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放大服务全国“三农”的空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09:19 解放日报

  “在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发展”,上海将在更好地服务全国“三农”的同时,为自身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服务全国“三农”,就是捐赠、支教、扶贫吗?

  服务全国“三农”,就是技术、种源、设备的资助吗?

  是,但不全是。加快发展服务经济,是本市“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选择,这其中就包括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就目前来看,上海服务全国“三农”的半径和内容,还有很多放大的空间。

  提供金融服务

  【现状】今年两场台风———“

麦莎”和“卡努”,让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已支出超过8000万元的赔付(除林业外);而上半年该公司的农业险保费收入只有5500万元。显然,农业保险实践中面临着缺乏巨灾支持保护体系等问题。同样,由于支农贷款效益较低,农村金融中能够为农民扩大再生产提供服务的品种和数量十分有限。

  【分析】目前,国内一些部门、单位以及国外投资者已有为中国“三农”提供金融、保险服务的案例。像去年中国农业银行先后与云南、安徽等地签署了农村金融合作协议;今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下农村金融保险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另外,荷兰合作银行准备参股中国农村合作银行,而此前法国安盟保险公司已进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

  从外资争抢的苗头中,可以看出“三农”服务是个大市场。近年来,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有过一些农村金融的创新,如新近成立了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则建立起全国首家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应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的经营与示范,为全国“三农”提供创新服务。

  【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顾海英教授认为,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开发适合全国“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也可通过协调政策性业务和营利性业务,以农民生产、生活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便利服务。如:为农民购买农机具等扩大再生产投资、教育投资、住房投资等提供小额农贷,为农业汇款、收付结算、信用卡、保管箱乃至证券、基金,及至现代农民家庭的

理财所需提供金融服务。

  如果能够通过在足够大的范围内承办农业保险,不但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还可以实现不同地区间的资金调剂,满足赔损的需要。上海农业保险应逐步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保制度,可以考虑实施多元参与的农业保险经营服务,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以政府支持为导向,疏通社会各类资金进入农险渠道,放大上海财政支持全国“三农”的功能。

  健全物流体系

  【现状】年初,农资价格受多方影响高位运行,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物流节点的脱节。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一方面是适当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但目前全国性、国际性物流服务缺失,已是不争事实。由于缺乏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生产和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还导致农产品出口价格屡屡被压,国内企业之间恶性降价。

  【分析】目前上海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已经启用,上海跨国采购农产品中心也已建立,新的国际性(或区域国际性)农产品交易市场、B2B、B2C农产品交易平台也在酝酿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各地来沪举办的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不下50场;各类优良种子、种禽、种苗在全国的销售达30亿元。上海应利用这些农产品和农资物流、展销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资流通体系,实施“用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用全球资源做全球市场”的发展战略。

  【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上海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国采购农产品数量达71.5万吨、总额达到23.8亿元。继续这种方式,上海在拓展国外农产品流通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外向型农业发展等方面大有作为。顾海英认为,通过上海已有的物流平台,还可以提供农资分销配送服务。通过政府城乡统筹的机制,加强对农资市场和价格的管理和调控,对农资经营公司和农资产品实行“网络准入”制度和农资储备制度,采取适时最高限价、差率控制等干预措施,形成上海口岸的农资市场指导价,平抑、稳定农资价格。

  跨越贸易壁垒

  【现状】商务部最新调查显示: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

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外,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知识产权壁垒和舆论壁垒等,也已成为我国农产品生产与出口的主要障碍。但我国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运用这些壁垒对农产品进行主动、合理、有效保护的案例。

  【分析】上海已建立了1400多个国家级、市级和区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或生产基地;已有216种农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安全卫生优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上海已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三大系统,即“上海农业标准化咨询服务信息系统”、“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和“认证农产品安全监控平台”。这些都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为有效规避国际市场上的“非关税壁垒”奠定坚实基础。如有关“瘦肉精”检测的地方标准一出台,就被外省市广泛借鉴,现已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推广。

  【途径】专家认为,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两重特性,我国应加强农产品全程安全质量管理,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认证和产品注册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农产品安全市场体系,实现国内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上海在现有基础上,可不断完善多重农产品质量检测追溯体系以及农产品的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出口检测中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为全国提供农产品检测认证和国际标准农产品的出口检测服务。

  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要尽快熟悉非歧视性待遇等一系列的正当利益。上海可以利用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复旦、交大、华政、财大等高校以及WTO事务中心等有关研究机构的力量,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反倾销法律制度、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的内容以及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农产品技术标准等,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为全国提供农产品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等相关问题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本报记者 刘颖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