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本怎得越涨越高-3:徐水县农村教育成本调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09:22 燕赵都市报 | |||||||||
徐水县白莲裕村的李新江曾经几次找到徐水县义联庄乡中学,“家里条件实在不行,能给孩子减免些学杂费就好了”。李新江的儿子今年刚刚升入义联庄乡中学上初一。11月17日,记者和该中学的校长张子合一起到李新江家走访。 一个负债家庭
徐水位于保定市北部,在保定地区来说,经济发展算中上等。徐水是一个半山区县,共有7乡7镇,有平原,有山区,有半山区,可以说徐水比较能够代表河北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徐水的中部和东部的10个平原乡经济收入还不错,而位于西部的义联庄、大王店、釜山、瀑河几个山区、半山区乡镇比较落后,义联庄位于徐水的西部,和满城交界,经济最为落后,全乡年人均收入仅为780元。白莲裕村位于义联庄的西南方向,车行驶到村边就只好停下了,因为进村的路根本没法走,张校长说,当地人都称这个村为歪门“斜”道,就是本乡人进了村也会迷路。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一个胡同尽头李新江的家,推开虚掩的大门,应入眼帘的是一处破落的院落,一头牛拴在院子的右侧,而院子的左边是三间土坯房屋,看上去年代已经很久了,外边抹的墙皮已经有许多脱落。“有人吗?”张校长喊了一声,屋里出来一个穿棉袄的男人,看上去有五十来岁的样子,这就是李新江,说明来意后,他赶快把我们让到屋里。进了屋觉得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墙壁不知什么时候粉刷的,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屋里连电视机也没有,只有屋顶的电扇还算一样家电。炕上正躺着一个妇女,炕边一个医生正在给她输液。“这是我老伴,浑身是病。这不,天一冷,气管炎又犯了。”李新江指着炕上的妇女说。记者注意到,在屋门上方的墙壁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几句话,上边的看不清了,最后边两行是“世上只有爸爸累,李某人写”。李新江说这是他的孩子写的,孩子可能觉得爸爸忙里忙外的很辛苦,“孩子是个好孩子,就是学习有些吃力”,李新江说。说到为什么几次去学校找老师,李新江说,“我听说学校现在对学生的学费有‘两免一补’政策,我想我家里条件比较困难,看看符合不符合减免条件”。李新江一家就三口人,但是他的老伴基本干不了什么重活,只能放几只羊,家里的四亩半分地,都靠他一个人种,农闲的时候他就到北京等地打工。“一年到头,毛收入加一块也不足3000元,我身体其实也不是特别好,老伴和我的医药费一年就要一千来元,地头上化肥什么的,一年也要花上大几百元,孩子的学费、生活等又是大几百元,实在是有些困难啊。”白莲峪村的地势比较高,庄稼基本是靠天吃饭,下点雨就收点,要是租用机井浇地的话,一小时要17.8元,根本不够本。不仅如此,他们吃水都要到几公里外的蓄水池去拉,回来后储存在院子里的一个大池子里,“自己驾着牛车去拉一桶水是0.25元,让三轮给送一桶是5元,所以家里一直养着头牛,隔几天就要去拉一次水”。 上学,才有出路 说到孩子的上学问题,李新江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上,说什么也要让他上,他能上到什么学我都供他,哪怕借钱贷款也要让他上”。李新江家的房子是1976年盖的,屋顶已经漏得不像样子,屋里时常有老鼠乱窜。同行的义联庄乡中学张校长说,这样的房子要是教室的话,早已被列为“严重危房”了,同时,他家还有几千元的外债,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决心让孩子上学呢?“不上学没有出路啊!像我们一样,土里刨食,出去打工也是卖苦力,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李新江狠狠吸了一口烟说。李新江家,收入在这个村子里算是中等偏下的,还有的人家比他家更困难。像这样一个家庭,即使目前实行“一费制”的义务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也占到了家庭收入的1/4-1/3,如果让他们供养一个高中生、一个大学生,恐怕就更加无能为力了。同行的义联庄乡中学张校长表示:“目前‘两免一补’的资金有限,只能优先考虑那些单亲、孤儿以及家长有残疾等情况的学生,如今看来,李新江的情况确实也够困难的,应该达到了资助标准,可这也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张校长表示,义联庄乡中目前共有在校学生627人,今年春季共为103名学生减免了杂费,为309名学生减免了书本费,占全部学生的一半多,在全县享受名额是最多的。可就是这样,还会有一些学生因贫困辍学,“减免范围要是再扩大一些就好了”,张校长说。记者了解到,义联庄乡是一个省级贫困乡,大部分农民都是靠种地为生,再就是有点柿子林,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附近村子里有粉碎石子的厂子,也有人在那里打工,但那种高危险的作业时常有危险发生,似乎每年总有死人的消息传出,这也造成了单亲家庭的增多。 农民三年才能挣够大学一年的费用 据张校长介绍,乡中每年能有30%的学生升入高中就读,其中公助生有五六个,公助生每年学杂费加上住宿和生活费为一千余元,而自费生则要花到200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上完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到了高中,孩子的支出就要占到家里收入的1/3-1/2了,如果要培养一个大学生,就除非家庭有些额外收入,否则就必须借债了。“去年我们乡考上本三以上的有十来个呢,别说一年一万元的本三学费出不起,就是本二、本一的学生入学时,家里一般都得借点钱才能凑起费用。”张校长介绍,他的女儿今年刚升入大二,他把去年一年给女儿的钱都做了记录,一共是一万两千元,“我有这样一个工作,一个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我的所有收入也就是够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对于那些单纯靠种地那点收入来维持家庭的普通农民,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几乎相当于他们两三年的收入。”据知情人介绍,在这个乡,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最后忍痛放弃的。 多子女家庭不能顾及所有孩子的教育 离开了义联庄乡,我们选择了徐水另一个相对富裕的乡镇———东史端。这个乡是个平原乡,而且临近高速公路。除了种地,许多农民种植大棚菜,还有许多加工汽车轴承的。据当地人讲,富裕的家庭能有上百万元的积蓄,人均收入也在一千元以上。西史端小学一共有303名学生,8个班,有48名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到达这个学校的时候,恰好有一个学生家长到学校和老师谈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前几天回家说,‘真是怪事,学校又退给我一百多元钱’。我今天过来问了问,才知道我们孩子是享受了学费减免。”这个学生家长叫李秀敏,今年45岁,穿戴干净整齐,脸上有些劳苦之色,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要大一些。西史端小学校长林景旺表示,为了确保“两免一补”的顺利和公平性,他们都是先把所有学生的学杂费都收上来,再把钱退给符合条件的学生,李秀敏的孩子拿到的正是这笔钱。李秀敏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初中毕业已经出去打工了,小的是个男孩,在这个学校上五年级。“我丈夫三年前得癌症去世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挣钱,种着两亩来地,放着几只小羊,一年到头,也就剩个大几百元钱。”李秀敏说,女儿的学习其实也一直是中上等,但是家里两个孩子上学实在困难,如果都供着上学的话,将来上了高中、考上大学,连吃饭都是问题。“闺女挺懂事,自己说不上了,现在打工一个月能挣二三百元钱,家里情况才好些了。” 知识改变命运历程艰难 据介绍,李秀敏这样的家庭,在这个乡算是中下等经济条件的,有许多富裕家庭,但大部分是比李秀敏家强一些的中等家庭。一位乡中校长表示,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家里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一般能够供养孩子到高中毕业;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一般就有孩子上到初中毕业、甚至不毕业弃学打工或务农了。按照平均财力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基本要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像李秀敏这样的困难家庭,一般要两到三个家庭的总和,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知识改变命运。”许多农村的贫困子弟在这样一句话的激励下发奋学习,可是对于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千万父老乡亲来说,这样一条富有赌博色彩的改变命运之路充满了荆棘、艰辛和不可预知。 贫困家庭实录: 申学萍 女 10岁 徐水县西史端村人 就读于西史端小学三年级父亲患有严重气管炎、肺结核,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精神有问题。全家靠捡破烂为生,一年只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张红泊 女 12岁 徐水县西史端村人 就读于西史端小学五年级父亲55岁,有气管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为聋哑人。张红泊15岁的姐姐初中未毕业辍学,目前打工贴补家用。牛润瀚 男 15岁 义联庄村人 就读于义联庄乡中学62班父亲因救人去世,母亲改嫁,目前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今年已经65岁,患有脑血栓。张春雨 女 18岁 徐水义王庄村人 就读于义联庄乡中学家里人口很多,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爷爷患有高血压,每年都花费大量医药费,张春雨的妹妹已经失学。邢芳芳 女 15岁 徐水县五香坡村人 就读于义联庄乡中学父亲去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几乎没经济收入。贾志南 12岁 徐水县大王店孟村人 就读于徐水县大王店孟村小学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精神失常,曾经两度失学,靠捡破烂凑学习费用。刘 影 女 9岁 徐水县大王店佃头村人 就读于徐水县大王店佃头村小学父亲患有脑血栓,母亲双目失明,14岁的姐姐已经辍学。刘定国 男 12岁 徐水县大王店南隆善村人 就读于南隆善小学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逝,姐弟二人由伯父抚养。本报记者武岩生本报记者:武岩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