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11月号:工作人的秋天读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6:15 《财经文摘》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度假,休憩的好时节,也是读书的黄金时节。忙碌了大半年的职场人士,不管是高级经理人还是普通职员,都该休息休息,翻看一下你身边的书籍了。我们在这里精心挑选了几本书,作为秋天的礼物送给你,希望能作为你工作中的清凉剂、润滑剂,能使你的生活更加的和谐,你的心境更加的平和。

  大陆版: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把时间掌控在自己手上

  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时间”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样,也是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话,那你一定要记住,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比你更忙,结果却完成了更多的工作。这些人并没有比你拥有更多的时间,他们只是学会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而已!有效地利用时间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巧——就像开车一样。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掌握该技巧所需的全部工具。

  如果你觉得“掌控”时间和生活就是要变得“凡事井井有条”、“让自己忙个不停”,或者是“把握住每一秒时间”的话,那就错了。作者阿兰·拉金保证说,事实并非如此。在他那套系统中没有任何一部分是僵化的,拉金说,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你解除自己的内部或外部局限性,而不是损害你的自由和个性。

  阿兰·拉金,哈佛大学MBA,美国“时间管理之父”,他率先创立了时间管理方法,后由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继承并发扬。本书是时间管理领域最杰出、经典的作品。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美]阿兰·拉金 著 金城出版社 2005年9月

  用你的咖啡时间发现问题

  职业经理人比尔·泰勒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没有时间陪妻子和孩子,每个周末都想着加班,拼命的想要工作做好,但他发觉工作越来越没有头绪。同事,下属故意跟他作对似的,留给他解决不完的问题,他非常烦躁又无计可施。这时上级派来个智慧老者帮他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每天上班到公司附近叫月亮酒吧的地方谈心。通过在咖啡馆中的充满智慧的谈话,用一系列神奇却又平实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解决工作中纷乱繁杂的矛盾冲突,也实现了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和谐平衡。

  “当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很自然地形成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给大家停下来的机会是必需的。唯有如此,员工的工作效率才能有所提高”,“作为领导者,你应该告诉员工,当他们停下来之后,要去找寻什么。”

  “如果你每天面对的全部是手头的工作,你的眼界就会越来越狭小,你实现的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成就,而是让你的员工和生活和工作更愉快、更有成就感。”

  这些都是智慧老者传递的职场智慧。

  那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不要吝惜一杯咖啡的时间,找回被我们渐渐忽略的人生真谛。同样,请花一杯咖啡的时间阅读本书,你将有所收获: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重塑工作心态、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分享一种从容和谐的职场智慧

  《咖啡:一种从容和谐的职场智慧》

  [美]查克·马丁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发现“黑猩猩”,是成功人士的本领

  进行这样的一场试验,让你数数穿着白色T恤的球队的传球次数(另一支球队身穿黑色T恤),在此过程中一个人穿扮成黑猩猩的样子慢慢走上场。试验结果表明,大多人在被问及是否看到黑猩猩时,一脸茫然,毫无觉察。这就是本书的开始。

  当今社会,商业的不可预测性和竞争的激烈性远远超过了过去,这个事实使把握机会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但就像我们的每一只眼睛都有一个盲点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上都存在着盲点,这使我们常在无意中忽视很多明显的出路、复杂问题的简单解决办法和一些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机会。人们常会错过一些显而易见的事物,“黑猩猩”被忽视的现象正是这种心理盲点有力且有趣的证明。以此为出发点,《你发现黑猩猩了吗》将指导你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那只隐藏的“黑猩猩”。

  其中一个方法:当你的大脑对一个问题有所准备时,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然后放弃努力,使自己对新的和对相反的想法保持开放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产生创新的解决方法。

  生活中不缺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实践本书的方法,寻找能改变你一生的“黑猩猩”。

  做个有心人

  换个角度看世界

  在娱乐中受益

  培养好奇心

  《你发现黑猩猩了吗》

   [英]查理德·怀斯曼 著 中信出版社 2005年10月

  你可以拥有人生的趣味

  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需要处理的文件和报告。

  时间总是显得不够,你只能争分夺秒地工作。

  大大小小的项目和人物接踵而来,让你分身乏术。

  如果是这样,则证明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享受过独处的时光了。你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核挑战,实际上正是现代社会中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从容: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黄金法则》就是要把忙碌的人们从现代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让你能够在现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下,仍能游刃有余地享受自己的人生。作者告诫说,时间并不是你要征服的敌人,相反它是你所能依靠的最忠实的盟友。在这个社会上,在这个时代,产生了很多无形的障碍来阻止我们追求自我的幸福。但是,我们完全有可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以一种更加从容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己后半辈子的生活质量,希望不断地享有属于自己的呼吸空间,那就要彻底断了急功近利的念头,永远不要指望有什么“快速补救”法能帮你获得幸福。

  本书主要涵盖了三大内容:

  如何在没时间的时侯为自己打造轻松的呼吸空间

  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来彻底终结与时间赛跑的压力

  如何处理他人给你带来的混乱紧张局面

  《从容: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黄金法则》

   [美]杰夫·戴维森 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4月

  台湾版:与公司共存共荣

  进入秋天的阅读时节,台湾《Cheers》杂志特别为新时代工作人精选3本好书。从增加你给人的“好感度”开始,不但让你快速掌握“团队领导的5大突破”,并透过实例探讨“声望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让你的阅读充满节奏、层次分明。

  好感度立大功

  《好感度》

   [美]提姆‧桑德斯 著《天下》杂志出版 2005年8月24日

  你是否曾经不解,有些人似乎总是囊括所有的赞美与荣耀,有些人则往往受到忽略?你觉得这些人只是因为运气好,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出头吗?或是他们真的比别人更卖力工作?

  “好感度”本身是个很难界定的词,字典中的定义可以是“容易讨人喜欢”、“吸引人”或“有魅力的”,但在研究过心理学、生理学与人格领域后,《好感度》一书的作者:提姆‧桑德斯将它定义为:好感度是藉由传达身心与情绪的善意,让他人产生正面态度的能力。

  职场上也曾针对“利用好感度沟通”做研究,尤其是在提升生产力方面。2003年密西根大学的研究显示,“友善与正面的员工因为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所以生产力较高。”

  好感度无往不利,举凡一般店家、从业人员、甚至是将军都受用无穷。不论你在何处、做什么事,当你呈现出最讨人喜欢的一面时,就会因此得到别人的最佳响应,诚如俗谚所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今晚睡前请自问:“我今天让人微笑了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请确定明晚的答案是肯定的,世界就靠你了。

  公司的声望与你息息相关

  《声望管理18铁律──如何建立、维持与抢救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美]隆纳‧艾尔索 《天下》杂志出版 2005年9月26日

  身处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企业的挑战可说愈来愈艰难。尤其是在缺乏信任的年代,好声望显得更加重要,是企业少数可以倚赖的安全网。

  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都相信,声望是企业愈来愈重要的资产。财务表现、工作环境、产品和服务质量、领导力及愿景,都是构成企业声望的要素。此外,企业与重要关系人之间的情感连结,也对企业声望有关键的影响力。

  聪明的企业在平时全力以赴培育声望,好让自己陷入逆境时顺利过关。一旦危机发生或是利润下跌,声望受损的程度也会较小、回复较快。受损的声望要花多久时间才能复原?博雅公关公司针对企业主管、股市分析师、政府官员与新闻媒体的调查,估算出恢复声望平均得花上3.65年的时间。

  搬走阻碍团队的大石头

  《团队领导的5大突破》

   派屈克‧蓝奇欧尼 著 《天下》杂志出版

  2005年9月26日

  《团队领导的5大突破》是派屈克‧蓝奇欧尼针对《纽约时报》畅销书《团队领导的5大障碍》所写的一本教战手册。这本书以更明确、更实用的方式,指导读者克服团队的五大障碍─—利用工具、演练、评估,以及真实的例子。是领导人、主管,以及顾问等,用来打造团队,帮助团队快速又有效运作的工具。

  团队合作并不需要敏锐聪明的洞察力,或是高超的策略。勇气和毅力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现今这个信息无所不在,变化极度快速的年代,团队合作是一项永续的竞争优势。

  真正的团队总是能达成预定的目标。而如果团队想要持续达成目标,团队成员就必须身体力行以下的方法,克服团队领导的5大障碍。

  1.建立信赖。信赖是团队的基石。就团队而言,信赖指的是能坦承弱点,但大部份的人都很难做到这点。

  2.掌握冲突。团队间要发生良性冲突就要先建立信赖,如此团队成员才能毫不保留、激烈地争论。

  3.做出承诺。做出承诺的两大前提:厘清承诺和达成决议。

  4.负起责任。负责任在强健的团队中指的是,同侪会直接对同侪负责。

  5.重视成果。能够达成预设目标的团队,才是真正伟大的团队。

  海外版:管理好知识型员工

  世界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的两大趋势。在科技先进和信息化先行的发达国家,又涌现了知识经济的浪潮,这给经济管理实践和传统经济管理理论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经济管理中各种要素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高素质人员的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知识型员工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从知识型员工中获利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知识型员工,或者已经是知识型员工,但很少有人能知道他们是谁?对于公司来说他们意味着什么?怎样管理他们?《用好知识型员工》就是对这些核心问题精心探讨的专著。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定义,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或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从这个概念出发,当前的很多中层经理、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要依靠知识型员工,而知识型员工往往是企业中最难管理的一群人。现在我们来聆听另一大师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述。

  托马斯·达文波特,巴布森高管教育学院教授兼科研主任,知识管理的缔造者之一,《注意力经济》《最优理念》的作者,在他的新书中对如何用好知识型员工有系统的,权威的论述。

  知识型员工是公司战略和企业创新的推动者,他们让公司保持竞争力。知识型员工在数量和重要性日渐增长,然而许多公司继续让这些员工从事工业时代指令的,技术方面的工作,这是错误的,会丢失公司的未来。作者认为,知识型员工大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员工,他们的工作的动机、工作态度和对自治的需要都有很大的区别,同样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技巧去促进他们的表现。作者通过对100多家公司的调研和600多名知识型员工的访谈,来探究了知识型员工如何思考?他们如何完成任务,又是什么激发这些特殊的人?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富有洞见的观点,并为提供了与他们相匹配的管理策略,使他们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该书展示的是如何是脑力最优化,从而促使组织的成功。

  Thinking for a Living: How to Get Better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from Knowledge Workers

  托马斯·达文波特著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2005年9月

  Google是典型

  Google是一个罕见的互联网成功故事。在2004年5月初向美国证交委递交上市所要求的相关文件后,一些人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这家公司的盈利状况会如此之好:1998年成立,2001年开始盈利,到2003年其营业收入增长了近3倍。2004年8月19日,Google

股票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开盘价达到了103.42美元。此次上市使Google筹集到了16.7亿美元资金。

  短短几年功夫,Google势不可挡地流行起来。据估计,Google搜索引擎的使用每月超过1亿人次。它渗入到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oogle增长的内力却源于其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及既约束又开放的文化。据说,该公司每平米的博士数量多于任何其他美国公司。要充分发挥出这些人才的潜力并非易事。Google有自己的一套。

  在Google总部的办公园区,人们能感受到一种宽严有度的气氛。在这里,那种有趣的网络公司文化仍随处可见。这里摆放着颜色鲜艳的

台球和台球桌,需要休息的员工可以玩一把。工程师们可自由地在楼下的车库里玩旱冰球,或在办公室里进行遥控飞机飞行比赛。4000美元一辆的滑板车停放在园区内各处,人们可以骑着滑板车在大楼之间穿行。员工们可以穿着运动鞋或溜冰鞋上班——实际上,就连佩奇和布林也是如此。员工的福利待遇非常好:每台电脑配两台平板显示器;
卫生间
的抽水马桶是800美元一套的数码控制马桶,可以通过遥控调整坐便温度和水压。

  Google经理极少会告诉工程师们解决什么课题。他们只是列出了100个优先开发的项目名单(现在增加到240项以上),工程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项目,并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但是,公司并不限制工程师们的研究范围。恰恰相反,它要求工程师们每周要花一天时间搞自己个人的研究项目,不管这种项目看起来是如何地另类甚至可笑,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从中培养出下一个重大创造。Google负责工程的副总裁韦恩·罗斯说:“我们鼓励创造,容忍混乱。”

  The Search:How Google and Its Rivals Rewrote the Rules of Business and Transformed Our Culture

  约翰·巴特尔 著 portfolio出版社 2005年9月

  The Google Story

  David Vise, Mark Malseed 著 德拉科特出版社 2005年11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