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移民”:城市新群体——在城市有自己的住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0:15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叶子他们在武汉拥有自己的住宅甚至自己的公司,但他们的户口却不在武汉。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论,家庭年收入6万元-50万元,就是“中产阶层”。而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多在10万元以上。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就是中产阶层,而称自己是农民。区别于因大中专毕业后就业、工作调动等原因进入城市、有城市户口的“移民”,部分社会学者称他们为城市“新移民”。什么是城市“新移民”呢?一社会学家给出的定义是:一群户口不在本地的外乡人;在城市里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并携家带口在城市生活
;对所在城市有自己的理解,与本地人相比,显得不安于现状,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不论这个定义是否准确和全面,但它至少勾勒出了一个群体的大致特征。近日,记者对武汉“新移民”作了一番探访,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他们大多数来自湖南、江西、河南、重庆和本省的农村,至今户口还在农村。与城里人不同的是,他们在商业活动中,不找银行贷款,多半通过熟人融资或老乡之间互相借贷。“遇到”较大的项目,他们就从老乡中间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牵头,赚了钱之后,大家按事先的约定分成。有关专家保守估计,武汉城市“新移民”至少有8万人。

  李华:来汉近20年,仍自称农民

  今年45岁的李华,户口仍在洪湖市一个小乡村。他在武汉拥有三套房子,总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李华初中毕业后,在老家学了三年木工。1987年,李华认为农村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就随老乡一起到武汉做木工活,当时主要是帮一些高等院校做桌椅,通过几年的努力,他攒了2万多元。1992年,他改行在武汉做玻璃生意,主要是为一些单位安装玻璃,顺便也接一些家庭

装修的活儿。两年之后,他接了一个较大的装修工程项目。“当时,我一个人无法完成工程,就从老家请了一些亲戚来帮忙。”李华说,这个工程做完之后,他赚了50多万元。从1995年开始,他将业务重点放在一些大工程上。1996年,李华帮一家单位的住宅楼做装修,对方欠他40多万元的装修款,没钱给他,愿意给他四套房子抵装修款,李华只好勉强同意。房子到手后,李华遭到了妻子的责备。因为,1996年武汉房产市场并不景气,那时单位福利分房制度还没有取消。李华只好托人将房子低价卖出,可是没有人愿意买。挨到第二年,武汉
房价
有所上涨,他将这四套房子卖出去之后,居然额外赚了10多万元。1998年,李华主要帮一些
房地产
公司做窗户和门,每次结工程款时,李华不是要现金,而是要住宅楼,对方也爽快同意。就这样,他一边做窗户、门,一边靠卖房子赚钱。到40岁时,李华共卖出了17套房子,个人资产已达到200万元。40岁那一年,李华觉得自己在城里生活比较稳定了,就将全家接到武汉来住。李华说:“虽然我在武汉有三套房子,但并没有把户口从农村迁到武汉。”他认为,户口是一种身份的证明,作为一个农民能在武汉生活得很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说:“我虽然不能享受城里人的某些待遇,比如医保、社保,但我觉得自己活得比较实在。现在我能给子女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希望他们通过考大学的方式将自己的户口留到武汉。”2001年,李华在武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塑钢门窗业务,如今已将业务做到西安、郑州和太原等城市。据太原商人高先生介绍,李华在太原从不说自己是武汉人,而只是说老家在湖北农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郭莉博士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新移民”心目中,一纸户籍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户籍是阻碍他们把自己看作城里人的最重要原因。李华坦陈:“自己刚进城时,对自己在武汉人心目中的形象十分敏感,往往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就感到我们与城里人的不同。”

  毛小勇、葛新平:两种进城类型

  今年31岁的毛小勇,老家在湖南益阳农村。1995年,他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后,追随爱情来到武汉。因为他是自学考试毕业生,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1996年,他找家人借了8000元钱,在湖北美术学院附近开了间美术用品专用店,两年后,他又自筹资金办了一个印刷厂,专门生产美术写生的本子。如今,他在武汉已经有了两家店铺,并且在昆明、重庆、贵阳等地办起了连锁店。毛小勇说:“我虽然在武汉有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但户口一直没有迁到武汉来。”他解释说,房子办的是按揭还款,因为做生意讲究现金流,自己不想把宝贵的现金沉淀在房子上。毛小勇称,像他这种想法的人,在武汉还有很多。毛小勇的妻子小沈介绍,户口不在武汉,小孩的教育是一大难题。小孩上学每年要交7000元的借读费,好一点的学校要12000元。今年27岁的葛新平,原是重庆一乡村学校的老师。2002年,葛所在的学校缩编,他在竞争中出局。当年,他离开家乡来到武汉。不过,他的到来,有他父亲十几年的铺垫。葛新平的父亲1988年还是在武汉打工的一个普通农民工,经过多年奋斗,如今已是武汉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葛新平来武汉后,经过与家人商量,投入200多万元购买了近十套房子,陆续租了出去。葛新平除了帮助父亲打理业务外,平时,他就开着车到处收房租。如今,这些房子的市价已接近400万元。葛新平说,与他父亲做生意的,有江西、湖南、湖北、江苏等地的人,他们原来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大多数有自己的小轿车和产权住宅,做的生意多半是水管、钢材、水泥、塑钢门窗等与房地产有关的业务,年龄多在38岁-45岁之间。葛新平介绍,其中有些人资产过亿元,但不熟的人很难知道其家底。他说,有一高姓农民目前在武汉、荆州、郑州等地都有自己的公司,虽然每个地方的公司名称和法人代表不同,但实际上幕后掌权的都是高老板。葛新平介绍,这些“农民商人”与其他商人相比,一般低调许多,而且在吃和穿方面都很朴实。走在大街上,人们很难把他们与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联系在一起。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银行里有大笔存款,是为子女上学、养老、医疗而储蓄的,不会随便用于投资。

  “新移民”·农民工·户籍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教师申来津博士据各种资料估算,目前,武汉有约80万暂住人口,其中因公出差、借读培训、治病疗养的约为十万人,农民工约为六十多万人,还有8万到10万“新移民”。申来津认为,农民工不能等同于“新移民”。“新移民”一般有较强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武汉有固定的住所或公司(店铺)。农民工则是单纯地靠体力赚钱,没有固定的住所或公司。当然,有些农民工在奋斗数年后将跻身“新移民”之列,就像目前的“新移民”一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