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国物价压力加大【数据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02:2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外汇市场翘首以盼今天晚上美国将公布的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借以判断美联储未来利率取向以及美元的强劲势头是否存在数据支撑。

  上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原油危机诱发的物价上涨曾经使美国通货膨胀水平高达20%,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也一度让通货膨胀维持在6%以上。高通货膨胀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的疲软,也让投资者和分析师犯上了高油价恐惧症,在2004年油价上涨过程中,他们纷纷预
测全球经济将疲软甚至衰退。但由于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对原油依赖的减弱,全球经济并没有衰退,而通货膨胀上升速度也比前几次油价上涨时缓慢。

  但情形并非高枕无忧。自2004年4月以来,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都持续在3%以上。2005年9月PPI创下31年来最大涨幅,年增率达到了6.9%;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呈现出15年来最大涨幅,9月年增率达到4.7%的高水平,高于近30年4.4%的平均水平和近15年来2.8%的平均水平。这说明,一度通过压缩自身利润来抵消高原材料价格压力,维持市场占有率的生产商已经不能承受,开始把物价上涨的成本传递给终端消费者。

  从生产者物价指数分类数据也可以看到,从2002年4月开始,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开始上涨,而产成品价格滞后6个月才开始上涨。进入2005年以后,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价格仍然保持了一定的上涨势头,但价格相对比较平稳,但9月最新出炉的数据却表明这三个方面价格都有加速上涨的趋势。生产商把价格压力传递给终端消费者,正是通货膨胀的早期现象之一,并且这种传递最终会导致消费者减少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率。

  对付通货膨胀一度是美联储的主要任务,从这个角度看,虽然美国已经连续12次升息,但以4.7%的消费指数者物价与4%的联邦基准利率计算,实际利率仍是负值,因此,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一直维持在目前水平,甚至继续上涨的话,升息到5%甚至更高的可能性很大。

  昨天晚上公布的生产商物价指数表明,虽然10月原油价格下跌了7美元左右,同时基本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涨幅也趋缓,但生产者物价指数仍然月比上涨了0.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9%。由于生产者物价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今天晚上公布的CPI预计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油价仍然处于高位,并且年底的消费旺季可能还会拉高原油价格。这些因素将继续增加联储的加息压力,同时为美元提供上涨动力。

  《国际金融报》 (2005年11月16日 第八版)

  作者:本报特约作者刘凤元发自上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