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热电行业整体亏损 供暖改革艰难启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夏金彪

  11月15日起,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冬季供暖。与往年不同,今年北京冬季供暖采取“保低限高”的办法,即室内温度最低不得低于16℃最高不得超过20℃。逼迫北京想出如此“新招”的背后是比起去年更显紧张、尖锐的热源供需矛盾。

  热电企业的苦衷

  据北京热力集团总经理李大维介绍,今年北京五大热电厂和热力集团所属三个供热厂将不得不满负荷运行。让热力集团更感焦虑的是,原本是为应付突发事故等紧急状况而准备的尖峰热源今年也要开始日常运作。李大维担心,万一遇到长期持续的低温天气或者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北京将没有任何后备热源来应急。

  此外,让李大维最担心的是热电企业亏损严重。“供热成本大幅提高。”李大维十分无奈,每年新增800万平方米个人面积,但上游燃料,如石油、煤炭和

天然气纷纷涨价,暖气价格却是政府严格管制,近年来几乎没涨,政府的财政补贴也没有增加。据了解,许多供热企业如北京热力集团一样对此叫苦不迭。

  据北京高井热电厂有关人士介绍,该厂自2003年起承担着北京西部部分地区的供暖任务,当初热价定为16元/吉焦。2004年年底,单位供热成本已攀升至34.11元/吉焦,但供热价格始终保持在16元/吉焦。高井厂预计其2005年供热收入大约为3840万元不含税,而供热成本却将达到8515万元。

  纠纷背后的体制问题

  11月7日

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是继今年5月“煤电联动”政策正式实施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意见》宣布正式启动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以理顺煤炭、热力价格关系,确保热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城乡居民冬季供热采暖。

  无疑,刚刚出台的《意见》对热电企业有利,但仅是针对居民供暖体制的改革也实施得很艰难。

  供暖企业在这场体制改革中备受指责,被称为“脚踏两只船”。一只脚踏的是“计划经济的堡垒”,享受着垄断经营的优势,另一只脚踏的是“市场经济的快艇”。供暖企业一边受“计划”的保护,另一边却要收费或者在成本核算上享受市场的好处。煤价涨了,供暖企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成本要增加,要求作为消费者的采暖用户支付这些追加的成本。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指责和纠纷背后隐藏的是我国现行集中供暖体制没有跟上供热市场化的步伐。过去是福利供热,而现在供热公司开始市场化经营。不再享受福利供暖,需要自己承担取暖费用的居民,当然更加关注计量方式和供热服务质量。而目前这两方面,尤其是按面积收费的计量方式显然不能让用户满意。这样一来,纠纷就容易出现了。

  供暖体制改革艰难前行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进供热计量方式,让居民能够多用多交,少用少交,合理付费。目前,单管串联式系统把用热户捆成一个集体,单个取暖户作为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但已经成形的硬件系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改变。因此,供暖体制改革必须稳步推进,先推行“分户计量”,并完善价格体系等配套制度,才能减小供暖体制改革的难度。

  据北京市市政管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正在起草《北京市热费制度改革方案》,在《方案》中将参照房改住房标准和现行热价,统筹考虑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的利益,尤其是企业和职工的承受能力,确定采暖费补贴标准对职工实行补贴;同时,还要切实做好低收入群体的冬季供暖保障工作和供热法规完善工作,以使方案切实可行。

  有关专家指出,供热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完善供热价格机制。虽然《意见》已经出台,但真正完善供热价格机制,还必须做出进一步调整才能适应整个供热体制改革的步伐。此外,“热”的市场化与落后的供热系统之间的矛盾也是阻碍供热体制改革推进的因素。目前的单管串联式系统使单个取暖户的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显然与“热”的市场化步调不一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