那时候产品是国家统一计划、统一安排。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战略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问题。战略实际上简单的说就是“明天干什么”就是将来的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措施。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战略就没有明天,而一个企业主要领导人他的精力不是放在今天干什么,而是放在明天干什么。企业每走到一步都是要想下一步做什么。所以中国企业的发展有没有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现在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层次来看,我们国家的企业还是比较薄弱的。总的来看还有很多人不解战略的重要性,或者说认为企业的成功主要是个人的聪明才智、个人的运气、个人的这努力得来的,而不是战略的结果。所以有些企业家一时可以很成功,但是一个战略决策错误可能就造成前功尽弃,又得重起炉灶。当然有的重起炉灶可能起来了了,有的人可能一下去就起不来了。“所以没有战略就没有明天”,希望大家记住这一条。

  根据世行和有关单位对60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这60个企业里只有19个企业有搞战略的部门。这60个企业分布在各个行业,都是比较知名的企业,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的我们对战略问题重视的还不够。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没有想到他可能要面临的危机。所以首先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战略的重要性。

  第二,战略主要研究什么?总体来看,一个是战略的目标,一个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我昨天归纳了四句话“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这四句话在这儿不多解释了。企业的战略管理实际包括目标和采取的措施。企业的目标从现在看来它是有四个层次的。最低一个层次就是企业本身的增长,企业的增长里头,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还是这样,我考察很多企业都说现在是多少,过几年销售翻一番、翻两番,作为企业的增长,其实这是最低层次的,而很多企业考虑增长的时候,考虑战略增长的时候没有相应的考虑它的效益。其实企业的增长和效益之间相比效益可能比增长更重要。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和日本的企业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96年的时候我们对世界500大做了分析,英、美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被销售总额除大概是6%左右,德国是4%点几,德国和日本只有1%左右。特别是韩国和日本还要差一些,说明他们主要是扩大,而对效率考虑不够。所以一旦金融危机来了,企业扩张受到障碍,那马上就会遇到问题。这是第一个层次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的目标就是“企业的价值就是所有权权益”。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值,现在很多投资者越来越看重这个问题,不是看重企业一、两年的业绩表现,而是看企业未来的价值是不是在增长?如果企业未来的价值不在增加,那这个企业也不会长远。所以即使有些企业现在看来不是很好,但是它如果未来有发展前景投资者还是愿意投资的。

  第三个就是“用户的满意程度。”用户的满意程度实际上就是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狭义的企业竞争力包括成本、质量、交货期和售后、售前和服务。企业如果靠企业来竞争,而在质量、交货期、服务没有满足客户的要求的话同样还是没有竞争力。广义的竞争力,包括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生产线的能力,企业计划新产品的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等等。

  最后一个层次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现在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提上议程了。去年我在联合国参加安南主持的全球企业的一个会议,就是讲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不靠社会支持,企业发展是很难的。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现在在全球企业活动里提出了11条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现在国内也开始慢慢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包括你自己的社区,而且包括在社区内不能有污染,要能够为社区多做贡献,包括对社区的就业等等都能有所帮助。有的企业像英特尔专门办了芯片发展的博物馆,让孩子们免费来看,让社区的中小学生了解他这个企业的作用,了解企业的发展。再广一点,就是走到社会,不仅是社区了,要走向整个社会。包括公益事业、环境的保护、对各方面的贡献。所以衡量企业的目标是有这样四个层次的。这四个层次的目标都考虑到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当然目标确定以后还要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要一步一步的走,这个就不多说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三个,就是确定了企业战略以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怎么样进一步加强企业战略的研究”,因为企业战略不是制定出来就不变了,要根据发展的情况不断调整你的战略。这方面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最初提出企业战略,它是强调竞争力的,是强调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后来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就是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根本的核心能力,有了这种能力,这种能力相当于大树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所以这种能力本身是三种要素的结合。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企业内容的管理,包括它的文化;还有一个就是知识。就是企业员工整体上拥有的知识,这三者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企业的技术大家都了解,每一个企业都有它“看家”的本领。比如索尼,它做的东西就是比别人的都小,微细化。夏谱在一段时间里LCD也有它的特色。企业的管理包括经验管理、技术管理、和文化管理。我刚才说了索尼,它有很多成功的地方,但是我认为也有失败的,比如它的录像带,人家搞BHH的时候,它搞BATA,所以它的就不能用,最近的MP3也是这样,别人都用标准的格式,它用另外一个自己的格式,而且只能用索尼的机器,它的音质可能比普通的MP3稍微好一点。但是问题是大家没法共享,所以最后所有出的MP3,除了自己的以外别人的都不能用这个格式,所以市场就不是很好。我举这个例子就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要跟管理结合起来。

  大家知道现在讲企业的员工是知识的载体。每一个企业可以说形成了知识的群体,是在每一个员工的脑子里的。所以在知识经济里,知识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富。所以怎么能够把员工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整个组织的知识?使整个组织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型组织包括三个层次,包括个人的学习、群体的学习、再加上组织的学习。所以我们要把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这三个角度来研究。你的特有的技术,管理的文化,员工的知识把着三个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今天我是简单的跟大家讲讲我对在新的形势下怎么样加强企业战略的一些个人的看法。当然时间关系,讲得很粗浅,但是我希望提醒大家注意对企业战略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你的战略。不要像有些单位做战略是做出来给人家看一本书,做出来很漂亮,但是做出来就放在那儿了。就像做规划一样,规划做完了,做计划的时候就没人根据规划讲计划了。所以战略是要真正在企业里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没有战略就没有明天”。谢谢大家!

  陈雨露:

  非常感谢成主席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对成主席精彩的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正像刚才主席所说的,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的核心词是“中国企业战略”,这个核心词刚才主席已经做了非常准确的阐释,为我们今天的研讨会奠定了非常坚实的概念。让我们在这个概念框架下纵深讨论这个问题。下面进入今天的第一分论坛,就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面临的新问题”。在这个战略之下的知识问题、技术问题、金融问题、跨国公司的问题等等。在这个分论坛里有两位专家主题演讲和一组高端对话。首先有请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著名经济学家,也是20多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的高尚全教授。下面有请高老:

  高尚全:

  谢谢!我想讲一下三创,“创业、创新、创牌”或者是三自“自主创业、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来我们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这个目标提出来了,那么企业发展战略怎么样适应?我想作为优秀企业没有自主创业是不行的,没有自主创新也不行,没有自主品牌也不行。做个比方比如说一棵树,树要成长起来,树是品牌的目标,自主创新是给它一个环境,给它营养,土地是基础,所以三者关系我是这么领会的:自主创业是基础、自主创新是观念、自主品牌是目标。我们分析一下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比如说飞跃集团,做缝纫机的,它就是自主创业、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搞的比较好。因此在不久前杭州举行的中国五十强竞争力企业当中它排在首位。它为什么能够排在首位?我觉得首先是自主创业。飞跃集团老总叫邱继宝,他原来是给邯钢打工的,后来不满足修理皮鞋,后来也不满足,说既然能够修理皮鞋为什么不能制造缝纫机,所以他利用300块钱起家,自主创业成功了,但是成功了不等于自主创新成功了,自主品牌成功了,这是需要艰苦奋斗的创业的过程,后来他成功了。我是2002年到他的厂里考察,当年销售利润是16亿,利税1.7亿,出口创汇7500万,解决了2000人的就业。他现在的知名品牌行销到100多个国家,连日本缝纫机大国也要买他的产品。所以他的三为一体的自主创业、自主创新、所以闯出了知名的品牌。他自己创业是很不容易的,他制造了缝纫机到广交会,人家不让他进去,但是他不灰心继续干,结果他成功了。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结果解决了2000多就业,为国家上交了大量的税收,所以他的贡献很大。相反的我们的缝纫机厂国家大量的投资,结果还不如他,所以我觉得自主创业这个基础打好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自主创新,最后形成自主的品牌。

  再举一个例子,华为,起草十五大的时候我们去华为考察过两次,考察的结果说明华为这种所有制的形式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所以这样的联合体是新型的集体经济。华为是1987年他的老总叫任正飞非,是转业军人,创业成功了。现在一年销售额220亿,而且有7个产品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所以他首先也是创业,创业打下的基础然后不断创新,而且不断形成他自主的品牌。他出口的主要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案例说明自主创业是基础,自主创新是关键。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对自主创新很重视,提出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因为现在我们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这样的模式不能维持,必须要转变。转变靠什么,要靠改革,要靠自主创新。我们消耗的资源在国际上占了很的的比重。比如说能源大概占了世界上销售的10%、钢铁是27%、水泥是40%。那么大的产值,但是我国的产值是实际GDP总量的10%。所以为什么要转变经济方式?为什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道理就在这儿,要靠什么,就是要靠自主创新。

  另外就是自主品牌。我们过去主要靠贴牌,贴牌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靠贴牌是不行的,它毛利润不大。还要靠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报上登了8亿件衬衣只换会一架外国的飞机。我们的服装加工能力是世界第一的,服装的出口也是世界第一的。但是没有一件服装是世界品牌。所以你到国外看到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是都是低价位。人家提出反倾销,所以出路还是靠自主创新,自主品牌。靠数量是不行的,要靠质量,靠品牌。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的品牌,比如说VCD的光盘,40美元,但是20美元要支付人家的知识产权,就是核心的技术是掌握在人家的手里,还受制于人,所以必须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所以为什么“十一五”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我以上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规定我的时间10分钟,我估计差不多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陈雨露:

  谢谢高老对我们本次论坛的核心扣题,也就是说对我们中国企业未来发展,也是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战略问题核心的是新型的增长道路,新型增长道路核心的问题是自主创业、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这又让我们往核心讨论里走进了一大步。接下来要跟大家做一个交代,本来这次论坛策划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论题就是“国有金融企业改革的问题”但是考虑到一天的议程中安排两个重大问题的讨论深入不下去,所以把金融企业的问题放到以后再讨论,但是很多参会者不同意,这个问题现在就想听,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有效的调整。就是在今天主题演讲当中,本来是安排的三位专家,现在李小加先生主动发扬高风格,愿意调到集体论坛里参加讨论,所以就把另外的15分钟的时间给了关于金融企业改革的主讲人汪建熙主席。他现在是中国几大国有银行改革的主要领导人,现在是中央汇金公司的副董事长和中金公司董事长。所以对银行的上市等等核心问题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汪主席演讲!

  汪建熙: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尊敬的来宾和媒体的朋友们,今天在这儿召开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论坛可能比较偏重的是企业的国际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但是刚才雨露校长讲了,就是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各位汇报一下近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情况。我想这个题目跟我们今天的会议也是有相关度的。一方面不管我们企业发展战略什么样,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离不开银行的服务。另一方面,本身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也是我们国家现在金融领域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也是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它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

  众所周知,目前在国内金融领域正在进行两个比较重大的改革吸引了广大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一个就是在资本市场进行的股权分置的改革;另外一个就是在银行领域进行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我想这两项重要的改革对我们国家金融领域里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汇金公司主要参与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我就我参加这项改革的工作所了解的情况和一些感受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我在这儿的发言仅代表我个人,不代表汇金公司或者其他的机构。

  首先,简单说一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举一个简单的数字说明,03年的时候我们国内整个融资额大概是37709亿,通过银行的渠道融资是29936亿,占当年融资额达到78.96%,股市当时融资额962亿,这块还包括中国企业在境外发行

股票融资额。所以境内股市的融资量在3%以下。04年,中央做了宏观调控,适当了压缩了融资的规模,04年整个国内融资量29797亿,股票市场融资1511亿,占比是5.07%,扣除境外融资境内就800多亿,比例也是3%左右。所以谈所有的发展战略融资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所有资金接近80%是通过商业银行来融资的。在商业银行融资里现在说大数,可能有接近150家左右的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这150家左右,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贷款比例大概在40%-60%。所以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的重要。

  中央一直在推动商业银行的改革,到2002年的时候国有商业银行已面临相当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我们不改革,不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我们将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所以我想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作为国务院定下来的本届政府一项重大的工作。温总理是在不同的场合提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国务院也成立了以黄菊副总理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领导小组。

  这一轮从2003年开始的改革是我们多少年改革的延续,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其实就一直在采取改革的措施。工商银行是1985年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当年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也是经营型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分离出去本身就是改革的一个步骤。最近的情况来看1997年以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金融会议,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做出重要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进程。1998年发行了2700亿的国债,补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1999年,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将近14000亿,以后全面推行贷款的制度和国际接口,实行了审慎的国际会计审核。取消了贷款规模,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的管理,强化法人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等措施,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能力,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改革没有及时跟进,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体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于是2002年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迅速反弹,不良贷款比例上升到26.1%形势非严峻。2003年四季度到2004年一季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迅速成为国外知名媒体的关注焦点,例如美国时代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等等都有重头文章在讨论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他们有很惊人的估计,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可能超过50%。并且认为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以及内部混乱等问题将成为引发中国金融危机的定时炸弹。这是外国财经媒体所提出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有所夸大,但是我们存在着金融问题确实是不容忽视。所以我想,我们本轮的金融改革实际上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来推动的。大家都知道,这轮改革是从2003年底,国家重新向中建行注资开始的。我在这儿说明一下改革时机的选择,因为有方方面面的说法,我们的改革是不是过于匆忙了,这样可以在引进外资等方面更加主动,从而可以有更好的条件。我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考虑是有道理的,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从容不迫慢慢来,在操作方面是有相当的困难的。首先,要由下而上的改革,要配合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时间安排、配合国家对外开放的进度,并且要符合本届政府的构成安排。比如说我们制订了2010年、2020年的战略目标等等,这方面如果我们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存在问题,实际上要推迟或者可能影响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2001年11月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当时我们力争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加入,争取了一个五年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内某些盲从可以不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来做。这个过渡期在2006年11月份结束,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2006年11月份以后国内的金融市场对国外的银行进一步开放,那么毫无异议将对中国国有银行存在严重包袱,体制不顺的状况形成严重的威胁。

  如果说我们在面对投资者的时候,大家说可以慢慢谈,争取好的价钱,或者等我们的银行是更好的效益再上市,能够发行更高的价格。但是实际上从现在来看我们刚刚发行了建设银行的公开发行股票,按照计划我们希望明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能够迈入资本市场,下半年工商银行能够迈入资本市场。因为大型的银行不可能紧密的发行,按照这个时间安排实际上已经到了五年过渡期结束的时候了。这个时间表是要服从国家整个发展战略,服从对外开放的步伐。另外一方面,这么大规模的不良资产我们要消化,要注销的话需要庞大的经济资源,在整个我们国家经济上升期的时候,国家有更多的能力在这种条件下解决问题,我们相对的案例是日本的情况,日本的银行曾经跟我们国家的国有银行有类似的状况,日本80年代末银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没有给予重视,没有解决。到很长时间日本不景气的阶段,银行问题暴露出来,给日本经济恢复带来极大的困难。所以作为我们来说,我们国民经济还在比较良好的发展的时候,国家有这样的资源来支持非常巨额的不良资产的消化。

  这次我们采取的主要是注入外汇储备的方式来给银行重新注资。大家知道外汇储备是国有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老百姓的钱,但是并不是通过纳税的方式形成的,这个来源应该说是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存款这样的资金来购入的。因为大家如果有外汇投资也好,出口盈余也好,取得外汇以后要跟外汇局结汇,这个钱是通过商业银行银行间存款这样来的。如果说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总体来说增长比较快,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通货膨胀率比较低,如果说经济发展缓慢了那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如果我们现在经济通货膨胀高了,不能多发基础货币来购买结汇、外汇。所以这方面来说实际上要看到时间表是配合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来安排的。

  所以我个人的感觉,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不能不慌不忙,而是要争朝夕,必须抓住这样的机遇。下面我说一下改革的整体思路:

  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改革大概分三个阶段。这也是国有银行的一个发展战略,也和我们今天的会议某种程度来说是有一些关系的。

  第一个阶段,就是这三家银行叫做“一行一策”但是基本框架是基本一致的。第一个阶段是财务重组的阶段,是把银行损失类的贷款和它的资本金,和原来的拨备和未分配利润如果有的话冲销。如果有可疑类的贷款,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然后由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重新注资。因为原来的资本金和坏帐注销了变成了零,然后国家重新注资。

  第二个阶段是股份制改制。就是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变成一个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大家留心的话会注意到工、中、建都已经改成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这个阶段引进战略投资者。

  第三个阶段就是发行上市进入资本市场。我想这样一个资本的战略安排、这样的步骤主要它的战略目标当时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曾经表述过,叫做“要我巴黎的国有商业银行变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服务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我想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比如说引入战略投资者,大家有所怀疑,是不是让利过多,去境外上市是不是就为了集资,我想深层次的含义都不是。而是说要把我们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变成真正有竞争力的、有企业价值的、能够承担金融风险的金融机构。所有这些设想都是出于这样的目标。当然这些设想是不是都非常符合实际,非常正确,或者这个设想是正确的,计划是正确的实施的过程中是不是做的很好,这都是大家可以研究讨论、可以批评的。

  目前的状况就是建行是走在最前面,它实际上按照这三个阶段的安排已经完成的境外上市。当然境内A股市场转好的情况下还会回国继续上市。中国银行目前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也在积极的筹备上市的工作。工商银行是在今年10月28号完成了改制的工作,就是已经变成的股份有限公司,当然它是在今年的上半年完成了财务重组。这几家银行大概是这样的状况。

  简单讲几句改革的成果,分两个方面简单说一下。

  一个就是从财务数据来看,资本充足率方面,中国银行改制前是7.69%改制以后达到了8.3%。建行改制前是6.51%,改制以后是9.36%,工行改制前5%,改制后是8.01%。我想说明一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改制前的资本充足去其实它没有把坏帐完全冲销,如果把坏帐完全冲销的话也许资本充足率会更低。

  不良资产率:中国银行在改制之前是16.2%,改制之后降到5.16%;建设银行改制前是9.12%,改制以后是3.11%;工行改制前是14.32,改制以后是2.76%;拨备的覆盖率:工行改制以前拨备覆盖率是3.01%,改制以后上升到53.69%,按照

银监会的要求一般要达到65%-70%的水平。中行改制后达到了63.35%。公司治理方面:一方面这三家银行都已经成为股份制的公司,股份制公司的概念不是说把“新瓶装老酒”,实际上我们成立了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管理层。我们制定了比较严谨的很好的公司的章程,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法规、文件。包括股东大会的议事规则、管理层的议事规则,下设的管理委员会的议事规则。现在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的频度大大增加了。而且现在这几家银行不再有上级主管部门,我们没有行政权利,我们只能就属于股东发表意见的这些问题在股东大会上发表意见,属于董事会做决策的要由董事会做决策。同时我们也制定比较详细的对于董事包括董事长包括人员的监督、考核问责有关的规则。

  有些来宾可能也听到过,不管是建行、工行董事会都出现过对管理层提出的议案的否决或者推迟表决,或者是弃权,或者延迟会议等等这样一系列的情况,这说明公司治理的作用在逐渐的发挥作用。当然,公司治理也好,我们这么大银行的改革也好,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存在很多问题,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扭转,但是我觉得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我觉得我们也相当有信心。

  我下面最后用一点时间介绍一下建设银行这次公开发行的有关情况,因为很多人很关注这方面的情况,觉得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算?是不是妥当等等。

  建设银行在香港公开发行全球配售,在10月27号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本次公开发行是总股本的12%,加上超额配售的部分大概是13.9%左右。这次发行是四年以来全球最大的股票发行,香港历史上最大的公开发行,也是迄今为止在全球银行的最大发行。也是中国企业国企的最大发行。发行的价格水平来看,建行市净率是1.96倍,根据有关数据美洲银行它的市净率是1.61倍,按说新发行应该对可比银行它的交易价格应该有10%-15%的折扣。它的市盈率建行发行是14.7倍,美洲银行是19.9倍,汇丰银行是12.1倍。建行效益净利息收益率是2.8%,而美国银行平均的净利息收益率是3.9%,欧洲的平均收益率是2%点几。所以美国、欧洲的收益率都比建行高,我们现在的市盈率都比汇丰银行、花期银行要高。发行完成以后建行总市值是(6628)亿元,改制的时候,在财务重组的时候国家和有关企业注资的时候,当时是234.7亿美元,上市以后净增长442.3亿美元,增长了1.89倍。从汇金持股市值情况来看,汇金按照港币2.35元来计,汇金所持的市值是478.56亿美元,再加上我们原来向战略投资者转让的,39.66亿美元,现在等于汇金是518.22亿美元,现在比投入的时候增长了1.3倍,按照建行的报告把国家注销2000多亿的成本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全部回收。 现在汇金持股比例是70.7%,美国是8.5%,如果把美国银行和汇金加起来作为100%的话,汇金等于对美国银行来说差不多9:1。比如说美洲银行赚了钱了,如果他每赚1块钱那么9毛钱给了汇金,1毛钱给了美国银行。

  那么到底美洲银行赚了多少钱?美洲银行一共投资30亿美元,其中25亿从汇金购买的老股,平均入股价值是1.272元市净率1.25倍左右。因为在这之前它的市净率更低一些。现在经过发行上市以后,美洲银行原来30亿美元的投入变成了55.51亿,增值了25.51亿,也就是说,它的增加了0.85倍。我们建行整个市值增长了1.89倍,美洲银行增加了0.85倍,它每赚一块钱我们赚九块钱。它的增值跟汇金的增值相比,大概相当于汇金增值的8.7%。而且它的这个增值是有三年锁定期,所以我们也有锁定期,但是因为大家知道国家将长期对国有银行持有绝对控股地位,本来我们也没有准备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现在汇金股份100%都是有流动性的。大家知道任何资产没有流动性,一定时间内它的利润本身是实现不了的。并且,美洲银行承诺不在中国开展有竞争性的其他的银行业务,不谋求在建行有任何控股的地位。这些都是允许他作为战投所付出的代价。实际上,它另外承诺要对我们建设银行很多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这些方面做很多的贡献。他承诺派50个人,大概在中国呆7年的时间,所有人员的工资、差旅是由美洲银行承担,我们在这儿承担他在国内的食宿等等费用。而且美洲银行原来在中国的四个分支并入建行。

  如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受到监管机构和公众的监督使我们的银行今后不再动则出现几千亿的不良贷款,这个帐是不是也应该计入到我们的收益中来。所以整体来说我们的战略步骤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上市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效果的。

  我这样体会的,这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我觉得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相信它将作为本届政府的一项载入历史的重要成果。因此时间限制,我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有关情况就向大家做这些简单的介绍,希望以后有机会跟大家交流。谢谢!

  陈雨露:

  感谢汪董事长。刚才高老和汪董事长的演讲让我们在座的又想起了非常简明的说法,就是现代科技和现代金融是新型经济增长的两个车轮,这两个车轮运行的轨道就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快车道。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主创新也是刚刚进入到最高层次来倡导的,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现在也是刚刚起步,所以让我们觉得这个事儿还是挺难的,但是现在必须起步。同时一个问题是,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毕竟不是科技和金融这两的名字,而是一列列的“列车”,列车就是应当是把这些核心的元素,优化组合在一起的一个一个的企业,甚至大型的跨国企业。所以“究竟这盘菜怎么炒才能炒的有效果?”接下来一组高端对话会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先茶歇十分钟,十分钟以后回到这个会场请大家继续听下一组的对话。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