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安全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保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09:44 中国经济时报

  ——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

  ■解读“十一五”系列专访(九)■本报记者李慧莲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个纲领性文件中,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对此,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的认识是:把安全生产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体系,并强调提出“安全发展”的概念,表明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空前重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具有长期煤炭行业工作背景的郭云涛说,这一重大决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意义深远而重大。

  安全发展的提出,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发生了重要转变

  中国经济时报:《建议》把安全发展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不是与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接连不断的事故有关?

  郭云涛: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已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从1979年到2004年,我国经济连续26年保持年均9.4%的增长率;另一方面,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低,安全生产事故高发,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据统计,1990年至2002年的13年中,我国各类事故总量年均增长率为6.28%,最高年份增长22%;国民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每年平均增长近5%。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80.36万起,死亡13.67万人;大约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1人,每万人中有1人在事故中丧生,伤残70余万人,加上职业病危害,每年大约近百万个家庭遭受不幸;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50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中央提出“安全发展”的意义?

  郭云涛:党第一次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这不仅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而且对于整个“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安全发展”的提出,使我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

  首先,“安全发展”的提出标志着党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上更加自觉。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也是事故易发期。“安全事故频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之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不和谐的音符。和谐社会,安全为先。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摆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时,安全生产必然成为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

  其次,“安全发展”的提出标志着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首先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只有人民群众包括安全在内的现实利益得到了肯定、关心和实现,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得以巩固,社会稳定大局才能得到保证,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才能够实现。

  第三,“安全发展”的提出标志着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不是以牺牲资源、环境甚至人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安全发展”的本质,就在于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不是单纯追求发展的速度,而是注重发展的质量;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安全发展”的提出标志着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始终高度重视,很早就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但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确立了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的重要地位。

  多管齐下,全力突破安全发展的制度瓶颈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如何才能把《建议》中关于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在实处?

  郭云涛:贯彻落实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领域的各项工作。把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安全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转化为领导干部搞好安全生产的实际能力,转化为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自觉行动,举全力突破安全生产瓶颈制约。我个人认为,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抓住关键环节。除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将安全生产纳入国家、地区、部门、单位的“十一五”规划外,注意健全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的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企业发展和经营者责任考评体系,并与各方面人员的奖惩、升迁紧密挂钩,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

  化解根本矛盾。一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对资源的高需求;高需求和高利润又刺激资源开采的超强度,特别是一些小矿山的违法生产、滥采乱掘,成为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引发矿难的“祸首”。因此,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生产稳定好转提供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二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目前我国能源、资源价格大多与价值严重背离,客观上助长了能源、资源的粗放开发和利用,导致了资源型行业的安全事故多发。要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把资源、环境、安全纳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科学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发挥价格调节作用,珍惜资源,用好资源,促进安全生产。三是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人才资源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资源。再好的设备、再安全的设施,也得靠与之相适应的人员去操作,否则,安全生产同样难以保证。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而培训教育滞后,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又一重要根源。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治理矿难矿乱必须用重典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当前煤矿事故经常发生现状,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郭云涛:这正是我要强调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应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打好瓦斯治理攻坚战。不折不扣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继续强化对重点煤矿瓦斯监控和重大隐患的整改落实,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促进瓦斯利用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打好小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所有不合格煤矿只给一次机会,务必停实关死,彻底整改。三是彻查官员入股煤矿问题。建立检察机关同步介入事故调查机制,依法严处敷衍应付、充当保护伞、隐瞒事故真相、对抗事故调查的领导干部,并完善消除其生存土壤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四是依法严惩违法矿主。酿成矿难的原因很复杂,但矿主是矿难的元凶。治理矿难矿乱,必须用重典。对那些公然藐视法律、对抗法律的矿主,必须严厉追究,用法律的利剑惩处矿难元凶。通过不断解决阶段性的突出问题,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中国经济时报:长远来看,安全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郭云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议》指出,“十一五”期间,“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的要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就是指,到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力争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