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国正式加入了《卡塔赫纳议定书》。该协议书被认为是联合国旨在加强转基因食品贸易透明度和控制力度的条约。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加入其中,但转基因生物大国美国拒绝了它。
依据该议定书的规定,任何国家如果担心转基因产品会危害传统的农作物或破坏当地文化或降低本土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就可以在没有科学证据的情况下拒绝转基因产品的进口
。比如欧洲,拒绝了许多转基因作物的进口。
我国是最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国和最大的转基因棉花种植国。
对外经贸大学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夏友富教授指出,转基因大豆仍被许多国家视为敏感产品,因为科学界对它的安全影响还难以确定,不排除可能存在着潜在风险。
这种不确定性让中国老百姓担心,因为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始终在直线上升的———7年间,从每年进口110万吨增加到今年上半年就进了1201万吨。
不仅如此,据海关报告,一些进口大豆包括转基因大豆疫情和病虫害严重,有些大豆农药残留较高,有些甚至混有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种衣剂大豆。有调查还发现,一些转基因大豆被直接用作食用大豆,被制成豆腐、豆芽出售。而这违反了我国关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只能做榨油用途的规定。
夏友富说,问题在于,尽管国际社会对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转基因技术仍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成熟,1996年才开始商业化生产和消费,太短的时间难以对其生物安全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证实其安全性可能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他说,目前除了评估技术的问题外,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也缺乏科学性,现有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不足以有效评估转基因产品的风险,特别无法预测其可能对生物安全造成的长期后果。
很多研究转基因作物和推广该技术的专家则认为,从国际贸易原则上对转基因产品提出限制和质疑的学者,根本不懂转基因。他们列举转基因大豆抗虫、免耕、高产等诸多技术优势,并说明“食物中的DNA进入人体后会分解,无论天然的还是转来的基因,‘下场’都一样。与其毫无必要地担心,不如多关心一下高脂肪油炸食品和农药残留问题。”
日前在南京举办的一次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研讨会上,两种意见的专家再次为此展开了争论。
争论还涉及转基因大豆进口要搞到多大规模,要不要对其加以控制,以保护中国特有传统优质大豆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要不要扩大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该不该或什么时候推广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以使大量中国转基因稻米能出口……
据《生命世界》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贾士荣明确表示,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他说,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创造变异、选择变异、利用变异。转基因育种是传统育种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应该比传统育种更加精确。
对于人们担心猪和鸡吃了转基因饲料后,人再吃这些猪和鸡的肉会不会影响健康?贾士荣的回答是“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在进入消化道后基因已被裂解成碎片,而不是完整的基因。即便是完整的基因,目前科学上也没有食物中的基因转移到消化道细胞的证据。并且,消化道细胞不是生殖细胞,不可能遗传下去。
但他也指出,对于科学来说,安全性是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今天安全的食物,明天可能被发现是不安全的;今天不安全的食物,明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科学的任务是要解决潜在的风险,并把它降低到最小程度。
这些持续多年的争论因没有公认的科学的风险评估而无法取得一致。
现在双方都意识到,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已超出科学的范畴,涉及到文化、贸易和经济等问题。
有学者举例说,美国研究者发现大豆不能和美国大陆上的近缘野生种进行杂交,这是因为大豆不是美国的本土生物。另有研究却表明,转基因大豆能和中国的野生大豆杂交。这就隐含着生物污染的风险。
我国是世界大豆源产地和多样性集中地,有6000多种野生大豆品种,占全球90%以上。目前我国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但允许进口。我国2004年从美国、阿根廷和巴西进口的大豆2018万吨,其中大多数是转基因大豆。有学者指出因管理的疏漏,不排除有农民将进口转基因大豆或稻米种在农田里的情况。
让夏友富教授担心的还有,进口转基因大豆不断发现有疫霉菌侵染。“大豆引起的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高感品种受害几乎绝产。在中国,大豆疫霉病被归为一类进境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他介绍,据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农业部病虫害检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对2003年5月23日至2004年8月19日的28个进口大豆样品测试,有25个样品被查出疫霉病阳性,占样品总量的89.29%,两个样品不确定,只有一个样品呈阴性。
据了解,进口大豆的不合格率,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相近,问题批次都在逐年增多。因此有学者提出疑问:转基因大豆种植比率提高与进口不合格率、与进口大豆疫情查获比率、与进口豆油不合格率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转基因大豆能否直接用作食用大豆?
“这需要有国际权威机构对转基因产品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和检测,才能得出科学结论。”夏友富教授指出。
自1972年美国生化学家伯格首创基因重组技术,到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能耐受抗生素的烟草培育成功,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100万公顷。我国农业部也在2004年年底就是否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开了会。但是,转基因作物的国际市场仍处在幼儿时期,还在期待科学的权威结论。
本报北京11月14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张可佳
|